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隔壁
唐汾
如果說新疆的天山是風景的天堂,那麼喀納斯湖就在天堂的隔壁。天堂的隔壁,依舊是天堂。
——題記
車沿著峽穀慢慢地走,兩邊都是白樺林,在明淨的藍天下,閃著純淨的光。穀底有河流,水是藍色的,由高山上的冰雪融化而成。河上有一座木橋,橋麵是用整根圓木鋪成的。站在橋上,可以感覺到空氣中遊蕩著水的因子。極目遠望,白雪皚皚的阿爾泰山,在陽光下閃耀著迷人的光輝。時間仿佛在這一刻凝固了,我知道自己走進了這個天堂。
再往上走,就是喀納斯湖。夕陽下,湖水因距離的遠近和角度的不同,折射出不同的光澤。湖心的水很深,被晚霞映照著,仿佛一塊翡翠上嵌著許多金片,閃著光芒。靠近岸邊的水較淺,躲開了霞光,依然是那麼藍,就像是最美麗的麥子花的花瓣一般,是那麼明亮,就像是最純淨的玻璃。碧藍的天空、潔白的浮雲倒映在水中,幾隻不知名的水鳥嬉戲其間。岸邊開滿了各色小花,百花的清香凝聚在傍晚寧靜的空氣裏。
晚上,我們就住在草原上的小木屋裏。銀色的月光灑在草原上,找個地方坐下,抱著雙膝仰望天空,滿天都是星星,像一塊沾滿碎玻璃的深藍色絨布。城市的星空已經被霓虹燈衝淡了,於是,仰望星空的年代已經變得十分遙遠。在這裏,我第一次領略到星光的浪漫,看到了那條白色綢帶似的銀河,看到了璀璨的牛郎星、織女星。在草原的漫無邊際和安寧中,我做了一夜關於星星和月亮的夢。
翌日清晨,遍地氤氳,空氣裏彌漫著清甜,就像吃薄荷糖一樣。雲霧裏,雪峰如仙子出浴,蒸騰著雲煙的森林仿佛變成了仙境。在一片夢幻中,我們騎馬上山,一座座山連綿起伏,似乎誰也不願意盛氣淩人。山是深深淺淺的綠,墨綠的原始森林,碧綠的草原,還有純潔的白色,那是木屋旁悠閑的牛羊和哈薩克人的氈房。站在高處往下望,喀納斯湖像一麵鏡子嵌在峽穀中,溫柔的風吹得湖水在細細的紋路中徜徉,水麵的漣漪宛若輕柔的絲帶向湖心層層蕩去。
在這個美不勝收的天堂裏,我仿佛變成了另外一個自己。我總相信,人是具有雙重性格的,在都市中為了生存,人們戴上了麵具,一旦回歸自然,便紛紛卸下偽裝。這時候,人們才意識到自己原來還有另外一種性格。
用閑適支撐我的思想,褪去城市的繁華和冗雜,遠離人群的紛擾,將自然領略到底,換種態度生活,這就是我的夢中天堂。
幫你學鑒賞
作者記錄了自己遊覽喀納斯湖的過程,以時間的推移和場景的轉換為順序,將喀納斯湖的美多角度地呈現在讀者麵前,讓讀者隨作者一起,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純淨和靈動,心靈也得到洗滌。文章行雲流水,語言優美,充滿詩情畫意,顯示了作者成熟的文筆和內心自然流露的情感。
滿分快車道
深刻感悟。寫景,除了抒發對美景的喜愛之情外,如果能由景進行深刻感悟,文章會更具深度。如本文,作者在結尾處表達了對真實自我的追求和對理想生活的向往,使文章迸發出思想的火花。
美玉昆明
張甜甜
昆明,這座滇池之濱的古老城市,在人們的心中如同一塊美玉一樣,時時散發出優雅迷人的光澤。倘若你還不了解它,不妨讓我帶你去鑒賞一下。
自然的精雕細琢:石林
“萬紫千紅花不謝,冬暖夏涼四季春”是這座被譽為“春城”的城市給我的第一印象。或者說,它更像一個美麗的女子,含情脈脈地出現在經過長途跋涉的你的麵前,使你倍感輕鬆與自然。
一直認為,昆明與石林是緊密聯係在一起的。昆明的出現帶來了石林;正因有了石林,昆明才會變得如此多彩多姿。來到昆明的第二天清早,我們就踏上了前往石林的征途。
大片堅石拔地而起,凹凸有致,偉岸成林,危壁聳立,奇峰對峙,怪石錯落,虎踞龍盤。沒錯,這就是石林的寫照。石林包含了一種陽剛之氣,亦有著一股陰柔之美。“蓮花峰”“望亭峰”等景點令人歎為觀止。“斷劍峰”亦如一把劍,“刺破青天鍔未殘”。撒尼姑娘“阿詩瑪”望郎的石像,更是深深打動每一顆對愛情早已麻木的心。石林還有著許多耐人尋味的傳說,使它顯得更加神秘莫測,令我欲罷不能,想進一步窺探它的一切。
正因為如此,外國遊人說:“石林是上帝的恩賜。”但是,我想說:“石林是自然的精雕細琢。”
與生俱來的紋理:滇池
在蒙蒙的細雨中,我見到了耳聞已久的滇池。
“八百裏洞庭,五百裏滇池”,其長度可想而知。滇池就像一條藍玉石帶子,鑲在昆明的崇山峻嶺之間,恰到好處。
站在岸邊望去,對岸的遠山是一片生機盎然的綠色,仿佛是一個不小心打翻調色盤的畫師,把一切強烈的綠色油彩都傾倒下來塗染了山頭。民俗村就建在那裏。
為了到達對岸的民俗村,我們坐上了一輛掛有風鈴的紫色快艇。坐在艇上,時不時濺起的水花以及風中夾帶的纖如星芒的雨絲紛紛迎麵飛來。那雨好比輕舞的精靈,落得無聲無息,隻留下點點的涼意。低頭看去,池水清明澄澈,藍得透亮,藍得醉人,輕柔柔、靜幽幽的,像銀盤般皎潔的明月,似少女脈脈含情的眼眸。把手輕輕探入池中,冰涼的水從指縫間流過,雖急卻並不猛,一如它看起來的那樣,細膩而溫柔。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短暫的旅行很快就結束了,一絲不舍,一絲依戀,一絲懷念,《再別康橋》是我此刻心境的最佳寫照。盡管我沒有更多的時間去鑒賞這人間極品,但是,在我心中,昆明是塊美玉,美玉就是昆明。
幫你學鑒賞
在作者心中,昆明是塊美玉,作者選“美玉”之石林和滇池,進行濃墨重彩的描寫,以點帶麵,展現了昆明的魅力。文章結構渾然一體,小標題的形式使文章層次更加分明。文中比喻、擬人等修辭運用得當,引用恰到好處,展示了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學積累。全文語言靈動,長短句結合,充滿美感。
滿分快車道
巧妙引用。可以引用俗語、詩詞、傳說等,但一定要與景物或中心有關。如本文,引用俗語“八百裏洞庭,五百裏滇池”,展現了滇池的長;引用《再別康橋》中的詩句,表達了“我”對昆明的不舍之情。
天門山,我心中的勝境
宋軍勝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一代詩壇巨匠曾以這樣飽蘸激情的筆墨描繪天門山的奇景。時值金秋,我來到了東梁山腳……
近了,近了!我感到了那股清新的風,夾著幾分水的氣息,帶著幾縷山的溫馨。於是,我飛快地奔去……我似乎從未如此興奮,心胸從未如此開闊!
舉目遠眺,浩浩長江,浪潮滾湧,擁上岸灘。正值中午時分,天高雲薄,陽光和煦,長江如一幅流動的畫,又似一條蜿蜒的龍,閃著粼粼的波光,和著嘩嘩的奏鳴,曲折北流。
傍江而峙的便是東、西梁山。兩山遙應,互為依托,互為映襯,卻各具風采,自成一景。仰視東梁山,隻見它沐浴於秋日的柔光中,顯出幾分嫵媚與婀娜。其靠江一側,如斧刻刀削,懸崖絕壁,高若萬仞;其背卻秀麗深黛,為蒼鬆綠樹所覆蓋,雖是秋季,竟也蒼翠蔥綠,透出無限的生機。江風略帶寒意襲來,樹頭攢動,搖搖曳曳,嬌美中添上了點羞澀。有一巨石兀臨江麵。登上巨石,俯身見浪潮滾湧,白沫泛起,撞擊著嶙嶙的亂石,發出動人心魄的龍虎聲威。獨立其上,放眼一江秋水,是何等氣宇,何等風采!仰視山間,房屋、綠樹、黛石交相掩映之中,偶爾鑲嵌幾葉秋黃,而怪石峭岩頻頻突兀而出,令人叫絕。隨著視線的上爬,東梁山竟似向我壓來,斜傾於江麵,似乎是倚江而盼,側身相望,又好像要擁抱西梁山,再度相聚。
夕陽西下,日如紅玉,紅霞似火,半隱半現於水天相接之處。東、西梁山,在這縹緲的夢境中勾勒出雄渾的剪影,顯現出粗壯的線條。長江之水閃著血色的波光,一層虛無縹緲般的紅霧覆於其上,似與江水一起流動而去。在這風度翩翩的山、瀟灑的水之間,飛來幾隻紅嘴江鷗,它們嘶鳴著,但很快,便隱沒於殘陽之中……我忽然有了一種感覺:這東、西梁山原為一體,隻是被這奔騰江水衝開了、撕裂了,那微傾的山姿、嶙峋的怪石、陡峭的懸崖便是證明。我想象到了那石破天驚的一瞬:日月隱耀,怒濤奔騰,聲如雷鳴,天崩地裂,日月都為之震顫,天門中間頓然崩塌……
啊,好一首奇觀的詩,看來心曠神怡,聽來激情澎湃,讀來滿口芬芳!
天門山豈止是“小家碧玉”?它的美又豈止是“大家閨秀”能概括得了的?
幫你學鑒賞
開篇引用詩句,讓讀者對天門山了解了幾分。作者以自己立足點的變化,觀察天門山,角度多變。文章描寫精當,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使各種景物相互映襯,既呈現出各自的特點,又烘托出天門山的壯觀景象。作者文筆嫻熟,多用四字詞語,筆調明快,使文章頗具恢弘氣勢。
滿分快車道
反問結尾。運用反問結尾,更具表達效果。本文結尾的兩個反問句,就將作者內心強烈而真切的情感表達了出來,也引起了讀者對文章的回味。
望海潮
李晨路
贛榆海州灣有“江蘇北戴河”之稱。五月一日下午,我和朋友慕名前往海州灣看海。
第一次接近大海,我沒有像其他人那樣瘋狂地撲過去。相反,我站在海岸高處,遠遠地觀看。
下午2點左右,海水已經退潮,留下裹挾著黑色淤泥的狹長沙灘。沙灘上零星走動著幾個遊客,顯得非常沉寂。我們走向沙灘。朋友告訴我,坐在沙灘上,我們可以靜候海水漲潮。不到4點,海麵的風漸漸大了起來,送來海水淡淡的鹹腥味。我和朋友聊著天,忽覺耳畔隆隆作響。朋友說,漲潮了。我放眼向海洋深處望去,果然,遠處的海浪像伴著歡快的舞曲,向沙灘有節奏地滾來,一浪接著一浪。後麵的浪跳躍著,卷起高高的潮頭,像頑皮的孩子一般追逐著前麵的浪潮,一撥接著一撥。第一撥海水剛剛退去,第二撥又奮勇向前,第三撥,第四撥……前赴後繼,大有英勇無畏之態。海水越漲越高,海潮聲也越來越響,先是如隱隱的雷聲,不疾不徐;漸漸又如趕集的鬧市,嘈嘈雜雜;最後等海水淹沒我們剛坐的沙灘時,簡直就如吹響衝鋒號向前奔跑的萬馬千軍,聲勢威壯,讓人震撼!
這時,沙灘也活躍起來了,一片生機。人們脫去鞋襪,親身感受海水的涼意與溫情。大人們有的走上已被海水吞沒的大堤,站在堤上,互相拍照合影;一對對情侶或牽手漫步沙灘,或拎著塑料袋,認真挑揀著被海水送上岸的貝殼;小孩兒們是最天真無邪的,打鬧著,戲耍著,用小手捧起海水,你追我,我追你,往對方身上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