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炸彈重量一般為0.5~500千克。鋁熱劑燃燒炸彈的燃燒溫度可達3000℃,主要用於燒毀建築物和工事。凝固汽油燃燒炸彈的燃燒溫度可達850℃左右,燃燒時間約1~15分鍾,且具有較強的黏附性,對易燃目標造成的破壞效能比爆破炸彈高十幾倍。
在現代戰場中使用較多的是燃燒航空炸彈,常用的有混合燃燒航空炸彈和凝固汽油航空炸彈。前者裝有含鋁熱劑的稠化汽油,彈體較小,彈重約10~50千克;後者裝有凝固汽油和黃磷,彈重可達500千克。現代燃燒彈彈種日趨增多,燃燒劑所產生的熱量和燃燒時間等性能在不斷提高。
白磷彈是屬於一種叫三乙基鋁熱劑的燃燒材料。由於可以將能夠提高燃燒溫度的鋁粉材料加入其中而得名。該彈可以用來燃燒普通燃燒材料難以燃燒的物質,其特點是能夠在狹小或空氣密度不大的空間充分燃燒,一般燃燒的溫度可以達到1000℃以上,足以在有效的範圍內將所有生物體消滅。
白磷燃點極低,一旦與氧氣接觸就會燃燒,發出黃色火焰的同時散發出濃烈的煙霧。
白磷彈的危害性非常大,它碰到物體後不斷地燃燒,直到熄滅,因此,當它接觸到人的身體後,肉皮會被穿透,然後再深入到骨頭。
最初美國人用它對付在太平洋諸島工事裏的日本人,非常有效。其技術含量不高,現在各國軍隊基本都有。
裝有凝固汽油的炸彈叫凝固汽油彈,這種炸彈爆炸時能產生高溫火焰,將內裝有汽油和其他化學品製成的膠狀物向四周濺射,產生1000℃左右的高溫,並能粘在其他物體上長時間燃燒。
凝固汽油彈中裝填的燃燒劑稱作凝固汽油,通常是由在汽油中加入稠化劑調製而成。而稠化劑是由環烷酸和脂肪酸的混合鋁皂調製而成的。
為了攻擊水中目標,有的還在凝固汽油彈裏添加堿金屬,金屬與水結合放出的氫氣又發生燃燒,提高了炸彈燃燒威力。
穿甲彈——遇強更強的彈藥
穿甲彈是一種典型的動能彈,是依靠彈丸強度、重量和速度穿透裝甲的炮彈。現代穿甲彈彈頭很尖,彈體細長,采用鋼合金、貧鈾合金等製成,強度極高。
遇強更強的彈藥
穿甲彈是主要依靠彈丸的動能穿透裝甲、摧毀目標的炮彈。其特點為初速高,直射距離大,射擊精度高,是坦克炮和反坦克炮的主要彈種。穿甲彈也配用於艦炮、海岸炮、高射炮和航空機關炮上,用於毀傷坦克、自行火炮、裝甲車輛、艦艇、飛機等裝甲目標,也可用於破壞堅固防禦工事。
穿甲彈素以強拱硬鑽而著稱,也就是俗話說的硬碰硬。它主要靠彈丸命中目標時的大動能和本身的高強度擊穿鋼甲。俗話說,“打鐵先得自身硬”,要擊穿目標的裝甲,沒有一副硬朗的身子骨是不行的。因此,穿甲彈的彈丸,都是用比坦克裝甲硬得多的高密度合金鋼、碳化鎢等材料製成的。穿甲彈個個都長著非常堅硬的腦袋殼(即彈頭),是坦克、裝甲車輛的死對頭。當然,對付混凝土工事,它也照樣當仁不讓。發射時,穿甲彈丸在膛內高溫高壓氣體作用下,一觸及目標,就會把鋼甲表麵打個凹坑,並且將凹坑底麵的鋼甲像衝塞子一樣給頂出去。
老樹開新花的穿甲彈
穿甲彈是在與裝甲目標的鬥爭中發展壯大的。穿甲彈出現於19世紀60年代,最初主要用來對付覆有裝甲的工事和艦艇。
第一次世界大戰出現坦克以後,穿甲彈也相應地橫空出世,並在與坦克的鬥爭中得到迅速發展,其性能也有了很大改進。
這期間,穿甲彈是一種適口徑穿甲彈,即穿甲主體的直徑與穿甲彈彈體的口徑相同。這類穿甲彈又叫普通穿甲彈。
根據穿甲彈的彈頭不同,通常人們還把普通穿甲彈分為尖頭穿甲彈、鈍頭穿甲彈和被帽穿甲彈。前兩種穿甲彈主要用來對付均質裝甲,還可用來對付表麵經硬化處理的非均質裝甲。
普通穿甲彈采用高強度合金鋼做彈體,頭部采用不同的結構形狀和不同的硬度分布,對付輕型裝甲的毀傷有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