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那火紅的太陽掛在天空,炙烤著大地,人們大多躲在屋裏,在風扇、空調下享受清涼。而這時,隻有樹上那起伏不斷、極富節奏感的蟬聲敢於與紅日爭威。那一陣“知了知了”的叫聲,是多麼動聽,多麼悅耳,絲毫沒有疲倦之意。哦,好美妙的蟬聲!好勇敢的蟬!
有句俗話說得好:六月的天,孩兒的臉——說變就變。
忽然,有一片烏雲隨著呼嘯的疾風翻卷而來,閃電如一把銀光閃閃的大刀劃破了鉛灰色的天空。刹那間,天空垂下了千萬條雨線。
雨落在屋頂上,很快,一顆顆閃亮的珠子從屋簷上紛紛滾落下來;雨落在窗子上,仿佛開了一朵朵水晶花,看到這情形,窗子的眼裏樂出了淚;雨落在平靜的河麵上,激起了層層漣漪,我們仿佛聽到魚兒在竊竊私語;雨落在小孩子稚嫩的手掌上,然後被灑在剛種下花子兒的花盆裏,我們仿佛看到那花子兒已長成幼苗,並且正在拔節生長。
雨過天晴,太陽公公探出了腦袋,露出了笑臉,天空中橫貫的一條七色彩虹,格外豔麗多彩。那剛剛恢複了平靜的小河裏,有幾隻青蛙在蓮葉上跳來跳去,那“呱呱”的叫聲仿佛是在讚美這雨後的美景。
我喜歡夏天,喜歡它的絢麗多彩,喜歡它的歡聲笑語,喜歡它的疾風驟雨,更喜歡它胸中的紅日,因為是它造就了那甜美的果實。
夏天,一個多姿多彩的花園;夏天,一個快樂的搖籃。
幫你學鑒賞
作者充分調動感官,從視覺、聽覺等方麵描寫了大地、天空、小河、雨等景色,將夏天的韻味展現得淋漓盡致。文章首尾圓合,強調了夏天的多姿多彩和快樂。主體部分有三個段落以“看”開頭,形成排比段;對雨景進行了具體的描述,重點突出。作者善用修辭,比喻句、擬人句、排比句在文中俯拾即是,使語言生動不少。
滿分快車道
動靜結合,角度多變。既描寫出景物的靜態,又對景物的動態有所著墨,動靜結合,能多角度生動地展現景物的特點。本文寫夏天,就寫了花草等靜景和鳥兒嬉戲等動景,展現了夏天的絢麗多彩。
秋之曲
譚水蓮
紫得像葡萄似的澗水,水麵上泛起一層金色的鯉魚鱗。秋姑娘站在湖邊,深情地吟唱著秋的豐收。大地哼著美妙的音符,踏著節拍,舞動著秋的彩帶!
——題記
秋風撫摩著大地,吹落田野裏稻穗的綠衫,它們露出金色的胸膛,散發出撲鼻的清香。它吹得蘋果、橘子羞紅了臉龐,逗得石榴娃娃開心大笑,它們露出晶瑩透亮的牙齒。成熟的粟葉,向秋風哀求了一夜,終於獲得自由,笑嘻嘻地離開了。山坡上、小路旁盛開著鑲著金邊的絳色的雞爪菊,粉紅色的繡球菊……這些秋之菊,都是由一些小小的玉管綴成的,大概是為了讓小花神夜裏偷去當笙兒吹,給秋姑娘伴奏吧!還有那漫山的楓葉,仿佛輕盈的燕子,斜貼在水麵上,和著習習秋風,“嘩,嘩……”一片,兩片,三片……旋著,翻著,隨波逐流。
春的榮華逝了,夏的榮華逝了,秋揮舞著金黃色的手帕,看著手帕上那幾株隨風搖曳的快要凋謝的並蒂青蓮,想得傷心了,灑下了黃金淚。它的淚是連綿的雨,不大不小,沒完沒了。樹上的果子在歡快地大笑,盡情享受這清涼的洗禮,輕快地洗掉了夏的燥熱。它們聽那些農民伯伯們互相訴說著:“別擔心,秋雨是收割的前奏,明天就會迎來嶄新的朝陽!”
雨後的天空晴朗而高遠,路上的行人來來往往。田間收割機正在轟鳴,飽滿的稻粒有的迫不及待地跳出“包圍圈”,似斷了線的珠子“嘩啦啦”地滾進袋子;有的還玩起蹦極遊戲,十分刺激;有的調皮地在爭奪地盤:“這個位置是我的!”“我偏不讓……”一包包的糧食摞在一起,遠遠望去,真似一座座金字塔。
偶爾坐在窗前,抬頭望向南飛雁,它們變換著飛行的隊形,從容不迫地漸漸消失在藍天裏。
在天壤交接的邊緣,秋用雙手勾勒出美麗的畫。鄰近的雲也被染上了紅暈。遠山,近樹,飛雁,枯草,在這秋的韻律中,譜寫下它們曾經的輝煌——將自己最美的一麵定格在這幅詩意的畫卷中。這讓我愛上了秋,愛上了秋的氣息,全身心地沉浸在這秋的韻律中。
啊,秋,你是四季的舞者,舞出了幸福的瑞錦;你哼著音符,譜出了優美的旋律!
幫你學鑒賞
稻穗、蘋果、秋菊……文中所寫景物不少,描寫細致,讓人應接不暇,使文章內容更為翔實。作者將秋和秋天的萬物人格化,展現出了秋迷人的魅力,並傾注了自己的情感,及時把自己的感悟表達出來,有力地提升了文章主題。語言整散結合,優美又富有節奏感,讀來給人以美的享受。
滿分快車道
融情於景,巧妙表達。情感的表達可以借助對景物的描寫,也可以直抒胸臆,但情感一定要真實、自然。如本文作者,把自己對秋天的喜愛和對生活的感悟,自然而然地以景物描寫表現了出來。
海南的冬天
吳海霞
當冬姑娘來到美麗的海南時,帶來的不是冰天雪地,而是一片充滿溫暖的秀麗景色。
在海南,冬天的陽光仍然那麼和煦。早晨,金色的太陽露出笑臉,使大地生機盎然。瞧,樹葉被陽光照得發亮,微風一吹,綠波閃閃,青翠欲滴。霞光使一條條寬敞的馬路鋪上一層金色的光,金光把露水曬幹,升騰的水汽又多添了一份溫暖。柔和的陽光照在小河上,蕩漾的微波閃著金藍色,仿佛無數顆寶石在閃爍。海南冬天的太陽慷慨地把陽光送給大地,使樹木吐綠,常綠不衰。好一片蓬勃的綠,怪不得人們把海南稱為“綠的世界”。
到了冬天,北方的小河早結冰了,而海南的小河別具一格,一條條明如銀帶,像蛇一樣彎彎曲曲伸向遠方。太陽快落山時,斜射的餘暉為一些小河披上外衣,照得它們像金色的玉帶,另一些沒有被陽光照著的則像晶瑩剔透的翡翠。這是“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的現實寫照。河水清澈見底,水中小魚,有的嬉戲,有的停歇。岸上綠樹紅花,湛藍明亮的天空懸掛著幾片彩雲,倒映水中,小河猶如一塊嵌有藍天、彩雲、樹影的透明的琥珀。
在北方,到了冬天,嫵媚動人的花就凋謝了,樹葉就枯萎了。而在海南呢,到了冬天,百花仍爭妍鬥奇,歡開不敗,顯示出五彩繽紛的獨特冬景。瞧,水仙那翡翠般的碧葉叢中抽出潔白的花朵,亭亭玉立,香氣襲人;牽牛花也趕來加入花的宴會,吹起紅黃相間的小喇叭;月季更不甘示弱,開得瑰麗多彩;還有許許多多不知名的野花也像趕集似的擁來了;朱紅耀眼的鳳凰和蛋黃似的椰花點綴其中,更加豔麗動人,展現出一幅和諧、絢麗的圖景,使人流連忘返。
陽光和煦,碧波閃閃,百花爭豔,樹木蒼翠。這就是海南的冬天。
我愛海南暖融融的冬天,更愛充滿生機的世界。
幫你學鑒賞
文章將海南的陽光、小河、花草樹木依次寫來,展現了一個“陽光和煦,碧波閃閃,百花爭豔,樹木蒼翠”的海南的冬天。文章手法多樣,處處將海南的冬天與北方的冬天對比著寫,展現了海南冬天的獨特;比喻和修辭手法運用得當,使語言多姿多彩。作者對海南的喜愛之情無不顯現於字裏行間,可謂情真意切。
滿分快車道
卒章顯誌。在文章結尾用一兩句話點明主題的手法就叫卒章顯誌。運用這種手法結尾要注意承接上文,語言要盡量簡潔。如本文,作者就在結尾處直抒胸臆,彰顯了主題。
遊九溪十八澗
葉靜
造物主似乎過於偏愛杭州,要不怎麼會不僅有壯觀的錢塘環抱著她,有悠悠的青山掩映著她,又有清秀的西湖嵌在她的懷中呢?這一切的一切,使得這帶有靈氣的湖光山色,不知迷住了多少騷人墨客,更驅使我第三度光臨這個“人間天堂”。
杭州城的西南角有一景點,名曰九溪十八澗。從名字上看,如此多的水,我已然心動,更何況從此處還可去龍井鎮試茗,故而我也不顧要走十餘裏山路的艱辛了。
我到達的時間是早上9點。由於四麵環山,所以眼前還是薄霧冥冥,不遠處有一泓清水,晨霧籠罩著水麵,幾隻早起的雀兒攀著尚沾有晨露的樹枝唱著悅耳的歌。水中有一個小島,島上兩隻仙鶴似乎正要展翅高飛。走近細看,才發現是石頭的傑作,但沒有一絲做作之感,一切都是那麼自然,那麼清新,簡直與這山這水渾然一體。我正疑惑這水的源頭,一陣“嘩嘩”的水聲傳入耳際。循聲覓跡,跨過一座小竹橋,一條白練般的瀑布便掛在眼前。由於發現較晚,靠得近了些,濺起的水珠已打濕了我的衣裳。我急退幾步,抬頭仰視,原來隻是一條二十幾米高的小瀑布,陣陣水汽拂麵,給人一種涼爽愜意之感。噢,瀑布便是潭水的源頭,纖小的瀑布與不大的山相互映襯,透著一股靈秀之氣。
順著上山的小石級,經過一番攀登,半小時後我便到了山頂。
站在山頂,極目遠眺,竟有“一覽眾山小”的感覺。這時,山下的晨霧漸漸漫上來,翻滾著,不斷上升的薄紗般的霧升騰著,舞動著,將墨綠的山色呈現在人們眼前,使本不太清晰的山形明朗起來。
天已近正午,遊人越來越多,由於我喜靜,便踏上了通往龍井鎮的小徑。
漸漸地,身後的叫嚷聲遠去,小路上隻有我一人,小路兩旁是兩排密竹,竹林後便是茶山。墨綠的竹林,墨綠的茶山,使四周愈顯幽靜,充耳隻聞鞋踩在石子上的聲音和遠處山林中的鳥鳴。稀疏的幾點光透過樹的間隙映在小路上,我的心也靜了下來。忽然,潺潺水聲打破了山林間的靜謐,一道小小的溪水已橫在腳下。溪水雖小,水勢可不緩。盈盈的溪水如頑皮的孩子輕快地奔跑著,歡唱著,“叮咚”之聲不絕於耳,周圍一片翠竹青山,似乎使得澗水的聲音更清悅,山穀更靜雅了。我望著不停奔流著的溪水,童心漸生,便脫去鞋襪,踏進水中,一股涼意從腳底一絲絲沁入心間。腳下的鵝卵石溫柔地抵著我的腳心,滑滑的,癢癢的。這一刻,我感到自己也融於這山水之中,樂此不疲。就這樣,幾道叮咚作響的澗水陪我一路前行。
不知不覺兩個多小時的路程已留在身後,龍井鎮在望。我這才記起還未吃午飯,可能秀色可餐吧,我竟無饑餓之感。
我不禁回頭,向小路盡頭望去,長籲了一口氣。雖然西湖的清秀、錢塘的壯觀使人流連,可我更愛這山的幽靜,這水的凝碧。
再見了,九溪十八澗!
幫你學鑒賞
開篇對下文加以鋪陳,使讀者期待文章會呈現出怎樣一個九溪十八澗來。作者遠觀、近看,以細膩的筆觸繪聲繪色地描寫了九溪十八澗的水和山,讓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作者在描景時,不忘描寫自己的活動和感受,突出了標題中的一個“遊”字,恰到好處地抒發了情感。
滿分快車道
時間為線,線索清晰。如本文就是以時間的推移為線索,來展示九溪十八澗的景色的,行文有條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