正文 第38章 德國“風扇教練”初_中級教練機(1 / 1)

“風扇教練”是原萊茵飛機製造公司(現並入德國航宇公司)為德國空軍研製的雙座初/中級教練機。

1974年12月,德國國防部與萊茵飛機製造公司簽訂發展和製造兩架“風扇教練”原型機合同。第一架原型機(編號AWI-2)於1977年10月27日首次試飛,裝兩台功率為112千瓦汪克爾公司發動機;第二架原型機(編號ATI-2)裝一台艾利遜公司250-C30渦輪軸發動機,1978年3月31日首次試飛,1978年秋墜毀。

“風扇教練”共有兩種型別:“風扇教練”-400裝一台艾利遜公司的250-C20B渦輪軸發動機。“風扇教練”-600裝一台艾利遜公司250-C30渦輪軸發動機,1984年8月12日首次試飛。

1982年8月,原萊茵飛機製造公司獲得為泰國皇家空軍生產31架“風扇教練”-600的合同,頭兩架在德國製造,1984年5月第一架裝配完畢,同年8月12日首次飛行。400型機翼采用金屬材料,600型機翼采用輕型複合材料。400型和600型有92%的飛機部件是相同的。

1985年7月至9月,德國空軍在一架“風扇教練”-400和兩架“風扇教練”-600上進行了241小時的評定飛行,根據飛行結果對飛機進行了修改。

改動項目包括:重新布置座艙儀表;螺旋槳葉被改成帶後掠角並略微扭曲以進一步降低噪聲。經改進的“風扇教練”於1986年5月16日首次飛行,1987年11月開始正規飛行訓練,16架600型全部交付泰國空軍,1991年31架400型也全部交付。

“風扇教練”的機翼采用懸臂式中單翼,翼型Eppler502,上反角3°,無安裝角,1/4弦線前掠角2°30′。德國生產的機翼主要采用玻璃鋼和塑料管夾層板材料;泰國采用全金屬材料,用常規副翼。

前、中機身為破損安全承載輕合金結構;采用非受力玻璃纖維蒙皮;為便於維護,機身段可拆卸;十字形截麵金屬後機身與中機身三點連接。整體風扇涵道不承受結構載荷。風扇涵道旁各有一大減速板,減速板的開啟不會引起升力和穩定性變化。

尾翼采用輕合金T型尾翼,帶常規方向舵和升降舵。升降舵後緣裝伺服配平片,方向舵帶調整片。

起落架為液壓收放前三點式起落架,均為單輪,應急情況下可人工操縱。前輪向前收入機身,主輪向內收入機翼根部。鋼管起落架支柱起扭/彎彈簧作用。克裏富蘭公司主輪,規格15×6.00-6,輪胎壓力4.7×105帕(4.8/厘米2),古德伊爾公司前輪,規格5.00-5,胎壓3.45×105帕(3.52/厘米2)。克裏富蘭公司刹車裝置。

動力裝置采用“風扇教練”-400裝一台313千瓦艾利遜公司250-C20B渦軸發動機,“風扇教練”-600裝一台485千瓦艾利遜公司250-C30渦軸發動機,分別驅動一具霍夫曼公司5葉恒速涵道風扇。發動機進氣道位於機翼前緣上部,機翼內4個整體油箱共載油420升,機翼上部有加油口,兩種型別均可掛420升副油箱。

座艙為雙座串列加熱、通風座艙,滿足美國軍標關於尺寸和布局規定;座椅和腳蹬位置可調。斯頓森·蘭季公司零——零彈射座椅;有戰鬥機式側操縱台。前後座艙蓋分別向右側開啟。

電氣係統包括一台起動/發電機和蓄電池組;液壓係統用於驅動起落架、減速板等。

機載設備主要是裝國王皇冠公司的標準機載設備,與裝在泰國皇家空軍上的機載設備相同。

“風扇教練”翼展9.74米,機長9.48米,機高3.16米,展弦比6.80,尾翼翼展3.59米,主輪距1.94米,前主輪距3.89米,風扇直徑1.20米;機翼麵積14.00平方米。

限製速度(400/600型)555千米/小時,最大平飛速度400型(高度3050米),370千米/小時600型(高度5490米),417千米/小時;巡航速度(高度3050米)400型325千米/小時,600型370千米/小時,失速速度400型113千米/小時600型113千米/小時;

最大爬升率(海平麵)400型7.87米/秒,600型15.2米/秒;實用升限400型6100米,600型7620米;起飛滑跑距離400型280米,600型250米;著陸滑跑距離400型250米,600型250米。

航程(最大內部載油量,最佳巡航速度,高度3050米,45分鍾餘油)400型1186千米,600型1037千米;續航時間400型4小時36分,600型4小時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