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北征呂布(五)誰能答題?
軍閥之路,有進無退,等你意氣疲憊,再想金盆洗手,已經為遲已晚。
或許孫皓、劉禪這類梟雄後代,還可爵封歸命侯、安樂公,苟延殘喘四年、八年[1],但是類如公孫瓚,絕不會投降袁紹;類如孫權,絕不會投降曹操。
注[1]:劉禪降魏,八年而死;孫皓降晉,四年而死。
爭霸,爭霸,爭霸途中,不爭即死。
自立之後,再降曹操,純屬引刀自裁。這是一條險路,更是一條絕命路,非王即寇,別無他徑。
麵對這條絕路,由不得蕭言不遲疑。
蕭言後世不過一介士官,或許少年曾經在夢中幻想過入職軍委,掛銜上將,但是經過數十年世事打磨,他早已將那些不切實際的念頭完全甩去,轉而腳踏實地,努力追尋士官轉尉官的契機。與曹操、劉備對決,爭霸天下,做新朝皇帝——蕭言以前沒有想過,也不敢這般想。
能否做來新朝皇帝?蕭言沒有這種自信。
誠然,蕭言熟讀曆史,曉得曆史進程,甚至憑借讀書時踏實的理工科基礎,埋頭種田數十年,說不定還能使火器時代提前千年降臨漢末。但是,統禦一個龐大帝國,尤其是漢世科技條件下的龐大帝國,國,蕭言卻沒有這種信心。
後世共和年間,退伍複員沉淪數年後,蕭言為磨練意誌,曾自西安出發,沿絲綢之路,過酒泉、吐魯番、阿克蘇、塔什幹,抵達烏茲別克斯坦第二大城撒馬爾罕。彼時穿越遼闊沙漠,親眼見到絕域險途,蕭言真真切切無法想象,兩千年前的低劣交通條件,漢帝國如何將戰兵投至中亞——哪怕是後世共和國和諧年間,步行輾轉數千公裏,那也絕非易事。除非效仿遊牧騎兵走到哪裏禍害到哪裏,隻掠奪不建設的草原風格,不然,蕭言設身處地換成當年漢將,卻是沒有自信再現那種豪邁。唯有親身穿越數千裏沙漠,才能真正理解其間不易。
簡而言之,在統治國家方麵,蕭言沒有自信比當代英傑做的更好。
正如蕭言憑借後世科學認知,辛辛苦苦在巢湖抗旱除蝗,然則最終效果卻與漢世土著夏侯惇治蝗效果相差無幾。
如果夏侯惇能有蕭言腦海裏記憶,怕是其功績或將遠勝蕭言無數倍。越是認識到當世英雄的傑出,蕭言越是沒有爭霸天下,做新朝皇帝的自信。
尤其人心難禦,即便僥幸統一中國,蕭言也沒有革除漢末弊政的好思路——總不能將後世資本主義、共產主義那套複製漢末吧?
有人說,時勢造英雄;有人說,英雄造時勢。彼此爭論不休。
在蕭言看來,時勢造英雄和英雄造時勢,其實並不矛盾。
時勢造英雄,如非漢末弊政誘發各類混亂,袁紹、曹操、公孫瓚、孫策、孫權、劉備,也不會走上曆史舞台,譜出無數或豪邁,或悲涼的曲調。時勢是土壤,沒有土壤,英雄便無法出世。
英雄造時勢,如非曹操、劉備、孫權、司馬懿各展雄風,或許袁紹早就提前統一中國,世間哪會再有三國亂局?英雄是種子,沒有種子,土壤便不能盛開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