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6蝗蟲吃田,我吃蝗蟲
對於蕭言來說,防蝗治蝗,既是經濟需要,也是政治需要。
除蝗減少巢湖經濟損失,自是不言而喻。而所謂政治需要,主要是指,蕭言可借助抵禦蝗災,凝聚巢湖人心。
淮北流民入籍巢湖,是貪巢湖之利;賊兵遺民奉蕭言為主,是懼蕭言官威。無論淮北流民,還是賊兵遺民,他們敬的不是蕭言,而是巢湖都尉。
一旦蕭言冒領巢湖都尉之事敗露,淮北流民、賊兵遺民,難保不會另起心思,或棄巢湖遠走,或舉旗叛變。
自古以來,如欲成事,必須在收攬民心上有所作為。
民心,大抵可分兩類,一曰願為死,二曰不欲亂。
如以後世共和國舉例:
太祖中原撤退,引軍挺進東北,三年而定中國,可謂民願為之死。
和諧年間,雖時有怨憤,然終未曾動亂,可謂民不欲為亂。
民心之術,變化萬端,雖天生聖人,不敢言世代不更。蕭言亦不敢奢望,他登高一呼,巢湖數萬民眾便自願為他赴死效命。
蕭言隻求巢湖之民,得知他非是朝廷所辟巢湖都尉時,心不生叛亂之意,或者說心不敢生叛亂之情。
今日蝗災,卻恰巧給予蕭言淩駕於巢湖都尉之上的完美契機。
亂世紛爭,軍閥事忙,雖曹操、袁術,不曾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積極組織軍民,抗擊蝗災。曹操、袁術不能,而蕭言能之,則巢湖之民自當感慨,願留巢湖,願奉蕭言為主。凡人皆有私心,若能有好生活可過,誰願自虐?
況且,蝗災是人類公敵。除蝗治蝗時,巢湖之民,必將眾誌成城,萬眾一心,蕭言如果倡導此事,有助他快速積攢聲望,收取巢湖民心,真正紮根巢湖。
蕭言能否收攬民心,就在治蝗一役。
因是,亭、裏、甲、保四級保甲體係,粗粗構建完畢,蕭言便果斷頒布《除蝗令》,號召所有巢湖民眾,齊心合力,共殺蝗蟲。
雖然蕭言不是除蝗專家,也不清楚蝗蟲種種特性,但是得益於後世所學基礎生物知識,蕭言對蝗蟲的認知,卻遠遠勝普通漢民數千倍。起碼,蕭言絕不會傻傻相信“蝗蟲是由魚蝦所變”此類傳言。
蕭言所頒布《除蝗令》,內容有四:
其一,蝗災期間,不準捕殺蛙類,不準射殺飛鳥。敢捕一蛙,鞭十;敢射一鳥,杖十。
其二,緊急征募巢湖所有雞鴨。並向集中錢財,自廬江、江南,大量購置雞鴨,放牧於田地。
其三,凡未耕新地,皆種菽豆;已種之地,若能改種菽豆,盡皆毀田,改種菽豆。
其四,裏、甲聚集保丁,耕種菽豆之餘,組織人員,獵殺蝗蟲。
蛙類、飛鳥、雞鴨,皆是蝗蟲天敵,後世證明,它們除蝗效果斐然。蝗蟲食麥梁稻穀,不食菽豆,種植菽豆,則無虞蝗災侵襲。蕭言所頒布《除蝗令》,內容大抵是後世基本生物知識。
……
《除蝗令》頒布第三日,恐怖蝗群,終於抵達巢湖。
蝗群來時,漫天飛舞,猶如烏雲遮住太陽,生生將晴天變成陰天。那是一億隻蝗蟲,還是百億隻蝗蟲?蕭言忍不住嘴唇有點發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