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德軍下達了下一步行動的指令:“我們不再期望能夠守住西西裏島。但重要的是打一場拖延戰,以便為穩定大陸的局勢爭取更多的時間。然而,最重要的是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使我們的3個德國師遭受損失。最低限度也要保存下我們寶貴的人員。”根據指令,德軍又得到第29裝甲榴彈師和休伯將軍統轄下的第14裝甲軍司令部的增援,其任務不是確保西西裏防線,而僅僅是實施阻擊戰,並掩護軸心國部隊安全撤退。由於英第8集團軍距墨西拿比美第7集團軍近,因而軸心國派出了德軍精銳部隊在埃特納地區牽製蒙哥馬利,軸心國其他部隊則紛紛向北麵和東麵後退,向墨西拿海峽撤去。
軸心國軍隊在卡塔尼亞南部平原加強防禦,第8集團軍的進軍受阻。蒙哥馬利被迫將其主力向西運動,兵分兩路實施突擊:第13軍直接進攻卡塔尼亞,第30軍向左,從西側繞過埃特納火山進行迂回進攻。按原計劃,攻打墨西拿應由蒙哥馬利指揮的第8集團軍擔任主攻,巴頓指揮的美軍第7集團軍掩護其翼側,擔任支援。但是,英軍主力的西調,占據了美軍翼側前進路線。巴頓遂向盟軍地麵作戰總司令亞曆山大請戰,要求進攻西端的巴勒莫。獲準後,巴頓立即率部向西西裏中部猛進,同時在最左翼投入幾支機動縱隊,沿島嶼的西緣進攻。7月22日,美軍占領巴勒莫,西西裏島西部約4.5萬名意大利軍隊投降。這一勝利大大挫傷意軍的士氣:他們隻剩下墨西拿一個港口了。與此同時,英軍在東、西兩側的攻擊均已減弱,部隊開始染上瘧疾,戰鬥力下降。而美軍攻占巴勒莫後很快於7月31日到達聖斯蒂法諾,主攻任務遂改由巴頓的第7集團軍擔任。
為堵死軸心國軍隊的退路,盟軍決定於8月1日發動新的攻勢,並從北非調來美軍第9師和英軍第78師,總兵力增至12個師。8月1日,盟軍對西西裏東北部軸心國防線發動進攻,美軍部隊占領了該島北岸的3個重要城鎮。8月5日,英軍攻克卡塔尼亞。從8月7日至8月16日,盟軍發動4次小規模兩棲躍進,試圖加速進展,攔截撤退的軸心國軍隊,但均因動作遲緩,未能收效。8月17日,軸心國的撤退行動全部結束。在沒有遭到盟軍海、空軍部隊嚴重截擊的情況下,越過墨西拿海峽撤往意大利本土的德軍3個師官兵共計3.96萬人(4444名傷員),意大利官兵6.2萬人;攜帶裝備有:9800輛車輛、47輛坦克、135門火炮、2000多噸炸藥、燃料和1.5萬噸其他物資。
8月17日晨,美軍第3師進入墨西拿。第8集團軍一部不久也進抵該城。當天,軸心國在該島的殘餘兵力全部被殲。德、意軍總計損失約16萬人(被俘意軍達14萬餘人),其中德軍1.2萬人。盟軍死、傷、失蹤人數總計2.2萬餘人(英軍損失近1.2萬人)。
同盟國以損失不到5%的代價實現了“愛斯基摩人”戰役的大部分目標,使同盟國在地中海的交通線安全完全得到保障。
盟軍在意大利登陸後向前推進,意大利群眾紛紛走出家門,歡迎盟軍的到來。盟軍1943年7月10日攻占西西裏島,7月19日來自北非和中東的美國第19航空隊的500餘架轟炸機首次轟炸機首次轟炸了羅馬,投彈1000噸,炸死約2000人,城市古代建築聖洛倫佐皇宮也遭巨大破壞。鑒於意大利已經戰敗,意法西斯其他領導人提出一項議案,授權國王解除墨索裏尼的職務,並任命巴多利奧元帥接替首相職務。意大利新政府解散了法西斯黨,宣布全國戒嚴,禁止一切政治集會。持續21年的意大利法西斯統治終於結束。
西西裏登陸戰役的勝利促使意大利法西斯分子墨索裏尼垮台,極大地提高了同盟國在中立國家心目中的地位。然而,盟軍未能充分利用製空權和製海權,行動遲緩,致使近半數的軸心國軍隊逃脫,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