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是十九路軍襲擊日軍坦克部隊的全貌,在雙方的作戰記錄中難以找到也並不奇怪。
這是因為,對於遠距離發動襲擊的中國軍隊來說,看來這次的戰果有點兒誤打誤撞,並不是專門對著八九式去的。他們無從了解給日軍造成的具體損失,自然也不知道打掉了日軍的戰車部隊。而對於日軍來說,對這種窩囊仗的態度一向是避重就輕——按照日軍隻紀錄雙方在戰場上損失的邏輯,這次八九式戰車被襲擊的現場並不在戰場上,而是在戰場的後方,當然不能算是戰場損失嘍。這對“皇軍”來說並非新鮮事,所以才有用兩個星期攻打下中國幾個軍據守的重鎮洛陽,僅僅損失55人的傷亡報告。今天美軍的傷亡報告也與此類似,你隻要中彈後不是四分五裂,被戰友發現的時候還有一口氣的話——哪怕喘完這口氣當場就過去了——也隻能算是受傷;你要是被人家活捉點了天燈,哪怕是大家親眼看見你被燒成一根木炭,隻要燒得夠徹底找不到可以鑒定DNA的組織,你也隻能算是失蹤。
看來大家對於自己損失這種損傷士氣的事情,都是半斤八兩。
既然真的存在這一戰,盡管資料有限,我們依然可以對這次戰鬥的詳情作一些分析和推導,或許可以看到這一仗文字記載背後更多的內容。
首先,有哪支中國軍隊具備發動這次攻擊的能力?
這個線索,恐怕要從中國軍隊奇襲時候使用的武器——迫擊炮來尋找蹤跡了。
通常,我們認為一二八事變中在上海進行抵抗的中國軍隊隻有十九路軍。實際上,在當地參加戰鬥的中國軍隊,還包括至少三支陸軍部隊,那就是第八十七、八十八師組成的中央軍精銳第五軍(軍長張治中,附教導總隊一部),宋子文所部稅警總團(前期指揮官王賡,後期指揮官莫雄),以及原定接防十九路軍閘北防線的憲兵第六團。此外,中央和廣東空軍也派機參戰。這段曆史頗為錯綜複雜,很難一概而論。例如第五軍實際由國民政府的兩個直屬警衛師組成,曾強渡蘊藻浜,打得十分慘烈,勇猛頑強不亞於十九路軍;十九路軍將領稱稅警總團參加抗戰是因為被日軍包圍,不得不請求加入戰局。而從作戰過程看,稅警總團從未出現過被包圍的情況,其參戰純出主動請纓,如此說法當是十九路軍與當時國民黨中央政府矛盾的反映。中國軍隊盡管內部矛盾重重,你死我活,但在外敵麵前,還是能夠做到同仇敵愾,共禦外侮的——雖然,一邊和敵人打著仗一邊相互算計的事情,也沒少幹。
這幾支部隊中,除了憲兵六團沒有炮兵以外,十九路軍、第五軍、稅警總團都裝備有相當數量的迫擊炮,足以發動這樣的襲擊。事實上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的迫擊炮部隊曾給日軍造成重大傷亡,日方在評點中方武器裝備時,評價最高的三種兵器就是——捷克ZB-26輕機槍、大口徑迫擊炮和37毫米戰防炮。不過,這裏麵,我認為最有可能發動了這次攻勢的,當屬十九路軍。這樣說並沒有足夠的證據,而是因為十九路軍第七十八師上校軍械處長王大文曾回憶,十九路軍發動抗戰之後,受到上海各界熱烈支持,踴躍捐獻。十九路軍用這筆捐款向上海各洋行購置到一批新式的武器彈藥,立即分發各部,每連得三支捷克式ZB-26輕機槍,每團的迫擊炮連得六門迫擊炮。薩的看法,得了這批新武器的十九路軍各部,如果不拿這批迫擊炮在前線用一用,未免太不合當兵的對新武器那種好奇心了。
而且,從後麵的分析,也感到十九路軍動手的可能性比較大。
那麼,這次作戰的時間會是什麼時候呢?
應該發生在2月中旬或更晚的時候。根據日軍記載,八九式坦克所屬的第二獨立戰車中隊,是隨第二十四混成旅團即久留米旅團投入戰鬥的,這個旅團2月2日奉命集結,9日到達上海。在這之前,上海的日軍主要為海軍陸戰隊,並沒有重型裝甲車輛,隻有從英國購買的維克斯?克魯斯丁M-25裝甲車。詭異的是根據日本《戦車マガジン》1985年第8期《中國軍的機甲化》中曾經提到,在一二八事變中,中國軍隊也使用了克魯斯丁裝甲車,雙方戰車之間交手雖然不多但也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