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陸戰先鋒——坦克(1)(2 / 3)

真正的歐洲獵豹

豹-2主戰坦克自身重量55噸,乘員4人。車體和炮塔均采用間隙複合裝甲,車體前端呈尖角狀,增加了厚的側裙板。其安裝有120毫米滑膛炮,裝有熱護套和抽氣裝置,配備坦克彈藥42發,其中27發儲存在駕駛員左邊的車前部分,15發儲存在炮塔尾艙裏。

它的炮彈是殼穿甲彈和多用途破甲彈兩種。另外還包括萊茵mG3A1式7.62毫米並列機槍和mG3A1式7.62毫米高射機槍。炮塔兩側後部各裝1組煙幕彈發射器,每組有8具發射器,用於施放煙霧,以保護自己。

豹-2坦克裝有mTU的mB873Ka-501型發動機,功率為1103kW(1500馬力)。它的最大速度70千米/小時,最大越野速度45千米/小時,可以連續行進550千米。這在當時的同類坦克中是絕對的佼佼者,所以它一誕生,就躋身世界優秀坦克的行列。

豹-2坦克是德國陸軍的主戰坦克,也是歐洲範圍內最具威脅的陸戰武器。拒不完全統計,這種坦克先後生產了2000多輛,除了德國陸軍,還有其他一些國家裝備使用了豹-2主戰坦克,其中包括荷蘭購買了445輛,奧地利從荷蘭那裏接收了114輛,西班牙陸軍向德國租借了108輛,丹麥和瑞士各購買了51輛和380輛,土耳其也購買了一批豹-2坦克。

1942年,德軍在蘇聯戰場上被一種蘇聯坦克打得很狼狽,這就是二戰著名的蘇氏T-34坦克。這種坦克重量大,防護能力強,而且速度奇快,可以說集中了當時坦克的所有優點。希特勒知道後很惱火,馬上讓研製一種超越T-34的新型坦克。

為了了解這種坦克的情況,德軍花大力氣從戰場上拖回2輛T-34坦克,進行研究設計,一年之後終於造出了一種新版式坦克,希特勒將其命名為豹式坦克。可是這種坦克由於時間倉促,製作粗糙,性能很不穩定,經常中途拋錨,成為笑柄。直到1944年,這種坦克才慢慢地穩定,在戰場逐漸發揮了威力,可是德軍敗局已定。

豹式坦克是在戰場上唯一能對抗蘇聯T-34的武器,直至戰爭結束,一直被認定為德國在二戰中最出色的坦克,並與蘇聯的T-34/85齊名。盡管豹式坦克沒有挽救德國法西斯的命運,但這種坦克和它的名字一樣,成為一個時代的象征。

1943年7月12日,蘇聯軍隊已經展開對德軍的反擊,在庫爾斯克地區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戰役,而且雙方的坦克也拉開了一場遭遇戰:這一天,蘇軍出動約850輛坦克,德軍則投入了約650輛坦克,雙方在15平方千米的戰場上進行了一場坦克“肉搏”。德軍裝甲軍300多輛坦克齊頭並進,“虎”式重型坦克在前,馬克-5型坦克在後,以每平方千米150輛坦克的密度向蘇軍展開了衝鋒。

但是德軍坦克速度太慢,500至700輛德軍坦克擁擠在一起,不能發揮作戰優勢。蘇軍則以快製慢。大批的蘇軍坦克開足馬力衝入敵陣,利用其T-34坦克的靈活性,以近戰消滅“虎”式坦克。德軍頓時陣腳大亂。最終,德國裝甲軍遭到重創,蘇軍大獲全勝。

東瀛武士——90式主戰坦克

日本90式主戰坦克是20世紀80年代研製,20世紀90年代初裝備的一種主戰坦克。它剛剛麵世時,曾經引起轟動,多次在《世界主戰坦克排行榜》上名列榜首,但在各國的新式坦克麵世以後,多次未能進榜。

天價坦克

日本研製的新型坦克在1982—1984年進行第一次整車試製時,製造了2輛樣車,進行了技術試驗。1986—1988年進行技術試驗,在1990年定型並投產。

在裝甲防禦上,90式也秉承了德國豹-2式坦克在這方麵的優越傳統,幾乎是原封不動地抄襲。武器方麵,90式采用的萊茵鋼鐵120毫米滑膛炮,是目前世界公認的最先進的坦克火炮,2000米以內可以擊穿俄國80式主裝甲。

但是,這種在20世紀90年代初的坦克排行榜上獨占鼇頭的先進坦克,有一個巨大的缺陷:價格。這種坦克的研製總經費約300億日元,其單價將達12.1億日元(相當於850萬美元)。美國原計劃采購800餘輛(與74式坦克總采購量相同),但因價格昂貴,采購數量大大縮減,被控製在了400輛以下。其高昂的價格甚至連日本自己都難以承受,每年隻能購進6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