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莽 第155 東楚孫策,南楚蕭言(十)(1 / 2)

第155東楚孫策,南楚蕭言(十)均衡之勢

孫策蘇醒與未蘇醒,區別甚大,事關江淮局勢。

舉例來說,真實曆史上,孫策遇刺,江東政權內部立時群頭林立:孫氏婚族親朋,複欲推舉孫賁為帥;張昭等近臣親將,則欲使孫翊繼承兄業;孫策本人,更是違和眾意,遺囑孫權。

直至建安五年之際,江東政權內爭尚且如此激烈,況乎今日建安三年?

倘若孫策即時喪命,江東政權必然因為內爭分崩離析,七萬之眾,難抗巢湖一軍。但是,孫策今時蘇醒,苟延殘喘,卻是瞬間穩住局勢,和平移政於孫權。或許孫權短時間內並不能真正掌控江東兵,但是有孫策托孤正統為前提,孫權守住三郡之地,卻是不難。

另一方麵,巢湖追擊韓當,清剿江北三縣,兼並淮南半郡,氣力已盡。倘若蕭言貿然對戰孫權,未來勝負難說,不合蕭言性格:若非迫不得已,收獲大於風險,蕭言更願意一步一個腳印,踏實經營一方勢力。

由是,聞聽孫策親臨將台,軍政移交孫權,蕭言也選擇消化曆陽、阜陵、全椒等江北三縣,以及另遣太史慈、羅賁兩人,合攻浚遒縣,納南九江為一體。當然,蕭言又在曆陽聚集四千北府兵,時刻窺視江東三郡內弊。如果孫權繼承江左政權出現致命疏漏,蕭言則可以第一時間出擊丹陽,進一步擴大戰果。

然而,令蕭言遺憾的是,自孫策親臨蕪湖將台之後,江東三郡風平浪靜,波瀾不起,而朱冶、程普、黃蓋三人,更是條理分明,重兵防禦長江南岸,抵禦巢湖侵襲。見江東過渡平穩,蕭言隻得無奈西歸巢湖:“似孫權、孫策這種級別的軍閥,還是留給曹操對戰吧!四千巢湖戰兵,做好帶路黨就行。”

隨著孫權、孫策撤兵吳郡,蕭言回軍巢湖,江淮八月江南江北對戰,漸漸劇終幕落。

盡管有這種原因、那種原因,但是勝利就是勝利。正如沒有人因為孫堅遇難襄陽小覷劉表荊州兵戰力,眼光卓越的諸路軍閥,也不會因為孫策遇刺小覷蕭言逆擊韓當,清剿江北三縣的功勳。

一戰之威,天下傳名。

聚眾流民,擊潰黃蓋五千水軍,已屬世間少有驚豔。蕪湖水戰,江淮豪傑,無人不知蕭言名號。

夜襲成德,擊潰袁術三萬步騎,更是堪比呂布下邳大捷、曹操蘄陽大捷。成德一役,淮揚群雄,不敢再視蕭言為尋常山賊湖匪。

長驅曆陽,狙擊韓當一萬步騎,生生侵奪江北三縣。曆陽一戰,天下震動,視蕭言為亂世豪傑,堪比昔日孫策。

莫說陳登、劉勳等人的震驚,單是蕭言舊識劉曄、周瑜之輩,也是瞠目結舌,不敢相信巢湖勢力竟然有如此銳氣。

廬江舒縣。

劉曄放下曆陽戰報,輕輕揉捏耳廓經穴:“我早知蕭十一郎心藏大誌,將來必有一番成就,但是我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蕭十一郎才略,竟然如此驚豔超絕。舒縣一別,至今不過十數月,短短數百日之內,蕭十一郎竟然從一名市井遊俠,演變成為能夠對戰孫策的江淮梟雄。好快!好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