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張衡發明地動儀(1 / 1)

東漢時的張衡雖然家境貧窮,但從小就勤奮好學,加上天資聰穎,很早就聞名鄉裏。據史書記載,他十歲時就“能五經貫六藝”,過目成誦。他興趣很廣泛,常常涉獵自然科學方麵的讀物,而且寫得一手好辭賦,特別愛好數學和天文研究。

朝廷聽說張衡是個有學問的人,召他到京裏做官。他先是在宮裏做郎中,後來擔任了太史令,負責觀察天象。這個工作正好符合他研究的興趣。

當時,人們無法解釋地震的原因,也無法預測地震,常常因為地震導致城牆、房屋倒坍,還會死傷許多人畜。張衡對記錄下來的地震現象經過細心地考察和試驗,發明了一個測報地震的儀器,叫做地動儀。

地動儀是用青銅製造的,形狀有點像一個酒壇,四圍刻鑄著八條龍,龍頭向八個方向伸著。每條龍的嘴裏含了一顆小銅球:龍頭下麵,蹲了一個銅製的蛤蟆,對準龍嘴張著嘴。哪個方向發生了地震,朝著那個方向的龍嘴就會自動張開來,把銅球吐出。銅球掉在蛤蟆的嘴裏,發出響亮的聲音,就給人發出地震的警報。

138年2月的一天,張衡的地動儀正對西方的龍嘴突然張開來,吐出了銅球。按照張衡的設計,這就是報告西部發生了地震。可是,那一天的洛陽卻沒有地震的跡象,也沒有聽說附近有哪兒發生了地震。因此,大夥兒都說張衡的地動儀是騙人的玩意兒。

過了幾天,有人騎著快馬來向朝廷報告,離洛陽一千多裏的金城、隴西一帶發生了大地震,連山都有崩塌下來的。大夥兒這才信服。

不光是這樣,張衡還用銅製造了一種測量天文的儀器,叫做渾天儀,上麵刻著日月星辰。他設法利用水力來轉動這種儀器。據說什麼星從東方升起來,什麼星向西方落下去,都能在渾天儀上看得清清楚楚。據《辭海》所記:張衡首次正確解釋月食是由月球進入地影而產生;觀測和記錄了中原地區能看到的2500顆星星,並且繪製了我國第一幅較完備的星圖。因為他在科學方麵的傑出成就,後世稱張衡為“科聖”。

【博聞館】

名垂千古“二京賦”

賦,是由《楚辭》衍化出來的,也繼承了《詩經》諷刺的傳統,在漢朝很流行。

自幼愛好文學的張衡有很多優秀作品,風格也各不相同。和帝永元十二年(100),23歲的張衡應邀回鄉出任南陽太守鮑德的主簿,掌管文書工作,並在辦理政務之餘,潛心於文學創作。他以遊學長安和洛陽的見聞作為素材,先後花了十年功夫,於安帝永初元年(107)寫成著名的文學著作《東京賦》和《西京賦》,總稱為“二京賦”。

《西京賦》寫西漢享樂而無遠慮,《東京賦》雖對東漢初期的政治進行了不符合實際的歌頌,而重點則在言“民怨”“下叛”的可憂可危,要當時統治集團加以重視,以免王朝傾覆。“二京賦”也反映了當時都市生活的情景,成為後人研究漢代社會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