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北征呂布(六)折中之策
伴隨蕭言日益開拓進取,巢湖也漸漸擁有自己的思想,漸漸擁有自己的利益訴求。
此時此刻,蕭言代表八百裏巢湖利益訴求,所以才能人心所向,太史慈、諸葛瑾相繼歸心。然則,倘若蕭言不能滿足巢湖利益訴求,甚至阻礙巢湖利益訴求時,巢湖軍民必然對蕭言心生不滿,繼而謀取他人代替蕭言,接掌八百裏巢湖意誌。
魏代漢,晉代魏,何嚐不是如此?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倘若蕭言不能改變現狀,代表巢湖利益訴求的太史慈、諸葛瑾,早晚也要將蕭言推向軍閥自立道路,兼並江淮,進而與曹操、袁紹一較長短。甚至,當巢湖軍民全是這種想法時,蕭言不自立也得自立。不自立,立即眾叛親離,為巢湖軍民拋棄。這就是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順從形勢,黃袍加在你身,不順從形勢,黃袍加在他身。
後世曆史,陳橋兵變是趙匡胤幸運,亦是大宋王朝不幸。
陳橋兵變,是一種趕鴨子上架,是一種君王無力掌控全局的外在體現。也正是無力掌控人心,趙匡胤代周建宋不久,立即杯酒釋兵權,通過兵權轉換,逆改根基所,將舊時麾下利益訴求改為新時麾下利益訴求,並強行捆綁在大宋王朝。然則,北胡未滅,先除豪傑,趙匡胤兩番自殘雙臂,致使大宋王朝開國無力一統天下,豈非命乎?
巢湖今日局勢,有類於陳橋兵變前昔。
不割據自立,蕭言未來或將被巢湖拋棄;割據自立,蕭言便隻能違心攻伐南北,與曹操不死不休。
順從巢湖利益訴求,蕭言須委屈自己;悖逆巢湖利益,蕭言唯有扼殺巢湖英傑,不惜削弱巢湖,鐵腕逆改巢湖利益方向。也即是說,將來不論蕭言如何取決,都是巢湖的不幸。
兩難的抉擇麵前,蕭言隻能沉默以待。
於心來說,蕭言不願冒險割據自立;於勢來說,蕭言更不願鐵腕壓製巢湖。
冒險割據自立,誠然是一條不歸路,但是沮喪人心,更將巢湖推向崩潰邊緣。蕭言今日如果斷然駁斥太史慈、諸葛瑾,輕則巢湖軍民離心,太史慈、諸葛瑾相繼離去;重則巢湖喪失衝勁,瓦解四散,複為鄭寶流寇。
這兩種結果,蕭言都不想看到:蕭言既不願倉猝割據自立,亦不願巢湖基業化為烏有。
苦思良久,眼前依舊是一片迷霧。蕭言心中暗歎一聲:“歸順還是自立,既然此時不能決斷,那不如等覲見曹操歸來再議。反正,不論歸順曹操,還是割據自立,兩者在北征呂布事上,態度一致。”
“嗯,就這樣辦!先去下邳親眼見見曹操,如果能賣個好價錢,巢湖不要也罷;如果不能賣個好價錢,那變身東吳,逍遙一生又何妨?反正,曹魏能力有限,既然曆史上不能奈何孫權,他還能殺我不成?”
一念至此,蕭言忽然放開心結:曹操如果不能用我那是他損失,巢湖如果不追隨我那是它不幸,何必理會它們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