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急先鋒——韓國K9自行榴彈炮
K9自行榴彈炮是韓國世紀之交裝備的一種身管52倍口徑,有較強威力、較遠射程、比較先進的155毫米自行榴彈炮。
朝鮮半島上的幽靈
1989年,韓國防衛發展局開始進行新型自行榴彈炮的研製工作。關鍵性要求包括提高射速、射程、射擊精度及縮短行軍—戰鬥與戰鬥—行軍轉換時間以及高機動性等。所有這些將使武器係統的戰場生存能力大大提高。經過競爭,韓國三星造船與重工業公司成為新型52倍口徑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的主承包商。
第一門樣炮於1994年完成,隨後,在全尺寸研製階段又製造了3門試生產型火炮係統,其中第3門完成於1998年。在樣炮試驗中,新型自行榴彈炮的機動性和射擊可靠性得到了檢驗,截至1998年底,累計行程18000千米,發射彈藥12000發。
1998年,韓國陸軍將XK9定型為K9。目前已組建了第一個炮兵營,包括3個炮兵連,每個連裝備6門K9式自行榴彈炮。
韓國K9自行榴彈炮的裝備,使得韓國成為亞洲第一個裝備52倍口徑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的國家。
雖然說K9並不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火炮,而且不少觀察家認為K9是以美國M109A2為基礎研製的,還有一些觀察家認為K9的尺寸和外形與英國AS90相似,再加上K9的發動機、傳動裝置等許多重要子係統均來自他國,種種跡象表明韓國自己的東西似乎並不多。但是為了縮短研製時間、降低成本,盡可能采用成熟技術不失為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韓國K1式主戰坦克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射得遠,打得準
K9的火炮是52倍口徑的155毫米榴彈炮,藥室容積為23升,采用立楔式炮閂,裝有雙室炮口製退器和抽氣裝置。身管裝有溫度報警裝置,用於為自動火控係統提供身管溫度信息。炮尾裝有多普勒式初速測量係統,測量範圍為20~2000米/秒,用於為車載計算機提供彈丸初速信息。火炮發射K307式全膛增程底排彈時的初速為924米/秒,發射火箭增程彈和上述底排彈的最大射程分別為30千米和40千米。
K9自行榴彈炮還裝有底火自動裝填,可自動輸送、插入和抽出底火。自動裝填係統可從炮塔尾艙的彈丸架上取出彈丸,然後放入輸彈槽,以備輸彈。發射藥裝藥為人工裝填。火炮的最大射速為6~8發/分(3分鍾內),爆發射速為3發/15秒,持續射速為2~3發/分(1小時內)。
反後坐裝置有2個液壓式駐退機和1個氣壓式複進機。高剛度搖架可使射擊時身管的橫向運動減至最小,從而提高了射擊精度。
行軍時,身管由安裝在車體前部的行軍固定器鎖定。駕駛員無需下車即可遙控操作行軍固定器,使身管固定或解脫,從而保證了車輛三防的完整性。
作為小弟向老大美國靠攏的韓國,K9自行榴彈炮可發射所有北約製式155毫米彈藥,包括殺傷爆破彈、殺傷爆破底排彈、火箭增程彈、子母彈、發煙彈、照明彈和化學彈。此外,還可發射各種類型的全膛增程彈,包括底排型(例如K307式全膛增程底排彈)。炮車共攜帶48發彈丸及其發射藥裝藥。
除傳統的藥包裝藥係統(M3A1、M4A2、M119A1和M203)外,K9自行榴彈炮還可采用自行研製的新型模塊裝藥係統。該係統包括2種裝藥:一種是單一裝藥,裝藥號為1~5號,5個模塊;另一種隻有一個裝藥號即6號,2個模塊。
目前還在研製采用同底盤的XK10式供彈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