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是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愛好者、研究者實在不少,我便忝居其中,並以追索《紅樓夢》偉大的宗旨與精神為己任。曾經有人問我:“你有這種資格和才力嗎?”這一問,把我問得很是慚愧。說實在的,我如果有這樣的才力,一定自己運筆,寫一部能與《紅樓夢》媲美的經典著述去了。
那為什麼有自知之明,卻又做此不自揆的事情呢?這實在是一個難以用簡短的語言所能說清楚的話題。簡單地說,我認為現在我們對《紅樓夢》的認識,應該有一個新的視野和新的角度。我們現在所讀到的《紅樓夢》,一般都是曹雪芹撰寫前八十回,而高鶚續後麵的四十回,一起撰寫完成的稿子。這是一個奇怪的現象,因為這部名著並不是曹、高兩個人合作完成的。曹雪芹自己,至少也是有了全部書的草稿,隻是可惜,沒有來得及將整部書編定抄清便離開了人世,因此才有了後來高鶚續寫的佳話。脂硯齋在批語中透露的“後半部”、“後之三十回”中的若幹情節、回目、字句,可以證明曹雪芹已完成全稿是沒有疑問的。
八十回抄本形態的本子,至少到乾隆二十七年(1762)便已經流傳了。我在這本小冊子裏,想努力摒棄高鶚的影響,講述八十回後的大概情節和故事。我知道,除非曹雪芹的原著在某一天奇跡般地被發現了,否則,包括高鶚在內的過去、現在以及將來的《紅樓夢》愛好者和研究者,隻能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去接近曹雪芹所要撰述的那個真實的故事。這也就是我們現在“尋”的真諦了。
還有一點,曹雪芹的書,有一個最大的特色,是一種籠罩整體的詩的表現與詩的境界。沒有了這個,也就沒有了《紅樓夢》。與此息息相關的,又有一個總體理解全書主角寶玉這個人物的內心活動與精神世界的展示,那也該是逐步升級的。尋求《紅樓夢》之真,必然要尋到這種詩的靈魂。詩人的氣質與豐神器度,是我們尋到一切難點的頂點或者說核心。
我深深地感到,以上所說的困難是艱巨的,我也相信,讀者在耐心期待一位真正的勝任者的同時,也不拒絕像本書這樣的尋真鋪路者的嚐試。這也就是我想將我對《紅樓夢》的觀感表述出來的原因,作為微薄的獻禮,敬請哂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