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1章 皇太極的反間傑作(1 / 2)

1626年,後金汗王努爾哈赤乘明朝內亂,率八族精銳長驅直入。其軍“前後如流,首尾不見,旌旗劍戟如林”。十幾萬大軍直逼由明朝大將袁崇煥鎮守的寧遠城下。努爾哈赤派間諜去誘降袁崇煥,袁崇煥斷然拒絕道:“義當死守,豈有降理!”

然而,袁崇煥僅有兩萬兵力。為了固城死戰,袁崇煥動員了全城軍民,刺血作書,激勵士氣,並派武官生把守街口巷尾,盤查奸細,捕捉內奸。嚴格保守了寧遠城內的軍事兵力、布防、儲備等機密,使努爾哈赤無法偵知。

幾天後,努爾哈赤發起了強大的攻城戰。袁崇煥一麵用紅夷大炮猛轟,一麵又派敢死隊縋城出擊。經過六天六夜的激戰,努爾哈赤中炮負傷,隻好解圍退兵。自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努爾哈赤對袁祟煥“大懷忿恨”,不久傷重去世。

袁崇煥得間諜密報努爾哈赤去世,便“遣使吊,且欲以知虛實”。他一邊跟新即汗位的皇太極談判停戰,一邊又爭取時間加緊重修寧遠城。皇太極也“遣使報之,崇煥欲議和,以書附使者還報。”然而,皇太極豈能忘殺父之仇!不久,他便率十五萬大軍兵臨寧遠和錦州城下。雙方大戰一月有餘,不分勝負。袁崇煥命令號稱“萬人敵”的名將祖太弼,率敢死隊出城反擊,祖大弼一馬當先,直衝皇太極而來,他揮舞馬刀,差一點砍傷皇太極的坐騎。皇太極見“士卒死傷甚重”,“大放悲聲”,憤然而還。袁崇煥指揮的這場寧、錦保衛戰,使皇太極大傷元氣,史稱“寧錦大捷”。

同年八月,崇禎帝即位。任袁崇煥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禦史,督師薊遼。袁崇煥赴任前,崇禎召見了他。崇禎問他何日能打敗皇太極,收複遼東失地。袁崇煥誇口道:“五年之內。”崇禎大喜,賜給他一柄尚方寶劍,授予他先斬後奏的權力。袁崇煥為了擴大自主權和防止奸臣的讒言誣陷,特地對崇禎說:“我大明朝現在急於消滅皇太極,他們也一定會大行反間。而我作為一個戎邊大將肯定會碰到許多意想不到的陰謀及困難,望皇上明察支持我。”崇禎都一一應允。

為了實現“五年複地”的承諾,袁崇煥一上任,就不顧崇禎和文武大臣的反對,與皇太極取得秘密聯係,企圖以巧妙的和談技巧和重金厚幣,來誘使皇太極交換遼東土地。然而,他怎麼也沒有想到,皇太極是一個極為善於用間的高手。他在與袁崇煥進行“和談”的同時,殫精竭慮設下了一個連環間諜陰謀:

皇太極利用袁崇煥急於交換遼東的心理,寫了一封密信給他,信中假意答應袁崇煥的要求,但附加上了一個條件:殺掉毛文龍。毛文龍是鎮守遼南海中戰略重地——皮島的總兵官。袁崇煥早年與毛文龍結有私怨,於是便應允了。皇太極為了讓袁崇煥掌握毛文龍的“謀反罪證”,能名正言順地殺掉他,又向袁崇煥提供了偽造的毛文龍暗通後金陰謀反叛的幾封密信,信中說:“爾(指皇太極)取山海關,我(指毛文龍)取山東”,“我雖為此地之官,而歸順之心常有也……上(指皇太極)誠有意於我,如我用時,遣人來告。”

1629年夏天,袁崇煥攜帶尚方寶劍和“密信”,登上皮島。他以觀將士校射之名,把毛文龍騙到山上捉住,曆數其十二大罪狀。然而,袁崇煥問毛文龍部將說:“毛文龍如此罪惡,你們說該殺不該殺?如果我屈殺了他,你們就上來殺掉我。”部將誰敢冒犯兵部尚書,連說該殺。袁崇煥又對毛文龍說:“我如果不殺你,這一塊土地就非皇上所有了!”於是喝令旗牌官執尚方寶劍斬殺毛文龍。這一消息傳到京師,崇禎“意殊駭”,“天下聞之,詫為奇舉”。袁崇煥自以為可加速收複遼東失地,殊不知他正在加速向皇太極布下的死路走去。

三個月後,皇太極突然親率十萬大軍,實施了一個奇怪的軍事行動:他避開袁崇煥重兵把守的寧錦防線,繞道蒙古直插北京。部將親信們不解其中奧妙,紛紛勸諫他不可“孤軍深入,勞師襲遠”。因為稍有不慎,將導致全軍覆滅。皇太極卻堅定地說:“我意已定,休得多言!”袁崇煥得知皇太極繞道入關,立即率大軍連夜回援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