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大反攻開始後,西方方麵軍和加裏寧方麵軍在朱可夫協調下,再度進攻德軍第9集團軍防守的勒熱夫突出部。蘇聯人企圖以此防止德中央集團軍群抽調兵力增援斯大林格勒,並為下一步進攻斯摩棱斯克準備出發陣地。戰役代號為“火星”。
進攻在極其惡劣的天氣條件下發起。蘇軍雖然取得了一些突破,但卻無法擴大突破口,導致攻入德軍防線的機械化部隊擁擠在幾條狹窄的道路上,遭到德軍炮火的重大殺傷。進攻宣告失敗。蘇軍遭受了巨大的傷亡。但德國第9 集團軍經過這次戰役也元氣大傷,被迫在幾個月後,放棄了意義重大的勒熱夫突出部。
扼守勒熱夫的莫德爾將軍,也是本書的主角之一總的來說,1942 年的東線中段戰區,形勢和北段差不多:蘇聯人不斷進攻,但打得很糟糕;德國人的防禦總體比較優秀,尤其是死守勒熱夫突出部的德國第9集團軍和指揮官莫德爾將軍。但這並不改變德軍在紅軍進攻下被動防禦,幾乎無力進攻的事實:德中央集團軍群的龐大兵力也始終被牢牢牽製在戰區內,無法增援東線南段的決戰。
三、斯大林格勒南北兩翼戰區在東線南部,除了決定命運的斯大林格勒戰區外,其南北兩翼戰區同樣展開了激戰。
斯大林格勒以北。紅軍沃羅涅日方麵軍9月份的進攻宣告失敗。德國第2集團軍憑堅固的防禦陣地頑強抵抗,打退了紅軍的攻勢。
在斯大林格勒以南的高加索戰區。從7 月下旬開始,德軍從頓河下遊各登陸場衝向北高加索。在取得初步勝利後,德國人進而企圖經由高加索山主脈中部各山口,衝入外高加索地區。德國山地部隊為此奪取了數個山口,並把納粹的旗幟插到了高加索的頂峰。一些石油產地也落入德軍之手。高加索地區一些反俄民族,在戰爭中站到了德國入侵者一邊。9 月,盤踞克裏木半島的德軍,也渡過刻赤海峽,加入對高加索的攻勢。
但此後,德國人的進展變得緩慢以至於停滯不前。甚至在希特勒本人親自接手該戰區後,形勢也沒有顯著改善。蘇德兩軍在高加索山脈各山口展開惡戰,德國人未能衝到南坡。
另外,高加索的命運還一直被斯大林格勒的大戰所左右。畢竟,頓河流域的戰鬥關係到高加索德軍的後方和側翼的安全,絕非可以等閑視之。
11月,德軍在高加索地區轉入防禦。而在山區,為爭奪山穀、道路和山口的戰鬥一直延續到1942年12 月月中。
四、東線軍事力量對比的變化經過1942 年東線各戰區的交戰,蘇德兩軍已相當巨大的損失進一步膨脹。
根據舊統計資料:在1941年6月22日-1942年底,德國東線野戰部隊一共損失了2192359人。其中死亡491334 人,失蹤190017 人,受傷1511008 人。其中1941 年12 月至1942 年9 月間,損失了1688100人,補充隻有1169300人。
而根據最新的統計材料,德軍1942 年在東線一共死亡了506815 人,占德軍當年全部死亡總數566947 的89%。其中在紅軍反攻的11、12月,東線德軍死亡超過了10 萬人。連同1941 年的損失,德國人截至1942 年12月底,在東線一共死亡了809310 人。這個數字要比舊統計多30多萬人,可見舊統計數據的不完整。另外,在1942 年內,德國及其盟軍還有177826 人被蘇軍俘獲。
1942 年11-12月東線德軍死亡數字:1942 年11 月311981942 年12 月78759總計506815德軍及其盟軍被俘人員情況:將軍軍官軍士士兵總計1942 年1 月1日-6 月30 日1161762575966831942 年7月1日-12月31日211733848167120172143綜合評估上述資料,估計蘇德戰場德軍截至1942 年12 月底的總損失(死傷和失蹤),大約在250萬左右,其中1942年的損失大約為150萬左右。如果加上非戰鬥損失和德國盟軍,數字無疑會更高。傷亡主要集中在前線各野戰師。比如“大日耳曼”師,據稱其1942年就損失了10000到12000人。
裝備方麵,從1941 年12 月1 日到1942 年12月31日,東線德軍裝甲部隊損失了3195輛坦克,219 輛強擊火炮,91 輛自行火炮,972 輛裝甲車。總計4477輛各類裝甲車輛。
自開戰以來,德國在東線損失的坦克已經達到5598輛,另有304輛強擊火炮,118輛自行火炮,1731 輛其他裝甲車輛。總計7751 輛。
蘇聯軍隊在1942年各種原因的死亡人員為1742995人,被俘失蹤1515221 人。兩項合計超過325 萬。連同傷病人員,紅軍當年總損失超過736 萬。損失大約為德軍及其盟軍的3 倍左右。
裝備方麵,紅軍全年損失戰車15100 輛。包括重型坦克1200 輛,中型坦克6600輛,輕型坦克7200 輛,自行火炮100 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