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火力主宰者——常規火炮(1)(2 / 3)

1983年,日本獲得了特許生產瑞典FH70式牽引式榴彈炮的許可證,生產出的榴彈炮裝備其炮兵團。FH70發射普通榴彈時的最大射程達到24千米,發射火箭增程彈時達到30千米。這樣一來,就出現了一個“怪現象”:其時日本的最大威脅是蘇聯,與蘇聯直接對峙、本應裝備最先進武器裝備的北海道師屬炮兵團,其自行榴彈炮的性能已落後於其他地區的各炮兵團,這是不正常的。於是,日本軍方從1985年起,著手研製新型自行榴彈炮。1992年,提出了新型自行榴彈炮的戰術技術指標,並開始設計和部件試製;1994年,生產出技術演示樣車;1996年,開始了技術試驗;1997—1998年,開始了使用試驗;1999年底,定名為99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日文名為“99式自走155毫米榴彈炮”)。

昂貴是日本武器的特點

2001年,陸上自衛隊裝備了6輛99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2002年裝備了7輛。2002年的采購單價為9.5億日元,約合800萬美元,比以昂貴聞名遐邇的日本90式主戰坦克還要貴。2003年以後,大體上每年裝備6~8輛。由於軍方的采購數量很有限,單價自然降不下來。

價格如此昂貴,那麼其性能是否經得住考驗呢?可以拿此炮與其他國家同時期的火炮作一些比較:1989年裝備蘇軍的2S19式152毫米自行榴彈炮,發射火箭增程彈時的最大射程為28.9千米;德軍裝備的PzH2000自行榴彈炮的最大射程為40千米。從最快發射速度上看,2S19為每分鍾7~8發;PzH2000為兩分半鍾20發。單從最大射程和發射速度來看,99式和它們相比相差不大,應當算在“一個檔次”上。但是,從炮車的機動性和防護性來看,55噸重的PzH2000自行榴彈炮,最大速度達到60千米/小時,無疑,99式自行榴彈炮要略遜一籌。就總體性能而言,99式還是要差一截。

像99式這樣水平的自行榴彈炮,未來一二十年依舊是日本的“當家炮車”。日本軍方人士認為,該炮當前最大的問題是換裝的速度太慢,每年采購6~8輛99式自行榴彈炮,10年才采購60~80輛。等到換裝完畢,99式的性能又開始落後了。總的來說,這是一款得不償失的“雞肋”火炮。

二戰魔神——德國88毫米高射炮

88毫米高炮是由世界著名的火炮製造商克虜伯(Krupp)公司在20世紀20年代末設計(在虎門沙角炮台現尚存有一門克虜伯公司製造的155毫米大炮,但從未發揮過作用,它的第一發炮彈至今仍卡在炮膛裏)的。

飛機克星

在20世紀20年代,德國開始研製射得更高、打得更快的高射炮。當時,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德國還被嚴格限製發展軍備,故該型火炮是在瑞士的克虜伯子公司完成設計和測試的。

克虜伯公司的設計人員預見到作為高炮的主要作戰對象——轟炸機將會向飛得更高、更快的趨勢發展,因此他們選擇了88毫米這一在當時尚屬罕有的大口徑,並使其賦予彈丸較高的炮口初速,這個特點為它日後成為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奠定了基礎。他們還設計了一個相當精致的自動供彈裝置,使該型高炮具有很高的射速。當希特勒最終拋開限製軍備條約的桎梏後,88毫米高炮馬上被德國空軍(德軍的防空力量歸空軍管轄)采用,作為中口徑高炮的標準裝備。

飛機克星變身坦克殺手

88毫米高炮,是二戰中使用得最成功的高射火炮,但最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卻是它無與倫比的反坦克能力。

1937—1938年的西班牙內戰中,德軍坦克隻裝有機槍和20毫米主炮,遠不是蘇聯坦克的對手。於是,有德軍將領使用88毫米高炮作為反坦克武器。但它真正大規模地用來打坦克,並在這個領域獨占鼇頭,是在1940年的法國戰場。

由於88毫米高炮在反坦克方麵的出色表現,德軍決定進一步發掘它的潛力,在其基礎上研製出專門的反坦克炮。1940年,德國軍方責成克虜伯和萊茵鋼鐵公司展開競爭設計。最後,萊茵鋼鐵公司成為勝利者,其產品被定名為PAK43。PAK43裝在一個四腳座盤上,可以環向射擊。它具有驚人的準確度和破壞力,是極其出色的反坦克炮。據報告,它有過擊毀3500米以外的坦克的記錄。蘇軍的T34坦克在距離PAK43四百米的距離被擊中後部,整個坦克發動機會被巨大的衝擊力擊出5米,而坦克炮塔上的指揮塔也飛到了15米以外。直至大戰結束前,仍沒有任何盟軍坦克能抵擋它的正麵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