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檀道濟以沙充糧退強敵。其實,曆史上類似以假糧迷惑敵人的事例非常多,值得我們借鑒。
公元319年,西晉名將祖逖率兵討伐投靠後趙石勒的蓬陂城主陳川,石勒派他的侄子石季龍領兵5萬前去救援,祖逖設奇計來襲擊他,石季龍吃了敗仗,收兵搶掠了豫州,並把陳川帶回後趙首府襄國,讓大將桃豹等人留守陳川故城,駐紮在城西台。祖逖派大將韓潛等鎮守城東台。在同一座大城裏,敵人從南門出去放牧,祖逖的軍隊開東門進出,就這樣相持了40多天。後來,祖逖就像裝米一樣用布袋子裝上土,派了1000多士兵往城東台運,又讓幾個人挑著米,裝作疲憊不堪的樣子,在道上休息,敵人果然派兵來追,擔米的士兵便扔下擔子跑掉了。敵人繳獲了糧食,認為祖逖的士兵糧食充足,精神飽滿,而自己駐守在城西台的軍隊,饑餓難忍,更加恐懼,守城的膽氣蕩然無存。石勒派大將劉夜堂用1000頭毛驢運糧支援桃豹,祖逖派韓潛、馮鐵等在汴水攔截,將他們的糧食全部繳獲。桃豹的士兵久已缺糧挨餓,他們見此情景以為祖逖這邊糧食充足,兵士又多,大為恐懼。夜間,桃豹棄城逃跑了。
祖逖也是抓住糧食這個重點,在糧食問題上跟敵人耍花招。他使用虛間計妙在虛實結合,千把人的大隊伍運米是虛,幾個人的小隊伍運米是實;故意讓敵人搶走小隊伍的幾擔米,是化實為虛,使敵人誤以為大隊伍所運的也都是糧食;而不讓敵人了解大隊伍活動的真相,是變虛為實,從而掩蓋己方糧食儲存不多的情況,讓敵人看到了庫存的“實力”。結果,玩敵手於股掌之上,嚇跑了桃豹。
南宋時期,因國內外形勢變化多端,南宋國內的兵匪之亂也非常頻繁,他們經常四處搶掠,搞得老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宋高宗決定將一部分匪寇招降,平一平民怨。有一次,嶽飛奉宋高宗之命,招撫嶺表一帶的曹成。無論嶽飛的部下如何勸說,曹成都拒不歸順。於是嶽飛上奏章給皇帝說:“群盜力量強大,就會肆意橫行。力量削弱了,才有可能接受招安。如果不用武力加以圍剿,而希圖通過談判來招降,是不容易的。希望聖上能批準臣率兵前去圍剿。”上奏批準之後,嶽飛率兵進入嶺表地區,恰巧抓到曹成派來的間諜。於是嶽飛決定利用這個間諜騙曹成出營,宋軍向曹成的大營進軍,趁機剿滅曹成。他讓部下把間諜捆在他的帳篷前。這時,嶽飛出了帳縫去調遣大軍的糧草,一個官吏向他報告說:“糧食已經吃光,怎麼辦?”嶽飛故意大聲說:“那麼就準備返回茶陵吧!”過了一會兒,嶽飛回頭看了這個間諜一眼,假裝失言後悔,一副失意無奈的樣子,跺著腳走進帳中。同時暗暗命令部下,設法讓間諜逃走。嶽飛估計這個間諜回去報告後,曹成一定要來追擊。就下令立即開飯,飽食為度,然後迅速行軍繞過山嶺。不到天亮,已逼近曹成的堡壘。曹成的軍隊大感意外,亂作一團,驚呼:“嶽家軍到了!”嶽飛乘亂大破曹軍。一連奪取了很多險關隘門,曹成途窮力竭。嶽飛不願傷人太多,就又向皇帝上表說:“現在可以招降了。”果然,招降使一到,曹成全軍投降。
“民以食為天”,軍隊更是如此,所以要“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祖逖和檀道濟兵饑而裝餐,嶽飛飽食而示敵以饑,這全都是借用糧草的多寡來迷惑對方,達到以機智戰勝對方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