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2寄人籬下(中)
五千六百名巢湖兵,劉勳一日肆殺八百人。幸存四千八百人,劉勳又挑優排劣,選出一千精銳戰卒,補入郡國兵。
至於挑剩下三千餘巢湖賊兵,劉勳則盡數貶為佃農,或下放耕種官田,或販賣大戶之家。卻是廬江財源有限,養不起來投的數千巢湖兵。
簡而言之,數千巢湖兵,頃刻間被劉勳肢解!
繼數千巢湖兵慘遭肢解之後,一千六百名成德縣兵也正式宣布解散。
成德縣兵畢竟是成德縣兵,家在成德,兵籍亦在成德,不可能追隨劉曄,長久駐守廬江郡。
劉曄家兩百家兵,亦隨同成德縣兵返鄉,卻是劉曄為避免引起劉勳忌諱,選擇主動解除武裝。
唯有蕭言知曉未來曆史趨勢,深知亂世軍權重要性,非但不曾遣散七十餘名成德遊俠、淮北遊俠,反而仔細操練他們,朝合格基層軍官方向培養。
如此,與劉曄一前一後,解除兵權的蕭言,倒也難得清閑數日。
隻是清閑久了,難免有時候感覺很無聊。
劉曄所承諾的縣尉官職,一時還未音訊,不過蕭言也曉得,這事急不來。
若說亭長副科級正職幹部,縣尉便是正處級副職幹部,相差殊遠,入職流程也更為繁瑣。尤其,亭長是吏,縣尉是官。吏員任職,無須出郡;官員就職,卻必須他郡,單是將蕭言吏籍改遷至廬江,便要耗費諸多時日。
廬江太守劉勳畢竟是袁術屬臣,行事不可逾矩。倘若今日是袁術聘任蕭言,莫說縣尉、縣令,便是太守,也是他一句話的事,才不理會許都朝廷種種規矩。在揚州,他袁術就是規矩。
因為此節,蕭言也就閑中作樂,廣交廬江士族。
提及廬江士族,就繞不過舒縣世家望族周氏,也即周瑜之家。
舒縣周氏,西漢初遠古祖籍,本在青州東平郡任城縣{今山東省濟寧市};周氏稍興,支脈遷徙豫州汝南郡安城縣{今河南省駐馬店市};時值東漢中際,又有周氏支脈,遷家揚州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合肥市},此即為舒縣周氏。
周氏之家,興盛於汝南郡安城縣,其族載於曆史典冊之人,不勝枚舉,如周燮兄弟等等。
廬江周氏一脈,興盛起於周榮。時,袁安任職司徒,辟周榮司徒府,並且相當器用周榮,與之共抗外戚竇憲。待竇憲自殺敗亡,汝南袁氏、廬江周氏,立時兩門同興,汝南袁氏有四世三公,廬江周氏有世代京宦尚書令。
尚書令,官職千石,下轄尚書六人,尚書仆射一人。尚書令官秩品級雖低,但是權柄極大,掌管漢帝國朝廷一切文書章程、官員升遷。
漢末數十年,袁氏、周氏兩族,連體同生,休戚相關,雖無婚姻之約,卻有聯盟之實。昔日董卓權掌雒陽,其一忌袁氏一門,其二忌周氏一門,甚至為防止周氏援兵,前來雒陽與袁氏彙合,董卓更是不惜劫殺周忠兩子,也即是周暉兩兄弟。
舒縣周氏,主脈傳承是周榮、周興、周景、周忠、周暉,而周瑜則是周興次子分出的支脈,喊周興為祖爺爺,喊周景為堂祖父,喊周忠從叔父,喊周暉從兄。
但,即便周瑜是支脈餘家,富貴不能與主家相比,周瑜父親也曾就任雒陽令一職。
東漢帝都在雒陽。
雒陽令,其權力,其地位,稍比後北京市市長低些。
同祖支脈都能榮登雒陽令,舒縣周氏一門富貴,可想而知。
舒縣周氏的名望,遠勝成德劉氏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