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0章 調虎離山擒賊王(1 / 2)

明朝中葉,政治黑暗,宦官專權。邊防廢馳,外寇不絕。加之官匪勾結,欺壓百姓,致使社會矛盾激化。弘治年間(1488~1505),都禦史孔鏞擔任貴州巡撫。孔鏞一到貴州,便聽人密告說:貴州清平衛有個強豪叫阿溪,其人“桀驁多智”,其養子阿刺又“膂力絕倫”,“兩人謀勇相資,橫行部落”,“恣肆無忌”。孔鏞便召來監軍及帶兵將領詢問此事,可是他們竟然都極力為阿溪辯解,不講真情。孔鏞知道其中有因,便撇開他們,親自前往清平衛去探察。

他發現指揮王通正直精明,就特別厚待他。一天,孔鏞與王通談及當地情況,王通侃侃而談,但就是不談及阿溪。孔鏞直截了當地問:“聽說這裏有個阿溪為害最大,你為何瞞著不說呢?”王通一聽便低頭不語。在孔鏞再三追問下,王通說:“我說出來要是您能夠處理好,那真是民眾的福份,如果處理不好,不但您威信掃地,即使我的家人也將遭禍。”孔鏞笑道:“你盡管一一說來,不必擔心。”王通這才義憤填膺地向孔鏞“慷慨陳列始末”:阿溪之所敢如此膽大妄為,主要是買通了官府中的指揮王曾和總旗陳瑞。他們一方麵接受阿溪的賄賂,一方麵又替阿溪向上麵監軍、帶兵將領行賄,於是官匪勾結,欺霸一方。

孔鏞得知內情後,第二天一大早便召集武將文官。他說:“我想任命一位巡官,你們上前來讓我挑選。”孔鏞裝模作樣地看了一遍,指著王曾說了:“看看你是否勝任。”就讓王曾單獨留下來密談。等眾人剛走,孔鏞突然厲聲喝道:“你竟敢與賊匪私通?”王曾“驚辯不已”。孔鏞說:“阿溪年年都賄賂監軍、將領,都是你從中穿針引線,要是你再敢狡辯不服,我立即將你斬首!”王曾聽後馬上閉嘴,倒地叩頭謝罪。孔鏞這時口氣又溫和下來,他說:“別怕,隻要你能為我活捉阿溪,便可將功贖罪。”王曾一聽可活命,便連聲答應,但他說阿溪和阿刺智勇配合,必須有一個幫手才能製服他倆。孔鏞讓他自己推薦,王曾便說:“隻有陳瑞才行。”孔鏞立召陳瑞進見,又照樣怒喝審訊陳瑞,陳瑞渾身哆嗦不止,眼睛卻偷看一旁的王曾。王曾忙說:“不必隱瞞了,孔公都知道底細,我們應當盡力將功贖罪來報答孔公不殺之恩。”陳瑞一時也想不出什麼妙計,孔鏞說:“這樣吧,隻要你們想法誘騙阿溪、阿刺出寨,我自有辦法活捉他們。”

當地有“喜鬥牛”的風俗。陳瑞就找來一頭壯牛,牽到阿溪寨外的林蔭小道口,拴在樹上。孔鏞派“壯士百人”“伏於牛旁叢薄間”。陳瑞進寨去見阿溪,阿溪~見便問為何長久不來,陳瑞說:“巡撫新到,不得空閑。”阿溪忙問;“新巡撫怎樣?”陳瑞隨口說了句:“懦夫,無能為也。”阿溪頓時起了疑心,因為他早就聽說孔鏞在廣東時“殺賊有名”。陳瑞見阿溪滿臉狐疑,便急忙隨機答道:“你弄錯了,那是個同名同姓的人,不是這個新巡撫。”這才消除了阿溪的懷疑。兩人一起飲酒,大談鬥牛之事,陳瑞好像突然想起了什麼,說:“我剛才來時,見林道中有一頭像大象一樣龐大的壯牛,不知能否與你的牛相比?”阿溪不服氣地說:“哪有像大象的牛?如果真有,我一定買下來!”陳瑞故意激他說:“我看那個牛販子不像本地人,恐怕很難強迫他進山寨。”阿溪便帶著阿刺牽著自家一頭壯牛,與陳瑞一起出寨,前去看那頭“像大象一樣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