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最後的天佑(2)(3 / 3)

1941年10月東條英機內閣成立,11月美國向日本遞交赫爾備忘錄後,在陸軍部、海軍部、陸軍作戰部、海軍作戰部、海軍情報部、夏威夷陸軍司令部、太平洋艦隊司令部之間有大量信息交流。12月4日,海軍作戰部甚至向關島的海軍指揮官下達了燒毀機密文件和密碼的指令,但所有人就是沒有認真認為日本真的要向珍珠港進攻了。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這樣陰錯陽差的,大家都已經取得了共識了的東西最後根本就沒人過問的情景是常見的,不隻是珍珠港。人之所以是人,就是因為隻有人才會犯這種事後無法解釋的錯誤,否則就是機器人了。

但無論是什麼原因,結果都是一樣的,日本人還是來炸了。

1941年12月7日夏威夷時間早上6點,東京時間12月8日淩晨2點,從位於北緯26度1分,西經157度1分,夏威夷瓦胡島以北230海裏的機動部隊的6艘航空母艦起飛的第一波攻擊部隊183架各種作戰飛機,黑壓壓地就朝珍珠港撲來了。

飛在最前麵的,是赤城號飛行隊長,空襲總指揮官淵田美津雄中佐。

九十六

珍珠港進攻路線圖

赤城號航空母艦上有三名飛行隊長,他們是海軍兵52期的淵田美津雄、海軍兵57期首席的板穀茂少佐和海軍兵58期的村田重治少佐。

是不是有點不對頭,52期的中佐怎麼和57期、58期的少佐在一起混?原來這是在降格用三航艦航空參謀淵田美津雄,推薦的是淵田的同期同學,一航艦航空參謀源田實中佐。打大仗時降格使用人是日本軍隊的傳統,日俄戰爭時曾任陸軍大臣、台灣總督的兒玉源太郎就去滿洲軍給大山岩當參謀長,現在淵田美津雄擔任飛行隊長也沒什麼稀奇。

空襲總指揮責任重大,無論黑島龜人、源田實等的計劃製訂得如何美妙,現場總指揮如果出了差錯那就全成了廢話。起碼如何攻擊珍珠港就是現場的總指揮才知道,才能指揮。

進攻珍珠港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在美國人完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的偷襲,還有一種是被美國人發現情況下的強襲。“偷襲”和“強襲”,雖然隻有一字之差,但在進攻的組織上卻是天差地別。

偷襲時首先進行的是魚雷攻擊,因為這是這次進攻的最主要目的,必須爭分奪秒。魚雷攻擊以後再進行針對陸地機場、工廠的俯衝轟炸,因為俯衝轟炸帶來的硝煙會妨礙魚雷攻擊時的瞄準和觀察,最後才是高高在上的水平轟炸,把炸彈不分青紅皂白地扔下去。

而強襲的順序則完全相反,首先是戰鬥機奪取製空權,為後繼轟炸機群開路,然後是俯衝轟炸機破壞機場,讓敵軍飛機上不了天,上了天的落不了地,順便製造出大量的硝煙來妨礙地麵炮火的瞄準,魚雷攻擊機和水平轟炸機趁火打劫,順便下蛋。

兩種進攻方式,帶來的結果肯定大不相同,臨時切換到哪種方式的責任全部落在淵田中佐肩上。

淵田親率的是水平攻擊隊,由49架乘員3人的97式艦上攻擊機組成,各自攜帶一顆800公斤八零番五號穿甲航空炸彈,負責對戰艦進行攻擊。

水平攻擊隊的右麵高度略微偏低一點的是由赤城號飛行隊長村田重治率領的49架97式艦上攻擊機,各自攜帶一顆800公斤航空魚雷組成魚雷攻擊隊。

水平攻擊隊左側高度略微偏高一點的是俯衝攻擊隊,由翔鶴號飛行隊長高橋赫一率領51架乘員兩人的99式艦上爆擊機,各自攜帶一枚二五番250公斤陸用炸彈,沒有穿甲能力,目的在於人員殺傷。

3個編隊的上空是赤城號飛行隊長板穀茂少佐率領的43架零式艦上戰鬥機負責護航警戒。

淵田在珍珠港上空舉著望遠鏡一遍又一遍地數著:“內華達、亞利桑納、田納西、西弗吉尼亞、馬裏蘭、俄克拉荷馬、加利福尼亞、賓西法尼亞。”太平洋艦隊8艘戰列艦全在了,再搜了一遍,還是看不到航空母艦的身影。

雖然淵田從前天起就已經知道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的3艘航空母艦都不在珍珠港,但仍然抱著一線希望,如果貪圖享受的美國人趕在昨天星期六晚上回到了珍珠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