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最後的天佑(4)(3 / 3)

日本海軍在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中作戰半徑從來沒有超過600海裏,不管它的規模發展到了什麼程度,也還僅僅是一支近海海軍(coast navy)而不是一支遠洋海軍(ocean navy)。近海海軍和遠洋海軍最大的區別就是近海海軍沒有補給的問題。有人查找了海兵的英語教材,發現教材裏沒有“LOGISTICS”(物流,兵站)這個字,日本海軍通過一個很奇怪的方式告訴了人們它還不知道補給的重要性,所以南雲不認為那點油是什麼大事也很正常。

還有一點是屬於日美兩國國力的差異反映出來的文化差異,當時機動部隊裏認為美軍的儲油罐隻是偽裝的人不在少數。重油在日本海軍裏幾乎是僅次於軍艦的東西,非常寶貴,儲油罐全部都打在地下,能抗得住500公斤的炸彈的直接轟炸。每次加油時那些被水兵稱為“油屋”的油庫管理人員異常嚴格,絕不多加一滴油,日本海軍開戰時儲備的那600萬噸重油就是這樣一滴一滴剩下來的,所以敗戰以後海軍軍人罵完了陸軍以後罵長官,到最後實在沒人罵了連這些“油屋”一起罵。不罵怎麼行?如果不是這些小氣鬼成天節省,真的一滴油沒有也不會有人想出主意去和英美對掐了。

所以,美國人明晃晃地擺在地上的儲油罐對日本人說來反而不像是真的。

再有一點就是:突襲珍珠港真的那麼必要?

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作戰計劃WPPac-46對日美開戰後的行動是這樣規定的:

1.攻擊北太平洋的日本運輸船隊。

2.對馬紹爾群島進行偵察及大規模襲擊,有可能的話用巡洋艦進攻南太平洋的日本運輸船隊。

3.用潛水艇擾亂日本本土和日軍交通線。

4.準備占領馬紹爾群島。

然後:

1.占領馬紹爾群島,建設艦隊錨地。

2.占領特魯克群島,設立前進基地。

這不和軍令部準備了30年的作戰計劃合上去了嗎?所以曆史學家、美國海軍少將塞繆爾·莫裏遜博士(Samuel Eliot Morison)把突襲珍珠港稱作“愚蠢透頂”。你老老實實地在那兒等著,美國人會來啊,你不說你訓練有素,炮打得準,沒準像打俄國人似的打美國人也有可能啊,誰說日本人就一定會輸?現在把30年的規矩全部扔掉,你有新規矩嗎?接下來你準備怎麼辦?

據說日本人聽得豁然開朗。

最後,日本真的一定需要和美國開戰嗎?最後促使日本人下定決心的是納粹德國進展的順利。但是和過去一樣,希特勒又涮了一次日本人。

12月1日的禦前會議日本最後決定了對美開戰,12月2日山本五十六發出了“攀登新高山1208”的命令,那天德國人離莫斯科隻有30公裏,甚至能看見克裏姆林宮的尖頂,但是在山本五十六發布命令3天之後的12月5日,德軍開始從莫斯科撤退了。

當然德國人不會告訴日本人,如果告訴了的話呢?大本營陸軍參謀瀨島龍三說:“肯定撤銷禦前會議的決定,推倒重來。”

不管戰術、戰略還是戰爭有多大的缺陷和錯誤,日本海軍還是進攻了珍珠港,而且是不宣而戰,美國人被激怒了,後果很嚴重。

共和黨參議員傑拉爾德·奈伊(Gerald Nye)是美國最堅定的孤立主義者,在聽到珍珠港受到襲擊的消息以後還堅持這又是丘吉爾的一個想把美國拖進戰爭的陰謀。然而在第二天國會表決對日宣戰時,他也喊著“kill the yellow bastards”(殺死那些黃色的雜種)高舉著雙手支持羅斯福。

羅斯福憤怒了,但是丘吉爾卻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