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反間反為反間害(1 / 1)

208年秋,曹操在統一北方後,率領號稱八十萬的大軍南下。在赤壁與孫權、劉備的聯軍相遇。曹操的先頭部隊被孫劉聯軍擊敗,退到北岸的烏村,與主力會合。雙方在赤壁一帶隔江對峙。

曹操得知三十四歲的周瑜被孫權任命為吳軍統帥,便計劃派間諜去“遊說”策反。於是秘密去揚州召來了九江人蔣幹,遣其前往。蔣幹以富有辯才而著稱於江、淮之間,幾乎無人可與其匹敵。蔣幹穿上布衣,戴上葛巾,假扮成平民百姓,混過長江防線來到吳軍帥營,自稱有私事要見周瑜。精明的周瑜一見蔣幹不邀而至,便知其來意。他一語道破天機,對蔣幹說:“兄長遠涉江湖,是為曹操來做說客的吧?”能言善辯的蔣幹冷不防周瑜會如此直率,隻得支支吾吾,說什麼他此行是“來敘闊”、“觀雅曲”,不為別的。周瑜就設酒宴、彈琴瑟,款待蔣幹。酒宴中,周瑜見蔣幹欲言勸諫,便馬上起身說:“碰巧我有密事要去籌劃,我先走了,改日再請兄長。”三天後,周瑜見蔣幹毫無回返江北之意,便直言道:“大丈夫處世,遇到知己的明主,表麵上是君臣之儀,實際上是骨肉之恩。言聽計從,禍福與共。即使是蘇秦、張儀再生,酈食其複出,我都會駁斥他們的遊說之辭,何況兄長你能說得動我嗎?”蔣幹隻得尷尬幹笑,“終無所言”。策反失敗的蔣幹,狼狽返回曹營。他對曹操說:“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間。”

曹操策反周瑜不成,心中極為煩躁。時值曹軍初到南方,水土不服,多有疾病。又加上將士多半不習水性,受不了江上風浪的顛簸。於是曹操就自作聰明地下令用鐵索把戰船聯接在一起,上麵鋪上木板,以減少船身的搖晃。周瑜的部將黃蓋發現這是一個極好的偷襲之機,便向周瑜提議說:“現在曹軍多而我軍少,如果長期相持對我軍不利,必須速戰速決。如今曹軍用鐵索結連戰船,是一個致命的弱點,可以采用火攻打敗他們。”周瑜同意了黃蓋的建立,並設下一個誘使曹操上當的計謀。他利用曹操振蔣幹為間急欲破壞孫劉聯軍的心態,暗令黃蓋向曹操“詐降”。

於是,黃蓋寫了一封降書,秘密派人送到江北曹營。降書說:“我黃蓋深受孫權的厚恩,擔任將帥,待遇不薄,理當效忠。但是從天下大勢來看,用江東六郡的區區兵力,來抵擋中原的百萬大軍,顯然是寡不敵眾。江東的所有將吏都知道無可抵擋,但惟獨周瑜、魯肅偏狹淺薄,執意抗拒,實為頑固不化。我黃蓋識時務,決心歸降您曹公,這是真心實意的。在兩軍交戰那天,我願利用擔任前鋒指揮之便,相機行事,以報效您曹公。”

生性多疑的曹操把降書翻來覆去看了幾遍後,秘密召見了黃蓋派來送信的人,多方詢問孫劉聯軍的有關內情,送信人都一一從容對答如流。急於行間求成的曹操便深信不疑。他與送信人約定了接受黃蓋投降的時間和信號,又說:“我原先惟恐其中有詐,所以遲疑。如果黃蓋果真守信,我將賜於他最高的爵賞。”

深秋的一天,黃蓋帶領一支船隊悄悄駛出江東營地。他早就讓士兵在大戰艦上裝滿了幹柴草,澆上魚油,外麵蒙上紅布幕,並插上約定投降的旗號。大戰艦後又拴上了許多條便於機動作戰的小船。大戰艦在前,小船在後,向北岸急駛而去。

這時,正遇“東南風急”。黃蓋下令“中江舉帆”,船隊像箭一般衝向曹軍營地。假投降的吳兵齊聲大叫:“投降囉!”曹軍將吏“皆延頸相望”,高興地說黃蓋果然來投降了。當船將靠近曹操水軍時,黃蓋命士兵“同時發火”,“火烈風猛,往船如箭,飛埃絕爛,燒盡北船,延及岸邊營落”。頃刻之間,“煙炎張天,人馬澆溺死者甚眾”。周瑜又“率輕銳尋繼其後,擂鼓大進”,曹軍“遂敗退”。

赤壁大戰始於用間,也終於用間。曹操行間求成心切,反被周瑜利用,中了黃蓋的詐降之計。蔣幹的策反失敗,也說明曹操僅憑蔣幹的巧口利辯之才,而沒有正確估計周瑜的抗曹決心和政治態度,從而導致盲目行間,終致失敗。唐代《李靖兵法》說:“水所以能濟舟,亦有因水而覆沒者。間所以能成功,亦有憑間而傾敗者。”曹操與周瑜在赤壁之戰中各自間諜活動的成與敗,正應驗了李靖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