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城市之古與字號之老(1 / 2)

開封汴梁在北宋當時,隻能算是名城,而不能算是什麼古城;真正的古城則是前朝的都城,如長安、鹹陽等。而在北宋的汴梁,城市還應該是新鮮的並有活力的,但同時它又不成熟。在其重要的區域或街道,商業是不發達的,王宮與政權占據了其中大多數地域。等進入到城市的縱深,在無數的小巷子裏,各式各樣的買賣商家就出現了。商店常無店名,經常隻以“姓氏十商品”的樣式出現。這樣的“買”與“賣”,是直來直去的,甚至大家都是街坊鄰裏—我今天買了你的這種商品,明天興許你還要買我的另一種商品。再一種情況是,出售的商品多很瑣碎,多僅經過了初加工,遠沒達到大氣候與高水準。讓我抄錄小菜係列的食品—

所謂茶飯者,乃百味羹、頭羹、三脆羹、二色腰子、渾炮等羹、群仙羹、金絲肚羹、石肚羹……假河豚、假元魚、假蛤蜊、假野狐、假炙獐……簽鵝鴨、簽雞、簽盤兔、簽酒炙肚……

這是一個很長的單子,我從中節選出“羹”、“假”與“簽”這三項。“羹”即是湯,北宋人大約很愛吃稀的。所謂“假”也非常重要,大約北宋人知道這些菜品之“真”是何等昂貴,於是也習慣了以假代真。再,北宋人除了整個地囫圇吃之外,大約也創造了以牙簽去插菜肴部分吃的辦法。但總起來看,這些吃的方法還不是很高明,還都帶有粗加工與原始的特征。

曆史越千年。來到如今,汴梁早就改名叫了開封,今日開封不能算作古城,而它的前身汴梁則無例外成為了古城。而北宋初期的梁家珠子鋪、鹿家包子鋪等等,在當時也屬於僅僅小有名氣的店鋪。但我在讀書中,又意外發現一個很好聽、更有味道的店鋪—“醜婆婆藥鋪”。這個名字實在太絕也太美了。明明是醜,但買藥的人卻覺得美。明明是個很老的婆婆,甚至牙都可能掉了,但她還能為患者服務,而且醫術還相當高明。否則別人有了病,誰還會找一個老而醜的婦女給治療呢?應該說,這個名字是絕對的高明,甚至絕對不亞於後來的鶴年堂及同仁堂。我不由得還想起北京郊區雙橋地區有一位專看骨科的老太太。四十年前她就在那裏行醫,名聲就傳到北京。不料,四十年後她“人還在”,九十多歲了,至今還擔任那個醫院的名譽院長。她醫術好,而人品更好。但在千年之前的北宋汴梁,這位沒有留下姓氐的醜婆婆,卻依然能在古書的字裏行間打動著今人!隻可借,像這樣的店鋪數量太少—少到我翻遍那個時期的一批古書,居然就沒找到第二個!所以,我隻能遺憾地說—老字號在北宋至多隻是露出個些許萌芽,它還很脆弱,還沒能大批量地出現。

不久前,我專程去了開封,實地考察了它那裏的種種情形。今天的開封,從經濟上看,在河南省屬於靠後的位置,但它似乎怡然自得,老百姓過得很舒服很陶醉。開封能夠寫毛筆字的人很多,故有“全國書法看河南,河南書法看開封”之謂。接待我的小籠灌湯包“第一樓”的孫總經理隻有36歲,但一手“瘦金書”卻十分漂亮。他不完全是自學的,他上邊還有“師傅”與“師爺”,而他們的書法經常在開封名勝景區中可以看到。再者,孫總的父親是河南古錢幣十大收藏家之一,對京戲也很喜歡。就在我去的這次,他讓把十多年前買的兩本京劇書籍帶給我讓簽名留念。“第一樓”的董事長也是我的老朋友,他中年以前領導過開封的服務行業,形成了每天早晨在洗澡堂“燙澡”的習慣。過去老揚州人習慣早晨“皮包水”(進茶館喝茶晚上“水包皮”(進澡堂洗澡),而他保留了這種古風,則極大提高了精力,對工作很有好處。開封的夜市非常有名,且價格便宜。各種燒烤滿街都是,讓我想起前文引錄的諸多菜肴名稱,估計其中大部分都是可供再加工的。我參觀了新落成的“清明上河園”,其中各種遊藝節目緊密結合北宋汴梁的民情民風。餐飲行業中有“山洞王家包子”與“孫羊正店”,後者店主姓楊,我則邀請他與第一樓孫經理一起合影,有這“孫十楊”,不就是孫羊正店麼?我還參觀了開封博物館,一般城市的博物館都是沉靜的,而開封博物館中卻邀請了開封縣中的朱仙鎮年畫工作者現場表演。如今開封最大也最有名的飯館當屬“第一樓”與“又一新”,每家飯館背後都有很多能夠引人入勝的故事。諸如“汴京八景宴”、“包公宴”、“汴梁風味小吃宴”、“套四寶”、“稻香居鍋貼”、“馬豫興桶子雞”等,也都屬於北宋名吃的“再承弟子”。今天的這些名宴名吃,都是北宋名吃的繼承與提升。最近,我又得到一本厚厚的贈書《伊尹與開封飲食文化》(孫潤田、趙國棟主編),對開封飲食的源流發展,以及河南菜肴的特征及曆史背景,對幾代開封著名廚師,都做了詳細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