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分快車道
層層遞進。先亮出觀點,然後從各個方麵步步為營地加以分析、論證,能加強文章的條理性、層次感。
感情不是保險繩
劉燦
中國是個人情大國,除原有的宗族關係之外,又重新發展了諸如情同手足、親如兄弟之類的新感情。人們在處理各類事務時,喜歡拉關係找後門、找熟人等,仿佛這樣做才能萬無一失,如同上了保險一樣。
我們不能否定這樣做帶來的好處,但靠感情的親疏來處理事務和認識事情,是否片麵了些?豈不知這樣做的後果往往會得不償失,會蒙蔽我們看待事物真實一麵的雙眼?
《韓非子》中有這樣一個寓言,說宋國有個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牆淋壞了。他兒子說:“不修好,一定會有人來偷竊。”鄰居家的一位老人也這樣說。晚上,富人家裏果然丟失了很多東西。富人覺得他兒子很聰明,而懷疑是鄰家老人偷的東西。兒子與鄰居說同樣的話,富人對此卻作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論斷,究其原因,都是感情惹的禍。鄰居出於好心卻被認作賊,隻是缺少了一份血緣關係。富人作此論斷不但會傷了鄰裏關係,而且會讓真賊逍遙法外,而他丟失的東西也不可能失而複得。片麵地強調感情親疏與事情發展的緊密聯係,會使我們走進某些誤區,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誠然,與你關係親密的人值得信賴,可以給予你幫助,但與你疏遠或是完完全全的陌生人,就一定會陷你於不義,想加害於你,成為被懷疑、被仇視的對象嗎?有一句老話說得好:“世上總歸是好人多。”當你處於困難的泥淖不能自拔時,當你麵臨四麵楚歌的境地無法突圍時,當你徘徊於迷途之中不能前進時,也許有些與你平時親如手足的人隻會觀望,而許多好心的陌生人會遞給你一根救命的稻草。多少人當官時門庭若市,又有多少人下台後門可羅雀。“人走茶涼”的話並不是平白無故就有的,“落井下石”者往往是你意想不到的人。所以不要把感情當做你唯一的籌碼,信賴他人,以友善的目光去注視每一個你不認識或疏遠的人,你便會收獲一份意想不到的驚喜:原來並非熟人才能把事情辦得如此之好,並非手足才能給你親人般的關懷,也並非親朋好友才值得你信賴。
不要總以審視的目光打量陌生人,也不要把所有的籌碼都壓在感情的親疏關係上,畢竟感情不是我們認識事情、處理事情的保險繩。
幫你學鑒賞
標題即是本文的觀點。文章從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從感情親疏的角度來展開,通過舉例子、對比論證,逐步昭示了自己的觀點,可謂層層深入。作者文筆老練,懷著真摯的情感,以理性的筆調寫作,對“四麵楚歌”“門庭若市”等成語是信手拈來,語言樸實但不乏文采,說理清楚,使文章透著人性的關懷。
滿分快車道
巧妙構思。一般的議論文往往在開頭亮出觀點,但本文經過論證後,在最後才將觀點亮出,顯得別具特色。這樣的構思方法,值得同學們借鑒。
呼喚、熱愛與曝光率
江泓瑾
據媒體報道,一天,北京大學百年講學堂外,一群沒有入場券的北大學生大聲呼喊章子怡,而對同時出席的楊振寧、陶一之、張霞昌、陳易希等科學家不屑一顧。是由於他們喜愛文藝而輕視科技?不是。也許是這群天之驕子壓根兒說不出那些科學家的名字。章子怡多出名,有誰知道地球上還有個陳易希?一句話,知名度決定名人在民眾心目中的地位和價值。
章子怡這些“星”們新鮮不退色的訣竅就在於保持高曝光率。因此連“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的北大學子也能知曉他們。與之相反,盡管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即使在科學技術領域有著重大貢獻的科學家,也遠沒有影視明星那樣出名。早些年,陳景潤坐公共汽車被擠倒在地,華羅庚被人誤認而鬧笑話,都是他倆曝光率低惹的禍。
做學問的人,哪有餘暇去曝光,去提升知名度呢?錢鍾書是文學大師,堪稱“泰鬥”。他的作品是多麼好看,多麼耐讀!一位英國女記者拜讀了他的大作《圍城》而想采訪他。接到電話後,錢先生卻說:“如果你吃了一個蛋覺得好吃,難道你還會去拜訪這隻下蛋的母雞嗎?”老先生為什麼拒訪?僅因為謙虛嗎?他是為了節省因交際而浪費掉的時間。記者當然能幫他揚名,可他不幹。這與他不熱衷名利有很大的關係吧!為了工作和研究,錢先生還曾經兩次謝絕22家省級電視台聯合舉辦的名人采訪邀請。試想,一個經常上電視的錢鍾書能有那麼多的時間來“砌”蜚聲中外的《圍城》嗎?這大概也就是“天才少年”韓寒成不了錢鍾書的原因所在吧!
同理,如果張霞昌、陶一之、陳易希等科學家經常上電視來和人民大眾混個臉熟,他們還能叫科學家嗎?不知各位看官發現了沒有,這次在北大出席活動的科學界人士,大都不是在中國內地取得成功的,要麼遠走休斯敦,要麼遠去歐洲。這說明了什麼?這從某個角度說明了某些人還在愚昧地認為科學家要與大眾混得臉熟才是好事。殊不知,若如此定會葬送許多“愛因斯坦”和“居裏夫人”。
幫你學鑒賞
本文由傳媒大眾不追科學家,隻追娛樂明星這一現象切入,從知名度和曝光率方麵分析了娛樂明星、科學家、學者在民眾心中的地位和價值,表現了作者對民眾隻追娛樂明星的諷刺,對科學家、學者等不被民眾尊重的痛心。文中列舉了大量論據,如陳景潤、華羅庚等名人事例,正反論證到位,有力地論證了觀點。
滿分快車道
列舉豐富論據。如本文,運用豐富的論據,不僅使文章更具說服力,也充實了文章內容。寫作時,要注意論據必須為論證論點服務。
狀元情結之我見
杜昊
黃昏,我獨自漫步在校園中,遙望天際,一隻鳥兒孤獨地劃過天空。
眼前突現兩麵石鼓,不覺間已到擷秀園的門前。夕陽的餘暉照在那兩麵不很平整的石鼓上,斑駁的歲月痕跡愈發醒目。旁邊,一塊石碑掩映在鮮豔的串串紅叢中,上書“狀元石鼓”,後有撰文:“清朝李蟠為徐州曆史上唯一之狀元。狀元府居戶部山。1999年拆遷時,學校購得府前兩石鼓置於擷秀園門前。今之狀元,當出一中,然也。”看罷此碑,想到學校不惜花重金買下狀元府石鼓以激勵學生,真可謂用心良苦!
古時中狀元,風光無比。唐代孟郊詩《登科後》讚曰:“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這種“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現象,在當代又以另一種形式出現。如今,各類大型考試中的第一名都被冠以“狀元”之名。隨著各類媒體的不斷介入,中、高考狀元均得到了極大的宣傳:一會兒做專訪,一會兒開見麵會,一會兒鄭重揭秘“狀元秘籍”,折騰得不亦樂乎。狀元們不但將自己的經驗反複總結發布,還要應對見麵會上真心取經的家長和學生們的各種奇怪問題,絲毫不比參加一場考試輕鬆。有的狀元不禁感歎:“十載艱辛無人曉,一舉成名天下知。”
中、高考狀元的大量湧現,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這似乎反映了社會對文化教育的重視。但是,這些宣傳僅限於一時而已,時間一長,便鮮有狀元們的後續報道。這不禁又讓人心生疑問:名震一時的狀元們以後究竟有何表現?有何作為?
真希望這些狀元不隻是一時的勝利者。
當然,考慮到中國人自古就有的“狀元情結”,也不可一味地對狀元們進行否定。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各行各業都應湧現出更多、更了不起的“狀元”。不是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嗎?果真如此,社會將會取得更大的進步。作為媒體,也應該更多地關注和報道這些“狀元”為社會作出的貢獻,激勵每個人最大限度地發揮與展示自己的才能。現在,我們欣喜地發現,很多“狀元”並不隻是被捧出來的。籃球“狀元”姚明、網絡“狀元”百度總裁李彥宏等人的表現,均很好地向世人證明:對“狀元”、對人才的衡量,不應局限於考試這種單一的形式,應從多個方麵、多個角度發掘和培養。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行行出狀元”。
不知不覺中,我的腳步停在了一片寬闊的空地上。夕陽已然西斜,天邊的那一隻鳥兒已了無蹤跡,滿眼是絢爛的雲霞,美不勝收。
幫你學鑒賞
作者由自己偶然發現的狀元石鼓引發思考,對當前社會熱捧中、高考狀元的現象展開議論,揭露了這種現象背後的本質,使文章內容真實可信,富有現實意義。開頭與結尾遙相呼應,以景物描寫形成反差,顯示了作者思考前後的心情。作者見解獨特,文風犀利,語言凝練,顯示了較強的寫作功底。
滿分快車道
由古及今。針對某種現象,由古及今、循序漸進地加以分析、解讀,文章會更具條理性和深刻性。如本文,從古代寫到當今,對“壯元情節”進行了批判。
人貴立誌
蔣奕
富蘭克林曾說過:“從事一項事情,先要決定誌向,誌向決定之後就要全力以赴,毫不猶豫地去實行。”仔細咀嚼,這句格言激勵我們:無論從事什麼事業的人,首先要立誌,隻有不懈地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立誌要從小開始。科技工作者楊媛彩自小身體不太好,患有氣喘病。她從小就立下了投身科學事業的誌向。在她11歲的時候,她就自己查詞典翻譯了一篇有關電學的文章,發表在《科學畫報》上。20世紀50年代初,她研製出我國第一隻探照燈的燈泡。60年代她又試製成功了我國第一隻大功率矽整流器。“文革”中她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和打擊,“文革”後,她又帶領科技人員試製成功了我國第一台砷化镓異質激光器,榮獲上海重大科技成果獎。少年時代理想的風帆,幫她駛向成功的彼岸。宋世雄在中國知名度很高,他是體育播音員,解說沉穩而又有激情,許多人都愛聽他解說體育節目。他達到這樣的水平不是偶然的,是他在中學時代就立下了誌向,是勤學苦練的結果。他經常記錄當時的體育播音員張之的詞彙,在小本子上記了許多。他說:“一段話我背了幾百遍,這樣一天又一天地練,終於掌握了體育播音的技巧。”宋世雄成功了,他不僅成為著名的體育播音員,而且在國際上獲了獎。這也充分說明從小立誌是非常重要的。
俗話說得好:“有誌者立長誌,無誌者常立誌。”在新世紀的今天,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們中學生就必須從小立誌,立長誌。人沒有誌向,就像大海裏一隻漂泊的小船沒有方向。人沒有長誌,最終會喪誌,以致碌碌無為,成為一個庸人。
時代在召喚,朋友們,讓我們從小立誌,立長誌,確立好目標,向理想的彼岸、美好的明天奮進吧!
幫你學鑒賞
開頭以富蘭克林的話表明自己的觀點,然後進一步強調,觀點鮮明。下文將中心論點分解成了兩個分論點:立誌要從小開始,立誌要立長誌,並列舉事例重點論證前者,引用俗語,以理論論據簡單論證後者,做到了有詳有略。樸實的語言,恰到好處的引用,將文章點綴得更為出色。
滿分快車道
事例詳細。如本文,詳細地列舉了楊媛彩、宋世雄自小立誌成才的故事,使文章內容豐富,更具感染力。將事例詳細呈現時,要注意敘議結合,有張有弛。
好習慣使生命了無缺憾
佚名
播種行為便收獲習慣,播種習慣便收獲性格,播種性格便收獲命運。播種習慣的好種子,獲得命運的大收獲!
你熱愛生命嗎?如果熱愛,就要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早起晚睡,爭分奪秒,知識的甘露任你吮吸,智慧的花朵為你綻放。“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聞雞起舞,勤學苦練,千裏之行就在腳下,理想聖殿即在心頭。周日的台燈下是你奮筆疾書的身影,每天的早自習有你琅琅的讀書聲。數學課埋頭演算,語文課思接千載,英語單詞爛熟於心。圖書館裏靜坐苦讀,實驗室中操作嫻熟,體育場上身姿矯健。心中常想孔老夫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讓珍惜時間的好習慣陪你到永遠。
你熱愛生命嗎?如果熱愛,就要養成珍惜親情的好習慣,因為親情是嗬護生命的養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愛如山,母愛如海,父母為你朝思暮想、徹夜不眠,為你白霜染鬢、皺紋深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午夜夢回,驚悸躍上心頭,父母的親情如何回報?端上一杯熱茶,傳遞一個眼神、一句問候,送上一朵鮮花、一把雨傘,都是我們的行動。讓行動成為習慣,習慣成為自然,熨帖家人。時刻銘記感恩,讓珍惜親情的好習慣陪你到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