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6餘波未平(下)
“如欲征繳蕭言,郡守務必集結廬江所有軍力,以雷霆之勢,一舉踏平巢湖。”劉曄起身相送劉勳。
辭別劉曄,劉勳陷入沉思:劉曄先替蕭言百般辯解,尚可理解;後勸劉勳踏平巢湖,又是何種心思?
劉勳百思不得其解,索性先將劉曄擱置一旁,派人前往成德、巢湖,搜集蕭言詳細資料。廬江郡人才濟濟,未幾便將蕭言以及巢湖軍備信息,完整呈遞至舒縣郡守府。
脅迫成德縣令,三日收編兩千縣兵,從容對壘六千巢湖賊兵。
編戶齊民,府有披甲戰卒三千,民有持械保丁八千,青壯不計其數。
粗粗一觀巢湖虛實,劉勳不禁冷吸一口氣,驚起一身冷汗:“分明是堪比鄭寶大盜,劉子揚竟不欺我!”
孫策不攻巢湖鄭寶,是因牽一發而動全身,不敢輕易用兵;劉勳不攻巢湖鄭寶,是因八百裏巢湖,廬江隻有三分之一。
適逢袁術下邳慘敗,陳登入主廣陵,孫策自立江東,淮揚局勢錯綜複雜,劉勳欺負蕭言根基未立,所以才準備發兵征討,示威於江淮豪傑。然而,誰料蕭言不聲不響,已將巢湖打造成鐵桶江山,三千披甲戰卒,八千持械保丁,哪怕一萬餘人孱弱有類黃巾蟻賊,也是一萬顆腦袋,又豈是劉勳說滅就滅?巢湖地近舒縣,倘若剿滅巢湖不成,反被蕭言侵襲,劉勳豈不是再赴袁術悲劇,立威不成,反被人羞辱?
一念至此,劉勳果斷選擇退縮。
真實曆史上,劉勳不曾怒伐巢湖鄭寶;此時空,劉勳亦果斷放棄清剿巢湖蕭言。
於是,劉勳召集郡太守府屬從,淡笑說道:“蕭言強行借糧襄安、臨湖,固其遊俠痞賴本性。郡府但使一吏員,捧書曉諭巢湖,教導其禮儀即可,何須大軍鐵蹄征伐?或謂哄搶縣庫之風不可長,巢湖必須嚴懲,否則不足以彰明法典。然則,吾心中卻又有三慮也!”
“第一慮,慮利害也!蕭言凶惡,先殺遊徼呂甫,後殺巢湖鄭寶,倘若驟然治其大罪,恐怕其將鋌而走險,夜潛舒縣,仇殺長吏,徒生不虞之害。吾輩士子,豈能貪小利而起大禍?”
“第二慮,慮製度也!兵家子素來蠻橫行事,因乏糧而就食地方郡縣之事,不勝枚舉。此類蠻將,朝廷自有律法懲戒,無須郡府遣兵征討!吾輩士子,恪守國家條律,自然不可貿然逾製。”
“第三慮,慮君子也!天地之間,有陽必有陰,有君子必有小人,此乃自然之理。能容蕭言此類小人,方顯你我君子之德。吾輩士子,自當廣闊胸懷,以成君子之美。”
“之所以遲法緩刑以待蕭言,便是因吾心意轉折,有此三慮也!”
劉勳話音剛落,鄭姓文學卒史便擊掌讚道:“好一個心意轉折,好一個君子三慮,若非郡守苦心研讀儒學經義,焉能一語道破世間妙法?君子三慮,慮利害,明哲保身,此謂齊家;慮製度,守國家法典,此謂治國;慮君子,以陽抱陰,以君子容小人,此謂平天下。齊家治國平天下,有此三慮,郡守儒家之學,大可自立一派,開門講學!”
與此同時,眾卒史、屬官、書佐、鄙夫,皆大唱讚歌,稱讚劉勳三慮之妙,稱讚劉勳君子之德,把蕭言之事徹底拋在腦後。
======
巢湖。
郡縣府庫所藏雖多,卻不是誰都能搶到手。
好似鄭寶盤踞巢湖,屢屢有心攻陷縣城,但苦於各縣防備森嚴,直至被劉曄就地斬殺,鄭寶也未能如願搬空某縣縣城府庫一次。此番蕭言假冒周瑜,輕鬆潛入襄安、臨湖縣城內,亦是多虧巢湖鄭寶勢力覆亡,蕭言前數十日又未嚐侵擾附近鄉村,導致兩縣警戒放鬆。有襄安、臨湖縣悲劇在前,附近縣城而後必然重新嚴加警戒,不再給蕭言投機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