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問:地球上最寶貴的資源是什麼?

你肯定說有很多,黃金、白銀、鐵、銅、煤、石油等等,但是你是否知道,覆蓋在陸地表麵的黃土才是人類最寶貴的資源。

對人類來說,地下深處開采出來的任何貴重金屬、寶石或礦石,都不如地殼表麵那幾尺厚的泥土寶貴,因為它是農業和林業的根基所在。

泥土是岩石、熔岩和火山灰經過侵蝕而成的小顆粒。堅固的岩石之所以會粉碎,主要是由於風、水和溫度變化。氣候晝熱夜涼,岩石不斷脹縮,產生能使岩石破裂的壓力。岩石碎裂後,又因與雨水、地下水所含的弱酸或弱堿發生化學作用而分解,加上風的磨蝕作用而粉碎。岩石內礦物質不斷發生緩慢的化學變化,形成鑽土。較穩定的礦物,如石英,則隻會越來越碎而成為沙粒。

良田的土壤含有大量礦物質和腐植質(腐爛的有機物),在赤道地帶等終年常有大雨的地方,土壤中的礦物質或腐植質很容易被水衝走,剩下沒有養分的泥土。在有旱季的半幹旱地區,地下水把土壤中的礦物溶解,滲出地麵。水分在地麵蒸發後,留下礦物質在地麵結殼。若積存的是鐵的化合物,土壤便會呈儲紅色。鈣有時候也會經這種過程,在地麵上結殼和結核。經過漫長的時間,結殼越積越多,使沙漠的沙粒和泥土多半含有極高的鹽分。但是,用心灌溉和使用無機化學肥料,亦可使沙漠變成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