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走過千山萬水的徐霞客(1 / 1)

徐霞客出生在明朝的一個書香世家。他的父親對官場深惡痛絕,每日隻以遊山玩水為樂。據說,有一次,兩個官員慕名而來,想要與他結交。徐霞客的父親聞說後竟從後門溜走,悄悄穿過竹林,乘船到太湖遊玩去了。徐霞客從小耳濡目染,又得到父親的支持,更是把功名利祿拋到九霄雲外,一心隻想著遊遍祖國的大好河山。

從二十二歲到五十六歲逝世,徐霞客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過的。他頭戴母親為他做的遠遊冠,肩挑簡單的行李,在完全沒有政府資助的情況下,先後徒步遊曆了江蘇、安徽、浙江、山東、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十六個省,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

徐霞客在遊曆考察過程中,曾經三次遭遇強盜,四次絕糧,他出生入死,嚐盡了旅途的艱辛。

1637年正月的一天,徐霞客來到湖南茶陵以西的一個小鎮,他聽說這裏有個麻葉洞,幽深曲折,風景秀麗。在客店住宿時,他向店主打聽道:“掌櫃,不知去麻葉洞怎麼個走法?”店主一聽“麻葉洞”三個字,臉色頓時大變:“快不要提麻葉洞,裏麵的妖精年年作怪,有兩個書生不聽勸,進去就再沒出來!”

徐霞客聽店主這麼一說,遊興反而大增。好不容易盼到天明,立即按照打聽的路線直奔麻葉洞而去。到洞口四下一看,隻見奇峰高聳,怪石嶙峋,麻葉洞在鬆柏掩映之下,隱約可見。

他不慌不忙,點燃手中火把,鑽了進去。那洞口非常狹窄,僅容一人通過,洞內冷氣襲人,陰森可怖,不時有水珠猛不防滴在頸上,令人毛骨悚然。

徐霞客並不害怕,隻是繼續七彎八拐往前走。不知走了多少時間,隻見側麵突然有一絲亮光,他走了過去,隨即被眼前的奇景驚得目瞪口呆:頭頂的巨石上,齊刷刷裂開一絲狹縫,陽光從縫隙中射入,把洞中的景象映得宛如仙境。朦朧中,但見根根石柱從洞頂垂下,棵棵石筍從地上生出,千姿百態,變化萬千,令人目不暇接。徐霞客心中明白,這是流水侵蝕岩石,溶化在水中的石膏逐漸凝結而形成的。像這樣奇特的景觀,他還是第一次見到,不覺暗自慶幸,虧得沒聽店主的話,否則豈不遺恨終身?

徐霞客有個很好的習慣,他在跋涉一天之後,無論多麼疲勞,無論在什麼地方住宿,他都堅持把自己考察的收獲記錄下來。他寫下的遊記有二百四十多萬字,可惜大多散失了。留下來的經過後人整理成書,就是著名的《徐霞客遊記》。這部書四十多萬字,是把科學和文學融合在一起的一大奇書。

【博聞館】

因徐霞客而名聲大噪的黃山

黃山被譽為人間仙境,這和大旅行家徐霞客兩次登臨黃山遊覽有關。徐霞客當年背負行囊,手拄木杖,在黃山的長天大地之間踐流石,援棘草,倚鬆而坐,臨淵長嘯,登高而呼,並以他深邃的眼光,生花的妙筆竭力描摹黃山秀美的景致。在他遍遊名山大川之後做出了“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的評價。後人引申為“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

我們現在去黃山,必看的景觀是黃山鬆,這是一種由黃山獨特地貌、氣候而形成的中國鬆樹的變體。徐霞客也非常推崇黃山鬆,他筆下的黃山鬆“破石而出,盤結於危岩峭壁之上,挺立於風牙決壑之中,或雄壯挺拔,或婀娜多姿,浩瀚無際,與朝霞落日相映,色彩斑斕,壯觀瑰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