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8居巢、居於巢
周瑜手書兩封紙信,遞於蕭言:“從會稽還是從壽春,仲達自決之。”
周瑜雖然傾向蕭言歸順孫策,卻絕不勉強蕭言心意:蕭言願歸順孫策,助之;蕭言不願歸順孫策,亦助之。
書信之餘,周瑜又笑道:“巢湖串連江淮,地理卓越,南北若爭,必爭巢湖。仲達如果有意盤踞巢湖,未必不能靜待明君,獻土自封……嗬嗬,當然,若是仲達提前選定明君,煩請務必書信一封,遞於居巢。他日同殿為臣,說不定還能照應一二。”
瞧,周瑜多麼善解人意,方方麵麵都有考慮。
周瑜種種舉措,令蕭言不禁心生好感。
一念至此,蕭言猶猶豫豫顯露真心,吞吞吐吐說道:“我觀曹操,迎漢天子而征不道,立足潁川,睥睨黃淮,其勢漸長。又,曹操建都許縣,詔書舉辟,荀攸、杜襲、趙儼之徒,紛紛聚於麾下,頗有‘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之象。然則,公瑾視之為奸逆,呼之為漢賊,卻是為何?”
周瑜回望一眼“替天行道”大旗,眉角斜挑:“仲達似乎比較傾心曹操?”
“無論如何,曹操總有救駕之功。”蕭言保守回答。
周瑜沉吟片刻,方才說道:“仲達亦知,曹袁一體,曹操之官,袁紹所表;曹操之兵,袁紹所贈;曹操之地,袁紹所定。嗬,說曹操、袁紹一體同生,不若說曹操本為袁紹屬將。”
“冀州連番苦戰,郡縣殘破,饑荒遍野,拖累袁紹步伐,使之連年累戰,雖百戰不敗,卻始終不能剿殺公孫瓚。值此間隙,曹操連番鏖戰,先攆小袁將軍,再逐呂布,獨霸兗州,忽而又靈機一動,迎來漢天子,客居許縣。袁紹勢強,獨霸北方四州,冀州又因休養生息,逐漸恢複元氣。曹操如無私心,自當護送漢天子,請袁紹主持朝政,則天下必將無人不服,便是小袁將軍,也將漸漸屈服袁紹威壓,舉手請降。”
“然則,曹操私心大於公心,獨霸脅迫漢天子之利,居道德高位,逐漸蠶食袁紹兵將。曹操勢弱,袁紹勢強,勢弱卻生周公之心,豈非故意挑釁袁紹?三兩年內,袁紹、曹操之間,必有釁爭。袁紹如能摧枯拉朽擊潰曹操,一切還好;若是曹操僥幸戰勝,繼而圖謀冀州,則天下混亂,又將持續十數年矣!”
“常言道,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中原連續鏖戰二三十年,其害必然甚於秦末亂世。倘若一時不虞,名將崴足,白登之圍,呂後之辱,恐將再現。”
“也是因此,我才說曹操托名漢臣,其實漢賊。袁紹為害一時,曹操卻能為害一世!”
“袁紹曹操未來鏖戰時,我若為將,必然伺機遠襲許都,破殺曹操於一役。”
蕭言默然。
不得不承認,周瑜此番話語,不是沒有理由。
尤其蕭言熟讀曆史,曉得袁紹曹操之戰,曉得三國混亂還將持續數十年。至於周瑜所擔心的白登之圍、呂後之辱,雖曹魏時期未曾出現,但是東晉八王之亂後,卻引發更加深遠的五胡亂華。順著周瑜思路推斷曆史,曹操興起的確是三國鏖戰源頭:倘若曹操忠心袁紹,袁紹兼並河北,挺進中原,未必不能快速平定天下。
一瞬間,蕭言也不禁有點懷疑,對於中國百姓來說,曹操興起,究竟是對還是錯。
不過,蕭言很快將這些雜亂念頭甩開:曹操興起之勢已定,不論曹操袁紹之間,孰是孰非,蕭言現在唯一能做的,隻有削弱孫策,助曹操一統中國。
周瑜對未來時局的擔心,反而更加堅定蕭言削弱孫策念頭。
淺淺評價一番曹操,周瑜向蕭言提出告辭:“江東雖富,奈何路途遙遠,又有太史慈、祖郎兩賊截道;周氏有糧,卻非我一人所能做主。巢湖糧乏,刻不容緩,我這就返回舒縣,替仲達籌備糧草。”
“大恩不言謝。公瑾友助之情,我且記在心底,日後再報。”蕭言麵露感激。
周瑜道:“應該的,應該的!仲達肯交我這個朋友就好。”
蕭言與周瑜並肩走出巢湖校尉府,牽手告別:“恨不能與公瑾抵掌而坐,秉燭夜談。”
“不急,不急,日後還有相見時。”周瑜笑道。
蕭言送別周瑜,才行十餘步,忽有一名小吏急促跑來:“啟稟校尉,大事不好!”
蕭言、周瑜齊時駐足。蕭言回頭問道:“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