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莽 第109 馳援太史慈(中)(1 / 2)

第109馳援太史慈(中)

“仲達欲降則降,欲戰則戰,降能活命,敗亦不死。”周瑜向蕭言解釋,他並無諷勸蕭言臨陣投降之意。然而,周瑜明麵雖不勸降,言辭卻在刻意誘導蕭言:巢湖降則安,戰則敗,蕭言在孫策四萬步騎麵前,隻是做無所謂掙紮。既然結果已定,那又何必負隅頑抗?

蕭言聽出周瑜言下之意,抿起嘴角,意味深長說道:“勝敗還是兩說,公瑾且在巢湖,靜等前方戰報。”

繼而,蕭言揮手示意禁衛將周瑜帶走,自己則尾隨斥候,直奔巢湖水軍所在。

救不救太史慈?這是兩難選擇。

不救,太史慈兵敗,或逃竄深山,或就地投降孫策。屆時,蕪湖、春穀之間長江水道,必然立時為孫策所並。

與太史慈不同,孫策如今獨霸江東,下轄區域有後世福建省、浙江省、三分之一江蘇省、五分之一安徽省,兵多將廣,物產豐富,如若造船,十月可有萬艘,非是區區八百裏巢湖能比。一旦孫策兼並西丹陽郡,巢湖失去長江水道還是小事,成為砧板魚肉,任孫策宰割才是真正危險。蕭言雖然不知,孫策曆史上為甚不曾提前清剿鄭寶匪類,入據巢湖,但是就憑蕭言性格,哪會將自己未來興衰賭注,放在別人身上?

救,巢湖初建,輔兵戰力孱弱,難抗孫策精銳。此時交兵孫策,無疑是高呼刀槍不入,硬拿雞蛋與石塊對撞,殊為不智。孫策麾下四萬步騎,非是收編郡兵,便是追隨孫策橫行江東的精銳戰卒,單憑巢湖數千初聚輔兵,蕭言看不到一絲勝利可能。

此時對戰孫策,一絲勝利的可能性都沒有!誠如周瑜所說,蕭言逆戰孫策,是必輸之戰!

救,敵不過孫策;不救,巢湖危矣,蕭言再次陷入兩難境地。

仔細分析一番利弊,蕭言最終還是決定試一試:“我與太史慈唇亡齒寒,息息相關,有太史慈頂在前麵,巢湖便不虞孫策侵襲。我如不救太史慈,孫策必以為巢湖懦弱,或將順勢殺入巢湖。時至今日,巢湖毫無選擇,必須出戰,不是擊退孫策,而是向孫策昭顯實力,讓他不敢隨意入侵巢湖。”

蕭言瞬間做出決斷:馳援太史慈,戰略目的不是擊敗孫策,而是向孫策昭顯巢湖實力。

因傾慕元末巢湖三將勳業,蕭言聚兵巢湖,較為偏重水戰。因此,若要昭顯巢湖實力,那便隻能寄望於巢湖水軍。

巢湖無水將,訓練落後,七月中旬時甚至一度被周瑜三艘遊艇戲謔。好在而後巢湖紅巾兵,搶掠襄安、臨湖兩縣,得來無數糧食武器,武器完備,方能悍戰;糧食充足,才能專心訓練。尤其,楚永因被周瑜三艘遊艇戲謔而感恥辱,死命操練巢湖水軍,時至今日,巢湖水軍或許依舊缺乏水戰素質,但是彼此操船技巧,比之兩月前,提升不止數倍。周瑜那些屬將,如今再想戲謔巢湖水軍,卻已非易事。

簡而言之,巢湖水軍操船基礎已成,唯缺高素質水將指導水戰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