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4章 張巡草人詐叛軍(1 / 1)

公元755年,唐朝發生安史之亂,10萬叛軍攻占了都城長安,唐玄宗逃往成都。雍丘縣(今河南省杞縣)縣官令狐潮在安祿山、史思明進軍中原時向叛軍投降。真源縣(今河南鹿邑)縣令張巡不僅沒有向叛軍投降,反而不畏強敵,挺身而出,聚集了不足2000人馬,攻打雍丘,並占領了雍丘,但卻被令狐潮的叛軍包圍了。

令狐潮率叛軍4萬圍攻雍丘縣城。城內軍民異常恐慌。守城主帥張巡對各位將士說:“叛賊熟知城中虛實,有小看我軍之心。現在我們出其不意進行反擊,可使叛軍大驚而潰逃。我們乘機追殺,勢必挫敗他們。”各位將士都表示讚同。張巡於是分調千人登城固守,組織數隊突然殺出。他身先士卒,直搗令狐潮的軍營。叛軍沒有防備遂敗退。第二天令狐潮率叛軍攻城,張巡在城牆上擺設了上百個亭樓作為護城的柵欄,並且綁上柴草澆上油脂焚燒,叛軍因而不敢上前。張巡則指揮守城軍窺伺可乘之機予以還擊。張巡帶領守城士兵堅守40多天。城牆雖有些破損,站在城頭的士兵一個個眼窩深陷,眼裏布滿血絲,但都抱著拚死一戰的決心。堅守是他們共同的決心和信念。在最初的60天內,張巡率守城軍與叛軍交戰大小近百回。士兵們經常是穿著鐵甲吃飯,包紮著創傷浴血奮戰。令狐潮多次敗退,守城軍竭力追殺,幾乎活捉了令狐潮。令狐潮因而大怒,又率叛軍卷土重來。

一天,張巡在城頭上巡視之後,了解到大家手中的箭都用得差不多了,這對守城十分不利。他正在冥思苦想,忽然看見一個傷兵坐在一個稻草捆上休息。他盯著稻草捆看了一會兒,心生一條妙計。

第二天,張巡令士兵們紮了1000多個草人,並給它們穿上黑色的衣服,夜間用繩子把草人縋到城外。夜幕降臨,月亮升上清冷的天空,城外一片寧靜。令狐潮睡得正熟,忽然一個部將把他叫醒:“報告,雍丘城上有情況!”令狐潮披衣而起,走出帳外,借著月光向城頭望去,隱隱約約看見靜悄悄的城牆上,有許多士兵正從城頭上沿著繩索向下滑。令狐潮判斷是守城的士兵出來偷襲,便下令弓箭手對準黑影萬箭齊發。射了一會兒,黑影全部掉到了地上。令狐潮正要下令停止射箭,卻見那些黑影又沿著繩索往上爬。令狐潮命令弓箭手繼續放箭。就這樣,一直折騰到天蒙蒙亮,令狐潮才看清,吊上城頭的士兵原來是些穿黑衣的稻草人。張巡用草人借箭之計,白賺了令狐潮幾十萬支箭。

第二天晚上,張巡又讓士兵把草人縋下城去,令狐潮的叛軍看了以為是故伎重演,冷笑一番,並不戒備。此後,張巡接二連三地在夜間把草人縋到城下。令狐潮的土兵有了前幾次的教訓,以為張巡又來騙箭,連理都不理。張巡見敵人已經被他麻痹了,於是就挑選身強力壯的勇士,組織了500人的敢死隊,趁著夜色,悄悄把500名勇士縋到城下,突然衝向令狐潮的軍營。令狐潮的官兵已經發現了縋下城的黑衣人,仍以為是草人,毫不防備,哪知是“神兵天降”!令狐潮的人馬被這500人殺得大亂,爭相逃跑。張巡遂讓士兵焚燒了令狐潮的軍帳營壘,又率領士兵一下子追出10多裏遠。

雍丘的失利讓令狐潮惱羞成怒,增兵圍攻雍丘。此時,城裏燒柴、飲水已用光了,張巡便欺詐敵軍說,隻要令狐潮軍後撤60裏,以保證其安全便可撤退。令狐潮未識破其計就同意了。張巡率所屬部隊出城30裏,扒掉房屋取走木料後返回雍丘城內加強守備。令狐潮大怒,把雍丘又包圍起來。張巡鎮靜地對令狐潮說:你需要這個縣城,送馬30匹來,我就讓出此城。令狐潮信以為真,果真送來駿馬30匹。張巡將馬分給了勇敢的部將,並要求:等到叛軍來時,每人要擒一名敵將。第二天,令狐潮責問張巡為什麼還不走?張巡回答說:“我要走,將士不聽,怎麼辦呢?”令狐潮十分憤怒,意欲攻城。還沒有擺好陣勢,張巡的30名騎將突然衝殺出來,擒敵將14名,斬殺100多人,繳獲了許多器械牛馬。令狐潮圍攻雍丘4個多月,損兵折將,毫無進展。最後領殘兵逃到陳留,不再應戰。

張巡在“安史之亂”後,以千餘名將士鎮守雍丘,麵對叛軍幾萬人長達4個月的圍攻,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情況下冷靜沉著,從容對敵,不僅沒有消極防禦,反而屢出奇兵。打得幾萬叛軍人仰馬翻,接連敗北,表現了過人的膽識與謀略。

首先,張巡利用了人們在夜暗條件下的視覺誤差和敵人謹防劫營的心理狀態,采取草人“示形”的辦法,多次誘敵上當,輕而易舉得箭數十萬支。其次,張巡利用了人們熟視無睹、見多不疑的心理弱點,緊緊抓住敵人失算後的變態心理反應,適時地變虛為實、變假為真,以“敢死隊”出奇不意地襲擊敵營,殺得敵人措手不及。如果說他以稻草人騙取叛軍的幾十萬支箭是出人意料的奇謀;那麼在叛軍識破此計之後,仍以草人為誘餌,致使叛軍做出故伎重演的錯誤判斷而放鬆警惕,然後不失時機地捕捉戰機,以虛掩實,從城中殺出500人的敢死隊,直搗叛軍大營,就是奇謀之中的妙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