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莽 第103 二見周瑜(中)(1 / 2)

第103二見周瑜(中)

PS:失誤,傳晚,見諒。

卻說,周瑜性情慷慨,不願早婚,為家事羈絆。然而,漢世風俗,男子二十不娶,實屬不妥,縱然周瑜心中不願,其母卻也屢屢做媒,選取兒媳。彼時,周瑜不耐母親嘮叨,抽身趕赴丹陽郡,說服叔父周尚棄劉繇追隨孫策。待丹陽事情了結,周瑜欲走會稽尋孫策,叔父周尚卻遵從周母所請,強行攔住周瑜,將他帶回舒縣老家。

周瑜回返舒縣後,已是年近二十三歲,再不婚嫁,已屬漢世異類。於是,周瑜雖覺無奈,也好聽從周母所勸,娶同郡朱氏為妻。周瑜妻子朱氏,為故尚書朱建之後。朱建,曾與司隸校尉左雄、太史令張衡友善,知名雒陽,亦為廬江望族,倒也不辱沒舒縣周氏門第。

朱氏嫁為人妻,新婚未滿,便隨周瑜遠赴壽春為官。此番任職居巢縣長,因途中路經舒縣老家,周瑜行至成德縣南,便使朱氏直走舒縣,他則購船三艘,過施河而來巢湖見蕭言。周瑜與劉曄略有舊交,得知蕭言為劉曄所舉,又頗有才能,欣然而來,猶如當日拜訪魯肅,哪想到蕭言卻陡然翻臉,將他囚禁巢湖。

隻是,周瑜沒有料到蕭言翻臉,蕭言又何嚐料到牽一發而動全身,周瑜遇難一事,竟給巢湖帶來種種變數。

而後,周瑜妻子朱氏親赴巢湖,感謝蕭言照顧,又索求居巢縣長官印,治喪長江之側,祭奠周瑜亡魂,使得局麵越發不可控製,有違蕭言本意。蕭言囚禁周瑜,如若害慘周家,無疑增深周瑜對他仇恨,直至彼此不死不休,兩人再無緩和可能。屆時,蕭言若想了結此事,隻能悄悄殺掉周瑜,繼續虛偽誆騙周母、朱氏。

然則,紙畢竟包不住火。蕭言若欲選擇殺人,難保不會百密一疏,走漏風聲,引來更大的仇恨,以至未來不容於曹魏朝堂。殺人須得慎重,尤其是無故暗殺周瑜這般望族子嗣。

萬不得已,蕭言不願暗殺周瑜;與此同時,蕭言更不願與周瑜互為仇讎,不死不休。

那麼,如何緩解雙方矛盾呢?

周瑜苦思不得其解時,恰逢侍女鸞鸞不知內情,憐惜周瑜遇難,偶然說道:“父死子繼,兄亡弟及。蕭郎若是憂心周老夫人,何不把周老夫人迎至巢湖,傾心照顧?”

有道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鸞鸞偶然一語,卻為蕭言打開新思路:既然單獨囚禁周瑜,引發混亂,何不囚禁周瑜全家?如此,蕭言最少不用擔心周瑜家破人亡,母親悲傷離世,妻子朱氏被迫改嫁。

一念至此,蕭言遂遣屬吏前往舒縣,接迎周瑜家人來巢湖。

隻是,蕭言臨時起念,卻忘記周瑜還有位哥哥周質守在家中,哪裏輪到他蕭言照顧?不等周母、朱氏說話,周質便斷然巢湖屬吏所請:“家母久在舒縣,不便遠離。況且,家弟雖遭不幸,周氏尚有我在,無須煩忙他人照顧。”

屬吏無果而還,稍稍沮喪意氣。但是,蕭言卻不認輸:“絕不能任由周質善心作惡,必須將朱氏、周母接來巢湖。如果好話不行,那就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