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解痛苦的“靈丹妙藥”
人們在痛苦或悲傷時,往往會流下眼淚,而當人流過眼淚之後,痛苦悲傷的情緒就會得到緩解。這是每個人都深有體會的。但對這種現象從科學上進行解釋,還是最近幾年的事。
對於人流淚,美國明尼蘇達州托姆塞醫療中心的威廉·弗雷博士提出了這樣一個異乎尋常的見解:“流淚可以減輕人的痛苦,如果強忍著自己悲傷的眼淚,就等於是慢性自殺。”他還認為,人在精神壓抑緊張或者痛苦悲傷的時候,體內會產生某些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在人哭泣流淚時能夠釋放出來,從而使人的心情輕鬆一些。
那麼,這些化學物質究竟是什麼呢?弗雷博士決定做個實驗,分析一下。他組織一批自願受試者去觀看悲劇,使他們感到悲傷而流眼淚,然後把淚水收集起來進行化學分析。弗雷博士把這種“悲傷”的淚水同不是因悲傷而流出的淚水進行比較,發現其中所含的化學物質是不同的。“悲傷”
的淚水中含有神經傳遞素亮氨酸腦啡呔和促乳素,它們能維持腦細胞之間的相互聯係。人們猜測,它們可能會起到減輕痛苦和緩解緊張情緒的作用。
在“悲傷”的淚水中還有一些比較特殊的蛋白質,它們來自血液。這些蛋白質在一般的淚水中含量很少,但在“悲傷”的淚水中,其比例大致與血液中的蛋白質比例相當。實驗表明,當人的情緒處在悲傷和壓抑狀態時,血液中的蛋白質會發生變化,同時也會使淚水中的蛋白質發生變化。
在“悲傷”的淚水裏還含有少量激素,它們主要是甲狀腺素、兒茶酚胺和睾丸酯酮等。其中甲狀腺素能控製皮下脂肪代謝,與情緒變化也有密切關係,它使人易動感情、易流淚。
總之,哭泣流淚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生理過程,流淚確實能減輕痛苦、緩解緊張情緒;至於它為什麼能減輕痛苦、緩解緊張情緒,還是一個未解之謎。
本領高超的動物警察們生物界是一個相互聯係的統一整體,動物與人類是好朋友,在一些特殊場合,它們往往會給人以特殊的幫助。事實上,很多國家的保安部門,都有自己的“動物警長”。
毫無疑問,警犬是人們最常見也最熟悉的“動物警長”,它們憑借自己靈敏的嗅覺幫助各國警方破獲了無數大案、要案。除了警犬之外,一些國家的警方還別出心裁地啟用了“警豬”。豬的嗅覺也很靈敏,德國警方專門訓練了一種“警豬”,用來搜索毒品。這種“警豬”的鼻子比狗還要靈敏,隔著皮箱就能嗅出裏麵藏著的毒品,它還能嗅出埋在地下1米處的作案工具。斯裏蘭卡警方則精心訓練了一種叫獠的小動物為自己服務。這種小動物在當地很常見,其馴養費用比狗要低得多,而且不引人注意。訓練有素的獠可以鑽入各種縫隙中進行檢查,一旦發現疑點,會立即向警方發出信號。
老鼠的嗅覺和狗不相上下,於是一些國家出現了“警鼠”。訓練“警鼠”的方法很特別,首先讓它嗅微量的各種違禁品的氣味,並同時給予電擊,造成強烈的刺激。這樣反複做了幾次之後,當其再次嗅到這些氣味之後,就會出現強烈的騷動,有時還會狂叫不已。由於老鼠身體小巧,因此很適合在機場、海關使用。在美國紐約國際機場這樣的大場合,也有“警鼠”的身影出現。
還有一些動物則是以另外的方式幫助警方破案。人們都有這樣的常識,當一具屍體暴露在戶外的時候,會有大量的昆蟲迅速趕赴“案發地點”。一些科研人員經過多年研究摸索,發現這些小昆蟲其實是最好的“目擊證人”。我們不妨設想這樣一個場麵,一個人被罪犯用刀捅死在一片草地上,那麼用不了幾分鍾,就會有大量的蒼蠅聚集到死者的傷口上,產下大量的卵。經過大約12個小時,卵孵化成蛆蟲後會爬到附近的土裏結繭。隨後,其他一些昆蟲會陸續來到這裏。一般來說,這些動物每一個生命步驟所需的時間都是固定的,這就給人們判斷案發時間提供了線索。目前,這已經成為了許多國家刑偵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人類生命的周期律在我們長時間工作、學習或生活的過程當中,會自然而然形成一種固定不變的規律,這種規律就是生物鍾。如果我們每天必須在同一時間起床,時間久了沒有鬧鍾也會自然醒來,這都是生物鍾發揮的巨大作用。
人體生物鍾是人們通過長期規律生活養成的一種習慣,想在短時間內建立起一種規律的生物鍾往往是徒勞的。同樣,人體生物鍾一旦建立,也是很難改變的。有人做過一個很典型的人體生物鍾實驗:讓一個健康人進入一個“不見天日”的地下室中,經過長時間與世隔絕的生活後,當人們詢問其當時的時間時,那人的回答竟與準確時間相差無幾。實驗設計者認為,光線的明暗、氣候的冷暖等,隻是生物時間規律的外部條件;在人體內部還有一個類似時鍾的東西,它可以不依賴外部條件而自行運轉,指揮著人體的正常生物活動,這就是人體的生物鍾。
1904年,奧地利心理學家斯沃伯達出版了《從心理學和生物學意義上談人類生命的周期》一書。他認為人體的生理、體能的變化和疾病的產生有23天的周期性,人的心理變化有28天的周期性。一位德國科學家也提出了與之相類似的見解。他從所選擇的病例中發現,人類的發病期和死亡期往往與23天的周期節律有關聯。之後人們又發現人類的智力活動也同樣存在著一個33天的周期,也就是說33天內有一天人們的智力節律達到高潮,大腦思維能力和記憶力都處於最佳狀態,隨後逐漸下降,33天後又達到一個新的最佳狀態。目前,這種生理周期被廣泛地應用於體育競技中,在比賽之前教練員、心理醫生有計劃地調整運動員的生物鍾,使運動員在比賽時達到最佳競技狀態。
那麼,是什麼使人體產生了生命節律?控製生命節律的生物鍾在哪?
它是如何運轉的?
有人認為,人體的生命節律是外源性的,也就是說某些複雜的外部信息是控製生命節律的動因,人體對廣泛的外界信息,如地磁變化、電場變化、光的變化以及月球引力等極為敏感,這些外界環境因素變化的周期性使人體生命節律也具有周期性。也有人認為,生命節律是由人體自身內在因素決定的,因此人即使在恒溫、與世隔絕的地下,也會表現出正常的生命節律。還有人認為,生命節律是由人體內的激素調節控製的。近年來,又有人提出一種新的觀點———美國科學家發現人的腦垂體下部有一些神經細胞,一旦它們受到損傷,生命節律就會被打亂,因而認為生命節律的正常運轉是由大腦內某些專門的神經元控製的,但是到目前為止這一觀點並沒有得到明確的證實。
如果人體生物鍾之謎能夠被解開,必將極大地改變人類的生活。
鮮為人知的小人國天地關於“小人國”這個詞,在很多中外名著中都提到過,我國古代典籍《山海經》中曾描寫過小人國,說那裏的人隻有幾十厘米高。清代小說《鏡花緣》對此進行了發揮。英國作家斯威夫特在小說《格列佛遊記》中也寫到過小人國。當然,說到“小人”,人們最熟悉的還是《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中那七個可愛的小矮人。那麼,世界上究竟有沒有身型小於常人的人呢?回答是肯定的。
就目前的發現來看,世界上最矮小的人是俾格米人,他們生活在非洲中部的紮伊爾東北部依多利地區,自稱為“森林之子”。這個矮人部落約有5萬人口,平均身高14米。他們的膚色呈深棕色,頭發是直的。他們至今仍過著原始生活,性喜遊牧,以采集蘑菇、堅果、莓子和捕捉野獸為生。盡管他們與外部世界已有很長時間的接觸,然而至今仍沒有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俾格米人一般住在河邊用樹葉和樹幹構築的圓頂小棚裏。他們不分男女,都赤身裸體,隻在下身係著軟樹皮。俾格米人雖然仍處在原始社會,但婚姻製度非常“現代”,實行一夫一妻製。俾格米女子臉上繪有文身,唇上刺穿一孔,上麵插一支蘆葦或其他野草,頸上掛一串用獸骨製作的珠鏈。俾格米人還將牙齒磨齊,使之更加鋒利,以利於撕咬獸肉。
據學者們預測,由於俾格米人的死亡率很高,如果他們的生活方式不發生改變,那麼他們最終將麵臨絕種的危險。
在孟加拉灣中的安達曼群島,也居住著一個古老、奇特、與外界隔絕的矮小的民族。200多年前,達個民族的人口大約有10000人,目前隻有500人左右,他們分屬於4個部落———安達曼尼斯部落、沃基部落、契拉娃部落和森庭利茲部落。這個民族的人麵闊,鼻梁直,皮膚顏色或像煤炭一樣黑,或呈帶有微紅色的茶色,頭發黑短而略卷曲。
暢所欲言“人與猿”
傳說中的猿類是人類的祖先,人類與猿類擁有相似的基因組,但卻又是如此不同,原因在哪裏?人類與黑猩猩的基因密碼隻有4%的不同,這個差別是非常小的,因此有人認為會出現諸多的差異是由於少數的起關鍵性作用的基因,人類基因組中這種基因是微乎其微的。而上周《自然》上發布的研究結果卻指出真正起作用的並不在這裏。
概括起來說,研究者認為起作用的不是那些特別的基因,而是基因作用的方式。蛋白質的分子是異常複雜的,即便隻是基因規律發生微小的改變也會在生理構造和行為上有巨大的反映。
該研究的負責人、芝加哥大學遺傳學副教授約阿夫·吉拉德從4種靈長類動物(人類、猩猩、黑猩猩以及獼猴)身上提取了肝髒基因,並對這4種靈長類動物1056個肝髒的基因表達進行了分析,而這些基因表達中體現了近7000萬年的進化。
結果發現這些主要負責基本的細胞運轉基因中的60%在表達形式上基本都沒改變,最大的不同是在一組負責轉錄閃子的基因上。這是非常重要的基因,負責控製其他基因的基因表達。
吉拉德說:“最重要的問題是人類為什麼會如此不同?就肝髒而言,到底是環境或生活方式中什麼因素的改變使得人類在基因表達上有如此快的改變,而其他靈長目則沒有?”吉拉德認為答案應該是在火種,“其他動物沒有吃煮過的食物,或許在烹煮過程中的某些東西改變了最大營養攝入的生物化學要求以及動植物食物中自然毒素的處理需求。”
事實上,認為是基因表達而不是單純的基因數字使得人類和其他靈長目動物發生如此巨大的差別的理論早在1975年就提出來過,但受限於當時的技術而無法更深入地對該理論進行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