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是金元時期的著名醫學家,他的家鄉義烏赤岸鎮有條河名丹溪,所以他也被稱為“丹溪翁”。朱震亨一生力倡“陽常有餘,陰常不足”之說,申明人體陰氣、元精之重要,提出“相火論”學說,故被後世稱為“滋陰派”的創始人。他的處方多奇效,多有服藥即愈不必複診之例,故時人譽之為“朱一貼”。
一天,鄰居一婦人難產,三天三夜生不下小孩,肚痛難忍,全家非常著急,請來了名醫朱震亨。朱震亨來到產房門外,聽見產婦的呻吟聲,立即停下步來,仔細聽聽,認真想想,心中早已明白幾分。這時,吹來一陣風,院中梧桐樹上的一片樹葉正好落在他的腳旁。他彎腰撿起樹葉,用手擦了擦,將它交給產婦家裏的人,說:“病人我不再看了,你們先將此葉拿去煎湯,讓產婦立即喝掉。”
產婦服完梧桐葉,果然很快生下一個胖小子,全家歡天喜地,好不高興,逢人便說:“丹溪翁真是神醫啊!”
過了一些時候,隔壁院子裏另一個婦女難產。他們想到朱丹溪用梧桐葉煎汁催生,也摘下一片梧桐葉煎煎,給產婦喝。可是等了很久,小孩還是生不下來,婦人腹痛難忍,家裏人急得不知怎麼辦才好。
朱震亨趕到後,站在門口聽了聽產婦的呻吟聲,生氣地說:“為啥不早叫醫生看一看?”家裏人將吃梧桐葉的事告訴了他。朱震亨笑笑,來到產婦床邊,仔細診脈,望色,問病,觀舌。提筆開了張藥方說:“快去把藥取回煎服,到了半夜小孩就會生下來。”產婦服了藥,果然在半夜時生下小孩。
大夥兒很奇怪,去問朱震亨原因,為什麼同樣的梧桐葉治好了一個婦人的難產,卻對另一個婦人無效呢?朱震亨說:“梧桐葉並不治難產,第一個產婦痛得狂喊亂叫,說明是馬上要分娩了。我隨手撿了一片梧桐葉煎水服,目的是安她的心,心安後不緊張,小孩就會平安生下。這個產婦就不同,她的呻吟聲說明是真正難產,所以需馬上服催生藥。”
恍然大悟的同時,大夥兒更佩服他的醫術了。
【博聞館】
中醫裏的火氣
“火氣”這個詞常見於日常生活中,吃刺激食物導致口腔生瘡,感冒發熱導致大便幹燥,我們都會說是上火了。
“火氣”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呢?中醫認為生命的脈動靠一股真火(或叫真陽)來推動,它是生命的能源,借以維持五髒六腑的正常運作,以便消納、運化。隻要這股真火存在,生命體不隻是能量源源不斷,五髒六腑也能正常。
朱震亨強調正常人體都有火的存在,這個火在人體是指陽氣。如果出現火熱病,應該以虛火和實火分別對待。實火患者可以根據症狀的不同,吃清火敗毒的藥物瀉火。虛火患者根據症狀不同要麼滋陰降火,要麼瀉火補陰,要麼升陽瀉火。所以我們上火後,不能不分症狀就喝涼茶或吃涼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