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莽 第120 杯酒釋兵權(上)(1 / 2)

第120杯酒釋兵權(上)

孫策突襲春穀縣,目的一則招降太史慈,二則引誘巢湖援兵。

誰料,蕭言自有私心,重巢湖輕丹陽,竟然選擇坐看太史慈苦戰春穀,頓時使孫策、虞翻所謀,一一破產。

遠望太史慈千餘戰卒乘船離去,孫策、虞翻皆是心情鬱悶。春穀之戰,外看是一場大捷,孫策從太史慈手中成功奪取春穀縣,彰顯江東兵威,但是孫策、虞翻兩人卻有苦自己知:太史慈全身而退,使得春穀七日鏖戰頓時毫無意義。春穀縣地理雖然卓越,連通東西丹陽郡,但是有巢湖水軍橫插濡須河口,所謂連通東西丹陽郡,隻是一句笑話。無有水軍從旁庇護,春穀縣地理根本,孫策根本無法實質性利用。

虞翻及時勸諫孫策退兵,說道:“蕭言如老龜臥眠,盤踞巢湖,短時間內,甚難征討。明府初定江東,縣吏乖張,流寇遍野,若是積年累月對戰巢湖,隻會有害無益。古語有雲:‘攘外必先安內’,內安則.民心齊,民心齊則不懼強敵威嚇。與其鏖兵巢湖,宣威江北,不如回軍吳郡,一一討定嚴白虎餘賊,清靜三郡。”

“善!”孫策點頭。

於是,太史慈北遷第三日,孫策果斷退軍蕪湖,經中江回返太湖,整軍備戰,欲討嚴白虎。

探知孫策真正退兵,太史慈、蕭言不約而同長舒口氣。江淮諸軍閥,也唯有孫策,能讓蕭言、太史慈如此忌諱。

孫策雖破春穀縣而不取,退軍時不曾留下一兵一卒。也即是說,太史慈如欲反攻春穀縣,隨時可以侵奪,但是太史慈此時卻已無回返之意:“孫策侵取春穀之意,怕是蕭言早已看穿,所以才斷然拒絕援兵。唉,也唯有我太史慈,目淺心蠢,落入孫策局中,白白流血三升。如是孫策初來,我便引軍暫退,四千步騎又豈會在春穀縣折損十之七八。”

一念至此,太史慈不禁心灰意冷,再無統軍爭霸丹陽郡心思。前不如孫策,後不如蕭言,眼前事實,嚴重打擊太史慈,使其漸漸喪失銳意進取之心。沮喪、失意、迷茫之際,太史慈統率千餘戰兵,暫時前來興巢城休整,補充軍資。

得聞太史慈移軍興巢,蕭言親率部屬,迎至濡須河上,熱烈歡迎太史慈到來。蕭言自知太史慈後世威名,太史慈又敬佩蕭言軍略、智謀,於是兩人彼此言談甚歡,頗顯盟友情誼。念太史慈剛經七日鏖戰,蕭言使其稍作休息,這才殺羊、煮魚、溫酒,正式為太史慈以及其眾屬將接風洗塵。

酒宴席中,蕭言捧起酒盞,虛對太史慈:“袁術雖然式微,孫策卻逐漸強盛,丹陽、巢湖,如今恍如孤葉輕舟,行駛於海浪之間,隨時可能沉沒。孫策猖獗江南,而王師又難越淮河,太史郡守心中可有破局良策?”

太史慈自嘲道:“一路丟盔卸甲,先逃蕪湖,後避春穀,今日若不是有蕭校尉收留,我已為孫策活擒也!心中若有破局良策,我又何至於如此狼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