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那些人,那些事(2)(1 / 3)

滿分快車道

巧抓共性,刻畫人物。如果寫作對象與我們熟知的曆史人物有著共同之處,就可以將二者結合起來寫。如本文,因為在作者心中,老師和君王一樣,都很威嚴,所以就把三位老師分別說成不同的君王,並加以描寫,饒富趣味。

小安子

佚名

小安子不是哪朝哪代的皇後、妃子的小跟班,而是我們這幫活躍分子對語文教頭潘老師的昵稱。

小安子其實不小,三十幾歲的年紀,180厘米的個頭,加之精瘦,上課時他便如同一棵白楊“豎”在講台之上。頭發服服帖帖地貼著頭皮,額頭光滑,似乎歲月的滄桑與其無緣。“柳眉”之下,一雙不太大的眼睛總在眉毛的牽動之下射出智慧的光芒。別看小安子貌不驚人,可皮膚出奇好,常引得班裏的“冒包”分子羨慕不已。

說起小安子,他倒是頗有些特點。

首推的是他那少得可憐的板書。習慣了拿著厚厚的筆記本對著黑板大抄一通的我,對小安子這一招著實有些招架不住。最開始時,小安子常常在黑板上寫下幾個省略句,眼睛一瞪,眉毛一揚,說:“就這樣了,這樣就行了吧!”之後,我才長歎一聲:“到底是怎樣?”不過,時間一長,對於此法,我反而樂此不疲了。每每看課文,便可同時“瞟”見注解,省時又省錢(我是指可以少買本書),何樂而不為呢?尤其是在小安子瞪眼揚眉之時,看到滿書的蠅頭小字,一種特有的滿足感又頓時湧上了我心頭。

小安子的另外一個特點,便是他特別會發現“人才”,堪與伯樂相媲美。

在他眼裏,每個同學都有許許多多的閃光點。他這一特點,突出地表現在同學們起來回答問題,尤其是翻譯古文之時。小安子總是在他的“固有動作”——瞪眼揚眉之際,用他那大手,五指分開地一揮,示意同學坐下,末了,總不忘加上一句:“好!”即便是同學的答案偏離了正軌,小安子也總是給予一定的肯定,再猛地話鋒一轉:“我們可不可以這樣想呢……你覺得哪個好呢?”給足了同學麵子。我一直都記得,一次作文,我硬著頭皮寫了個通宵,好不容易熬出了近千字。小安子讀罷,大致覺得作文不佳(或許又不想太打擊我),便大筆一揮:“此篇作文,說寫得不好吧,也挺不錯;說寫得好吧,可總覺得少了點東西……”

也不知是習慣,還是得了什麼高人的“真傳”,小安子的第三個特點便是“掐指神功”的功夫了得。小安子每每在教室裏“溜達”之時,便是練功之際:雙手背後,左掐右算,雙目左顧右盼,口中念念有詞,像極了在誦些“降龍十八掌”“九陰真經”之類的真功夫,常引得一些精力過“剩”的家夥研究不已:算什麼呢?

你瞧,小安子此時正“豎”在講台之上,瞪眼揚眉地說:“選A嗎?那就選A吧!好!”

這,便是我們的小安子!

幫你學鑒賞

在作者筆下,語文老師——小安子頗有些特點:板書少得可憐,善於發現“人才”,實乃教學有方,人物形象鮮明。作者文筆老到,截取學習生活中的日常片段加以描述,綜合外貌、語言描寫等來刻畫小安子,描寫精當。語言幽默風趣,使文章充滿戲說的味道,但又不難看出作者對老師的尊敬與喜愛。

滿分快車道

昵稱切入,語言風趣。如果以昵稱來稱呼老師,以風趣的語言風格來行文,文章會給人親切感,更有利於刻畫鮮活的人物形象。如本文,作者對語文老師一口一個“小安子”,與風趣的語言風格相映成趣。

魅力“黃老班”

佚名

今天,我來隆重介紹一下我們的班主任——大名鼎鼎的“黃老班”。

“黃老班”教我們數學,雖名為“老班”,其實一點兒也不老,僅二十五六歲,“海拔”一米七左右,身材勻稱,發型前衛,而且總喜歡往頭上抹些發膠,一根根精神抖擻的頭發總帶給人一種蓬勃的朝氣。如果你看過《十八歲的天空》,一定會覺得“黃老班”很像裏麵的古越濤。不過,嘻嘻,俺們私下裏都覺得“黃老班”比古越濤更有魅力。

要說“黃老班”的魅力,還得從我們學校十月份舉行的隊操比賽說起。剛開學兩個月不到,學校就要舉行隊操比賽,還要求每個班都得參加。這對於我們來說,可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因為“師傅差一點,徒弟差千裏”。我們班做隊操時,動作千奇百怪,總是不一致,而且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是“標準動作”,認定別人的“不正宗”。“黃老班”看了我們的隊操後,忍不住笑了起來,說男生們是在練“太極拳”,女生們是在跳“迪斯科”,說得同學們哈哈大笑。

可是笑過之後,大家也憂慮起來:這樣的水平,怎麼好意思去參加比賽呢?這時,“黃老班”正色對我們說:“大家別灰心,先看我做一遍,然後全班都按我的標準動作來。”說完,他端正地背對著我們,自己一邊喊拍子,一邊認真地做起操來。同學們不禁看呆了——沒想到隊操還能做得這麼瀟灑,這麼漂亮!等全套隊操做完,“黃老班”轉過身來,說:“從今天起,我就和同學們一起練習,相信你們一定會做得比我好。你們有沒有信心?”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喊:“有!”

於是,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放學後,“黃老班”總會帶領我們在操場上一遍一遍地練習。終於,我們在隊操比賽中奪得了全校第一名。同學們興奮極了,我們班的男生還把“黃老班”高高地舉了起來。這時,他的臉上全是明朗的笑容——那笑容使他顯得更有魅力了。

從那以後,同學們做什麼事都極認真,因為我們生怕給“黃老班”丟臉——我們是打心底喜歡“黃老班”啊!

幫你學鑒賞

作者善於抓人物特點,如對“黃老班”的肖像描寫,雖三言兩語,但勾勒生動;語言描寫不多,但恰到好處,給讀者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作者隻選取了做操這樣一個事例,事雖小,但夠典型,記敘十分詳細,“黃老班”做事認真的性格特點就得以展現,“我”對他的佩服與愛戴也顯而易見。

滿分快車道

典型事例,具體記敘。選取典型的事例,進行具體記敘,能突出地表現出人物的特點,也能使文章內容充實不少。如本文,具體記敘做操的事例,刻畫了一個性格鮮明的老師形象。

懷念和“張無忌”在一起的日子

佚名

他姓張,“張無忌”是我給他取的外號。之所以給他取名“張無忌”,是因為他凡事不忌諱。

他吃飯時不忌生冷。他愛學習,尤愛數學。有時,我好心給他打了飯,送到他跟前,他還在眉頭緊鎖地研究深奧的題目。我吃到肚子裏的飯都消化了,方才聽他大呼一聲“好”。不用說,他把這道題攻下了。他這才捧起手邊的涼飯,一邊朝口裏扒著飯,一邊眉飛色舞、得意揚揚地向我講解他解題時的“妙手偶得”,講他怎樣經過深思熟慮終於攻下難題。同他在一起同桌兩年,我的數學成績有很大提高,這都是聽他講解的結果。受他的感染,我也愛上了學習,覺得學習雖苦卻自有樂趣。

他穿衣不忌好壞。在我的印象中,“張無忌”的外套隻有兩件,一件是校服,另一件還是校服,不同的是,一件是薄的,另一件是厚的。春、夏、秋三季,他穿薄校服;冬天,他穿厚校服。他實在不講究穿著。一次寫作業,我總覺得他的袖子掃來掃去礙我的事,就說:“‘張無忌’,你的袖子怎麼回事?”他茫然地說:“怎麼了?”我扯了扯他的袖子:“它掃來掃去礙我的事!”“張無忌”就扯了扯自己的袖子,這才發現穿在裏麵的襯衣有一隻袖子沒穿在胳膊上。他抱歉地“嘿嘿”一笑說:“早上起得匆忙,沒穿好!”

“張無忌”把精力都放在學習上了,對穿衣、吃飯這類小事自是“無忌”,而因為如此刻苦,年級第一的位置總是非他莫屬。小說中的張無忌是武林盟主,他是學壇盟主。“張無忌”常說,他最大的願望就是考上清華大學。

初三開學,“張無忌”沒有來學校。他爸得了肝癌,他輟學打工掙錢去了。他的願望竟然成了泡影。

我懷念“張無忌”,深深地懷念和“張無忌”在一起的日子。那些日子裏,我明白了投入地學習是多麼快樂的一件事。遠方的“張無忌”,你還好嗎?

幫你學鑒賞

我們知道,張無忌是金庸先生武俠小說裏的人物形象,標題中的“張無忌”是何許人也?讀罷文章,此乃“我”的同學也。文章從同學的外號入手,圍繞他“凡事不忌諱”的特點展開,有詳有略地記敘幾個事例,塑造了一個學習刻苦、不拘小節、有誌氣的同學形象。文章語言平實,敘述不疾不徐,但不難看出作者對“張無忌”的懷念之情。

滿分快車道

巧選事例,傾注情感。選取與寫作對象和自己都有關的事例來寫,並融入自己的情感,更有利於刻畫人物形象和表達情感。如本文,“張無忌”吃飯時不忌生冷,穿衣不忌好壞,“我”都是見證者,使“張無忌”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實,文末“我”情感的表達也顯得更自然。

旁邊的他

許益玲

班主任將我和他調在一起坐,美其名曰讓我幫助他。但看到他呆呆的樣子,和自己完全是兩個世界的人,我就發揚“寧死不屈”的革命精神,回家跟母親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訴自己和一個如何如何討厭的人坐在了一起。母親卻說,他那麼安靜,正好可以改變一下我急躁衝動的性格,免得我以後嫁不出去。在老師和母親的一致堅持下,我和他成為了同桌。

旁邊的他是一個長相平平卻自以為是帥哥的“自戀狂”。他常常將頭發瀟灑地往後一撥,煞有介事地扶扶眼鏡,用怪怪的眼神望著我,“深情”地問:“我帥嗎?”還好是坐在椅子上,要不然我一定會雙腳一軟倒在地上,口吐白沫,不明不白地死去。我好不容易克製住想吐的欲望,誰知他再次“深情”地問:“我帥嗎?”我吞了吞口水,一臉難看的表情,勉強笑了笑。想到老師要我幫助他,我又實在不忍心看到他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於是,為了不讓他自卑,我隻好昧著良心說了一句善意的謊言:“嗯……確實帥……帥呀!”他感動得差點兒沒擁抱我,而我則吃了三天齋來贖自己的“罪行”,祈求鼻子不要長長。

旁邊的他是一個沒有絲毫上進心,隻會將時間顛倒著用的“差生”。自習課上,我們都在做作業,他卻低頭夏眠,好不悠閑。幾次勸告無效後,我想改用“武力”。但麵對他寧願挨打也要睡覺的精神,我隻得宣告放棄“武力”。等到第二天早上到校,我又看到他在座位上“奮戰”,手拿著筆龍飛鳳舞地畫“天書”,用光速將作業及時交到快被氣瘋的組長手裏,然後和同學大談昨晚玩遊戲他是如何如何的英勇,如何如何的厲害,如何如何的聰明。我氣得完全不顧淑女形象,抓住他一陣“毒打”後,搬出馬列主義教導他,搬出不孝、沒前途等教條來壓他。但他不以為然地掏掏耳朵,不僅沒有絲毫慚愧之意,而且依舊和其他人高談闊論,把我晾在一旁。

旁邊的他是一個廢話極多的“口水機”。下課時,“口水機”啟動,開閘後,口水就勢如奔馬般地向四方噴射。可憐的我實在忍不住了,便犧牲自己寶貴的休息時間和他深談一番。好不容易使他收斂了一些,幾分鍾後,“口水機”再次開閘。我無可奈何地苦笑,真想拿團棉花塞住耳朵。

當然,旁邊的他也並非一無是處。雖然朋友說他最大的優點就是沒有優點,但我還是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比如,他會製作電腦機器人,這是我完全沒有碰過的東西。再則他夠冷靜,不會遇到一點點事就驚慌失措。另外,他會在我不開心時,冒出一句還算有些人情味兒的話,讓我無比感動;他會在我生氣時,伸出胳膊讓我打兩拳;他會在我肚子餓時,很講義氣地伸出胳膊,幽默地說:“吃吧!”……

旁邊的他,讓我從一個活潑的女孩兒變成一個整天對著他嘮嘮叨叨的“老婆婆”。

旁邊的他,讓我歡喜讓我憂。旁邊的他,未來的路,願他走好!

幫你學鑒賞

作者將同桌的優缺點一一寫來,重點寫其缺點,對其優點卻以寥寥數語帶過,主次分明,並綜合運用先抑後揚和明貶實褒的手法,刻畫了一個個性鮮明的同桌形象。文章以第三人稱行文,敘述流暢,給人一氣嗬成之感。語言活潑風趣,如第二段的對話描寫,可謂妙趣橫生。

滿分快車道

妙用人稱,選材巧妙。寫人作文根據表達的需要,選擇不同的人稱來行文,選材也不局限於突出人物的優秀之處,會讓人眼前一亮。如本文,第三人稱的采用和對同桌諸多缺點的描述,使人物形象十分鮮明、真實。

透過窗戶看賈大爺

王思華

透過教室的玻璃窗,就能清楚地看到學生車棚。看到車棚也就看到了他——賈大爺。

賈大爺是我們學校的自行車管理員。微黃的臉上爬滿皺紋,手又粗又大,冬天裂開就像鬆樹皮似的,他是一個古怪的老人。

那天的事情都是出於粗心——我早晨匆忙中忘了鎖車。誰知這下可不得了,當我下午取車時,車不見了。我懊惱自己的馬虎,害怕自己把車丟了無法跟爸媽交代。我急得跳起來,手使勁敲打鐵柱子,心煩意亂地在車棚裏亂撞,可是怎麼也找不到車。

“還不快去問問賈大爺。”同學們給我出主意。

對!我一口氣跑到賈大爺的小屋,沒敲門就闖了進去。啊!在這裏,我的車在這裏!我驚喜萬分,忽然聽見一個洪亮的聲音:“這是你的車?”我不禁打了一個寒戰,轉過身來,隻見賈大爺銳利的眼神正像箭一樣射向我。我的驚喜“煙消雲散”了。

“你為啥不鎖車就走?”

“我……我……”我支吾著回答不上來。

“我今天非治治你這個壞毛病不可,寫份檢查交給我!”

“什麼?”沒鎖車說幾句就完了唄,可……我無可奈何,恨透了他!

第二天早上,我把檢查交給他。他說:“你不鎖車,車一丟,近說你著急,你家長急,遠說你這不給壞人以可乘之機了嗎?以後可要注意啊!”不知是隔了一夜,還是因為他這一席話,我對他的怒氣已經完全消了。我再一次望著他的臉:微黃,爬滿皺紋,表情嚴肅。可是我仿佛依稀地見到,那嚴肅下藏著的火熱的心。我突然對他了有一種新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