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二見周瑜(上)
建安二年九月,曹操閃電突襲沛郡,合圍袁術主力於蘄陽,一戰清剿淮北。
蘄陽合圍,袁術主力為曹操一戰聚殲消息傳至江淮,群雄震動,一歎曹操之強,二歎袁術之弱。呂布下邳反擊,袁術留守淮南本部尚存,雖危不亡;曹操蘄陽合圍,聚殲袁術本部,翦除袁術所有羽翼,卻瞬間將袁術推至敗亡懸崖邊上。
收到曹操蘄陽捷報,蕭言感慨自己明智之餘,又想起已困在巢湖數十日的周瑜。
周瑜此時境遇悲催,孤孤單單被蕭言封鎖於小山峰之巔,無論周瑜是行是臥,左右險要處,皆豎立有數位監視周瑜行蹤的巢湖禁衛。尤其,蕭言憂心周瑜謀計,吩咐輪換禁衛,無論如何,不能與周瑜多說一句話。哪怕是巢湖校尉府所遣家仆來送飯,也隻能是兩嗓子“飯來”“飯去”,不曾和周瑜真正交流半句。蕭言心思:“任你周瑜有通天智慧,倘若你所言所行,我皆視而不見,你又能如何?”
蕭言萬全之策,卻是害苦周瑜。試想,周瑜本來闊達健談,突然被蕭言關禁閉兩月,不許與任何人交流,何其苦哉。饒是周瑜心性堅韌,此刻也日漸消瘦、精神萎頓。初時,周瑜自信滿滿,扯住家仆、禁衛,屢屢要求見麵蕭言,一問蕭言心意;待後來,周瑜漸漸習慣把禁衛當成可移動木樁,其實,隻要周瑜沒有潛逃念頭,這些禁衛也真和移動木樁沒啥區別。
當然,總這樣囚禁周瑜也不是事。真若等到赤壁之戰,兩人還是如此僵局,蕭言還不如一劍戳死周瑜,萬事省心為好。
期間,蕭言屢有心思打破僵局,或者勸說周瑜抽身事外,或者勸說周瑜歸順曹操,可總是缺乏兩人見麵的契機。蕭言見周瑜,必然是為打破僵局,如果沒有希望打破僵局,徒惹尷尬,那還不如不見。
因是,自從蕭言陰使楚永囚禁周瑜以來,兩人可謂既無見麵,又無交流。
最初,周瑜借呂氏春秋《權勳》一篇,諷勸蕭言莫要貪芝麻小利,忘舒縣大利,暗指他留在巢湖,無益於蕭言。蕭言不讀呂氏春秋,彼時不懂周瑜言下之意,待吩咐屬從購來一本,明白《權勳》一篇寓意,蕭言掩卷大笑:“周公瑾啊周公瑾,你是弄巧成拙,自尋死路。我將你囚禁巢湖,本意不就是‘棄舒縣一萬石穀糧小利,求江南萬裏沃野大利’?你這是千方百計勸我囚禁你啊!”
蕭言雖然囚禁周瑜深山,不允禁衛與之交談,但是蕭言貪圖周瑜更改心意,巢湖諸事大抵都不瞞住周瑜。似借周瑜之名,劫掠襄安、臨湖兩縣之事,蕭言雖未道明事情始末,卻也送給周瑜文書,語言含糊點明巢湖得來襄安、臨湖兩縣數萬石穀糧。也即是從那時起,周瑜幡然醒悟,曉得自己估錯蕭言心意,隱隱覺得蕭言所圖甚大。隻是周瑜又非神人,卻是萬萬想不到蕭言已將目光投至十年後的赤壁之戰。雖然看不透蕭言所圖,但是明白前時計算失誤,周瑜頓時冷靜下來,再也不提會見蕭言之事。
七月末,周瑜通過禁衛傳遞話,請求蕭言贈他三十三卷前漢劉向所編《戰國策》。因不是什麼大事,蕭言立即應諾,吩咐屬從選購一本《戰國策》,送給周瑜。自得《戰國策》後,周瑜猶如隱居巢湖,閑時束發研讀《戰國策》;累時觀賞巢湖夏秋之美景;悶時眺望莽莽山脊,卻是不曾再求見蕭言一次。
於是,周瑜孤居野山,夜讀史冊;蕭言遊走巢湖,忙碌練兵。
雖僅一山之隔,兩人卻好似生活在不同世界。
手持曹操合圍蘄陽捷報,蕭言覺得是時候和周瑜見麵,開誠布公談一談。
悄然走出巢湖校尉府,蕭言來到後山,在禁衛陪同下,尋見周瑜:周瑜頭枕雙手,平躺綠黃色雜草地,一卷竹簡橫搭眼簾,遮住額頭,嘴裏無聊咀嚼一根草稈,絲毫不見名士風範。
雖然聽到有人靠近腳步聲,周瑜依舊平躺草地,視來人為無物——反正那些寸步不離監視他的巢湖禁衛,都是一句話不說,周瑜沒興趣關注。
恰在此時,周瑜突然聽到蕭言聲音:“公瑾在巢湖可住得習慣?”
周瑜渾身猛然僵住,停止咀嚼口中野草。周瑜揭開遮在眼簾的簡冊,望向聲音傳來處,隻是午後斜陽餘威尚存,驟然刺痛周瑜雙眼,逼得周瑜不得不暫時眯起眼睛。經此緩衝,待周瑜適應陽光,看清來人正是蕭言時,周瑜已經控製住情緒,神情複歸平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