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斯大林格勒會戰(6)(1 / 3)

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在正麵和兩翼遭到蘇軍官兵的頑強抵抗,再也無法越過這最後的30英裏,打到斯大林格勒。霍特將軍認為,盡管如此,如果第6集團軍突圍,他還是能夠同它會師,然後兩支部隊便可以一起撤退至科捷爾尼科夫斯基。這至少能挽救20萬德軍的生命。這在12月21日~23日近幾天內進行的話,或許能夠成功。但如果再晚的話,便無濟於事了。因為蘇軍這時已在更北麵的地方開始進攻,威脅著曼施泰因的整個頓河集團軍的左翼。12月22日夜間,曼施泰因打電話給霍特,要他按照即將頒發的完全不同的新命令行事。翌日新命令頒發,要求霍特立即停止向斯大林格勒推進,派遣他們率領的3個裝甲師中的1個師到北麵的頓河前線,他自己則率其餘部隊就地死守。

德軍為斯大林格勒解圍的努力失敗了。

曼施泰因之所以給霍特發來這項新命令,是因為他在12月17日得到一個緊急的消息,一支蘇軍部隊在頓河上遊地區的博古查爾突破了意大利第8集團軍的防線,至傍晚時分,已打開一道27英裏寬的缺口。3天以後,缺口擴大到90英裏,意大利部隊倉皇潰逃。南邊的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在11月19日蘇軍發動攻勢的第一天就受到重創,正處在瓦解中。因此,曼施泰因必須調出霍特的一部分裝甲部隊來協助堵住這個缺口。於是,一連串的連鎖反應發生了。

不僅頓河方麵的部隊向後撤退,已經進到斯大林格勒這樣近的霍特的部隊也後撤了。這些撤退又轉過來使高加索方麵的德軍受到威脅。一旦蘇軍打到羅斯托夫,高加索方麵的德軍將被切斷。聖誕節後一兩天,蔡茨勒向希特勒指出:“如果你再不下命令立即撤出高加索,我們就要碰到第二個斯大林格勒了。”

在這種情況下,希特勒才很不情願地於12月29日給克萊斯特的“A”集團軍群下達了必要的指示。“A”集團軍群由德軍第17集團軍和第1裝甲集團軍編成。它們沒有完成奪取盛產石油的格羅茲尼油田的任務,現在也不得不在目標在望時開始迅速後撤了。

原來在蘇軍西南方麵軍當麵的大約17個師的全部敵人被殲,物資儲備亦被蘇軍繳獲。德軍及仆從國軍隊被俘6萬人,擊斃者亦不少於此數。現在,少得可憐的德軍,除少數例外,已幾乎不作抵抗了。

但是,在奧布利夫斯卡亞—上奇爾斯卡亞一線,德軍還在頑強地進行防禦。在莫羅佐夫斯克地域,蘇軍已於11月28日抓到原先在羅馬年科集團軍當麵的敵坦克第11師和官軍野戰第8師的俘虜。由科捷利尼科沃地域渡過頓河後進到切爾內什科夫斯基、莫羅佐夫斯克、斯科瑟爾斯卡亞、塔欽斯卡亞一線的敵人對蘇軍列柳申科集團軍和快速部隊的抵抗最為強烈。敵人的這支部隊力圖占領防禦地區,以阻止蘇軍快速兵團繼續進攻並以此保障其部隊有撤退的可能。敵人在有利的條件下,可能會堅守這個突出部,以便將來通過這裏援救其被合圍的集團。但蘇軍未能得逞,蘇軍竭盡全力割裂這個突出部。

蘇軍通過逐日實施的航空偵察發現,德軍正在羅索什、舊別利斯克、伏羅希沃夫格勒、切博多夫卡、卡緬斯克、利哈亞、茲韋列沃地域卸載。顯然,德軍打算沿北頓涅茨河占領基本防禦地區。德軍首先不得不堵塞蘇軍造成的寬達350公裏的缺口。

在這種情況下,蘇軍西南方麵軍司令員瓦圖京認為,蘇軍最好能不作特別間歇地打擊敵人。11月28日,瓦圖京向斯大林彙報了近期進攻戰役進程,並提出建議:“為了不作特別間歇地打擊敵人,請求最高統帥部向這裏調撥援軍,因為這裏現有部隊要用於完成叫‘小土星’戰役,而實施‘大土星’戰役則需要補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