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動手術時會打麻藥,神經麻痹後,病人就感覺不到疼痛了。最早發明麻醉藥的人是我國東漢時期的名醫——華佗,不過當時的藥名叫麻沸散。
當時,魏、蜀、吳三國鼎立,戰爭頻繁,軍人和老百姓受傷生病的很多。華佗是當時最有名的醫生,由於那時沒有麻醉藥,每次做手術時病人都要忍受極大的痛苦,他作為醫生非常同情病人。
有一天,華佗為一個重病人治病,因為病人的病情嚴重,華佗忙了幾天幾夜才把病人救活。回家後,華佗累得筋疲力盡,為了解除疲勞喝了些酒。沒想到,本來就勞累過度,再加上空腹多飲了幾杯,華佗便一下子醉倒在地。他的家人被嚇壞了,以為他突發急病,忙用銀針刺入中穴、百會穴、足三裏,可是華佗沒什麼反應。家人摸他的脈搏,發現跳動正常,這時相信他真的醉了。
過了好幾個時辰,華佗才醒了過來。家人把剛才給他紮針的經過說了一遍。華佗聽了大為驚奇,也將這事放在了心上,又做了幾次試驗,得出結論是:酒有麻醉人的作用。後來動手術時,華佗就叫病人喝酒來減輕痛苦。可是有的手術時間長,刀口大,流血多,光用酒來麻醉還是不能解決問題。
不久後,華佗上山采藥,遇到一個人正在山上放羊,有隻羊的肚子上有被針線縫合的痕跡。華佗感到奇怪,忙問緣故。
放羊人說:不久前他放羊時,發現這隻羊因為貪吃青草跌下了山崖,他去救羊時,發現跌落的羊雖然肚皮被石頭劃破,但沒有死,羊嘴裏含著吃了一半的麻子花,處於半昏迷狀態。放羊人不想放棄這隻羊,就用針線為它縫合被劃破的肚腹,再用草藥給它治療。奇怪的是,縫合肚腹時,它竟沒有叫一聲。轉眼十多天過去了,這隻羊竟然活了下來。
放羊人的話讓華佗受益匪淺。他想到羊吃了麻子花才暫時失去知覺,從山崖上跌落,放羊人縫合肚腹時,羊不感到疼痛,這說明麻子花有很強的麻醉止痛作用。華佗對麻子花進行了試驗,先嚐葉,後嚐花,然後再嚐果根。實驗結果表明,麻子果麻醉的效果很好。華佗又收集了一些有麻醉作用的藥物,經過多次不同配方的炮製,終於把麻醉藥試製成功。他又把麻醉藥和熱酒配製,麻醉效果更好。因此,華佗給它起了個名字——麻沸散。
後來,華佗用麻沸散為不少病人開刀破體,在患者全然不覺痛楚的情況下完成手術,救活了很多人。
麻子花是什麼呢?也就是曼陀羅花,其主要成分為莨菪堿、東莨菪堿及少量阿托品。而起麻醉作用的主要成分是東莨菪堿,今天依然用作外科手術的麻醉劑和止痛劑。
【博聞館】
強身健體五禽戲
現在我們會做廣播體操舒活筋骨,強身健體,那麼古人有沒有體操呢?有,是華佗在前人的基礎上創造的五禽戲。
華佗常在山中采藥,看到很多的禽獸飛翔跳躍,身體靈活自如。他看在眼裏,記在心上,心想:這些禽獸的身體為什麼那樣靈巧結實,而且又不大愛生病呢?大概是因為它們愛早起、愛飛跳、愛活動的緣故吧。人要是每天都學飛禽走獸一樣早起,一樣愛好蹦跳,疾病一定也會少生的。
華佗留意觀察,鶴是怎樣飛的,猿是怎麼跳的,虎是怎麼躍的……回到家裏,他就按照在深山老林裏所見的虎、鹿、熊、猿、鶴五種禽獸的姿態和動作,編了一套強身健體的五禽戲。
練了一段時間,他感覺身體確實比以前壯實了,於是就教一些有慢性病的人來學習鍛煉。沒過半年,好多患慢性病的人有的病好了,有的病輕了,大家都說這個法子好。一傳十,十傳百,學習五禽戲的人越來越多,這個方法也就慢慢地流傳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