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有花堪折直須折(一)鶯啼深閨
五月初,巢湖兵夜襲成德,僥幸俘虜袁術小女袁茉兒。
未幾,袁術踏蹄方井村,虜來蕭信、何氏、蕭駒一家三口,遣使者來巢湖,欲用三人換取袁茉兒一人。可惜,蕭言當時不肯因蕭信一家愚蠢固執,稍稍折損巢湖利益,斷然拒絕袁術交換之請。此後,袁術三攻合肥而不得,日見頹勢,不曾再向巢湖提出贖還袁茉兒要求。
於是,袁茉兒就此常住巢湖,安家校尉府。
袁茉兒雖然是巢湖俘虜,但由於蕭言對其一見鍾情,有意娶她為妻,是以袁茉兒人在巢湖,盡管腳步行走有所受限,道也自由自在——袁茉兒雖未正式嫁給蕭言,在巢湖校尉府仆從眼中,她卻早已是一家主母,萬萬不可怠慢。
話說,初聞蕭言有意聘請袁茉兒為妻,巢湖眾將意見很大。
巢湖將士在前麵生死搏擊,蕭言卻欲後宅娶妻袁茉兒,做他袁術女婿,這算什麼事嘛?
譬如,太史慈曾委婉勸道:“娶袁氏女,攻袁氏兵,不合倫理,稍折士心。校尉真若傾心袁氏女,還請先破壽春,再以王霸之姿,迎婚於袁氏門第,如此才可無傷巢湖軍威。”
譬如,楚永亦曾間接嘮叨:“袁氏篡位,郊祀天地,悖逆不容於天地。校尉聘袁氏女為妻,豈不是自攬虧汙?縱然袁氏貌美,卻也是戴罪之身,隻配做妾,校尉哪能娶之為妻,做我們巢湖主母?”
眾人議論紛紛之際,不意諸葛瑾卻挺身而出,力排群議,推崇蕭言抉擇:“子義、子孝,切勿因此嘮叨,校尉此舉,其實自有大智慧。”
“袁術雖衰,汝南袁氏尚在,高門貴婦,匹配校尉英傑,正是英雄佳人美話,兩相合好,理所應當。且,袁紹、袁術雖然地處南北,彼此視為仇讎,然卻終屬一家,血脈難分。壽春亡敗,袁術必然狼狽北歸袁紹,再聚為一家之好,或許袁術自此脫離軍政,不問世事,但比於他人,其所留袁氏血脈,依然能夠率先取信袁紹。齊家治國平天下,袁紹不會不懂此節。”
“今日袁紹強盛,總督幽、並、冀、青,又有走犬曹操穩居潁川,地兼豫、兗州,天下十三州,袁氏已定小半。未來袁紹入主中原,行周公之事,我八百裏巢湖,必可以袁氏親屬取信袁紹,為之張臂。屆時,袁紹善校尉攻滅袁術,袁術感子嗣由校尉所傳,袁氏、蕭氏兩族,必能和解仇怨,共待盛世。”
案:建安三年之際,袁紹、曹操聯盟雖然即將破裂,但是外人看來,曹操地勢孤寡,根本沒有戰贏袁紹希望,未來必然屈服於袁紹。
正如本年八月之前,沒人看好巢湖擊退孫策七萬步騎,今日今時,亦很少有人看穿曆史迷霧,死心塌地認為曹操必然能夠戰勝袁紹。哪怕是曹操核心謀士荀彧、郭嘉兩人,也相繼高調拋出內容相似的“四勝四敗”“十勝十敗”之說,用瑣碎而無實質的言辭,激起曹操陣營對戰北方袁紹的勇氣。當然,無論荀彧、郭嘉如何努力激昂士氣,未經官渡鐵血戰火考驗雙方勢力,曹操陣營大小文官武將,依然選擇悄悄遞表袁紹,希望為自己留下一條後路。
因為看好袁紹,諸如太史慈、諸葛瑾等人雖然聞訊曹操袁紹有交惡跡象,卻也沒有看重此事,仍然認為曹操地處四戰之地,不可能逆改中國勢力格局。
聞聽諸葛瑾提議,巢湖可利用袁茉兒姻親,掛靠河北袁紹,太史慈、楚永紛紛默然。
既然掛靠袁紹,仰慕袁氏高門,自然不可能娶袁茉兒為妾室;既然附勢河北,為袁紹奔走,那麼袁茉兒婚嫁巢湖,必須在袁術衰敗之前,生米做成熟飯。不然,待袁紹傳命巢湖,迎回袁術家眷,蕭言再行逼婚之事,則屬於結仇袁紹,自取禍端。
言而總之,巢湖眾將不知蕭言真心,紛紛看好袁紹入主中原,間接催促蕭言與袁茉兒婚姻。
暗中默默注視諸葛瑾等人議論,蕭言心中感慨:“官渡戰前,袁紹果然名高威遠,連帶巢湖,也不可避免受到波及。嗬嗬,若是我效仿曆史上孫策,在曹操對戰袁紹時,背後直插許都,瓦解曹操抵抗,是否能如周瑜所言,提前統一中國?”
繼而,蕭言又很快搖頭:“袁紹頹勢,非我一人能夠逆改,還是將希望寄托在曹操身上吧。”
======
巢湖校尉府。
一陣秋風一陣涼,細雨帶來初霜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