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莽 第087 勸降(下)(1 / 2)

第087勸降(下)

古語有雲: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蕭言之所以能三日招撫巢湖,是假借劉曄之勢,是假借劉勳之勢,是假借袁術之勢,是假借許都朝廷之勢。

是漢官不是漢賊,這便是蕭言當日入主巢湖定下的基調。

蕭言若想維護巢湖民心不亂,隻能順著基調,在“官”字上做文章。

為保證巢湖官身,不為廬江所斥,蕭言遂趁淮南劇變,樹旗討袁,與廬江郡劃開界限:正如當年董卓任袁紹為渤海太守,袁紹卻以渤海太守起兵討袁,隻有雙方政治傾向不同,卻無官賊不同。樹旗討袁之後,劉勳再說蕭言是賊,袁術再說蕭言是賊,蕭言也可向巢湖民眾解釋:劉勳從賊袁術,是為漢賊,見我不曾助紂為虐,遂削我官職。然,我官職是由朝廷所任,逆賊豈能削之?

蕭言熟讀曆史典冊,曉得袁術下邳慘敗之後,日漸窘迫,再無崛起可能;孫策誌在蠶食劉繇餘部,一統江南;呂布巡兵青州,與臧霸齷齪;陳登藏身濱海,暗聚兵馬;劉勳固守本郡,積蓄力量,彼此割據,不聽袁術軍命。

巢湖地理卓越,又易守難攻,孫策攻之,懼劉勳、袁術為禍;劉勳攻之,懼孫策、袁術為禍,至於袁術,焦頭爛額,無暇顧及巢湖。也是因此,蕭言才能繼承鄭寶,獨霸八百裏巢湖。

蕭言雖然知曉曆史大概趨向,卻不可能熟記無數瑣碎事件。譬如今日,蕭言知曉孫策自立江東,間接知曉曹操詔書勒令孫策、陳瑀合兵討袁,卻沒料到孫策剛剛兵出會稽郡,就驟然翻臉,將陳瑀趕出江東。曹操這一道諷勸孫策討袁的詔書,毫無作用——當然,若非曹操這道詔書,蕭言卻是無法名正言順獨攬巢湖。

通過曹操,孫策合法獲取烏程侯爵位、會稽太守官位、明漢將軍軍職;而蕭言則間接自立,占據道德高峰,嗬斥劉勳妄為宗室,不聽天子詔書。

名正則言順,即是謂此。

時至今日,劉勳再說蕭言是賊,蕭言卻已不懼。

正如周瑜喝罵太史慈是山賊,但是太史慈有劉繇所任官職,其蕪湖部下卻不會自稱山賊。太史慈不懼周瑜喝罵山賊,蕭言也不懼劉勳喝罵湖匪,誰勝誰敗,雙方隻能戰場上見。

“可惜,陳瑀你恁不爭氣!我也不指望你和孫策虛偽一月兩月,堅持到曹操南征,但是你別上來就被孫策幹掉啊!”蕭言大恨陳瑀無能。

恰逢周瑜再次問道:“容我再問一句,仲達真準備不顧一切,執意樹旗討袁?”

蕭言默然不答,卻是他不知如何開口。

樹旗討袁,本來就是投機孫策袁術之爭,孫策袁術既已和解,巢湖的旗幟,還有豎起必要?

周瑜看穿蕭言尷尬心態,很快輕描淡寫略過此節。畢竟,周瑜來巢湖,是為一觀蕭言才智,並非嘲諷蕭言,激怒蕭言,結仇蕭言。

不待蕭言尷尬開口,周瑜便轉換新話題,笑道:“劉子揚平鎮巢湖,納降六千賊兵,不去成德、壽春,卻投廬江。劉子揚心思,仲達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