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隻手遮天,將世界左右(十六)貴族體係、世家體係
“我不懼淮北曹操坐大,自然更不怕江南孫策成事。”蕭言雙目緊盯周瑜,內含無窮無盡的自信。
蕭言言外之意,周瑜如何不知。然則,周瑜讚許蕭言目光是一回事,捐身巢湖又是一回事:哪怕曹操敗亡形勢已定,誰能保證巢湖未來必然強勢崛起?巢湖地理,未免過於艱難。再者,退一萬步說,縱然蕭言再演漢高祖劉邦攫取天下九州的奇跡,他周瑜又何必此時冒險參與!憑借舒縣周氏門第,憑借自身才華,周瑜何至於孤注一擲,將自家性命與巢湖興衰捆綁一起。尤其,經過蕭言刻意提醒,周瑜愈發知曉孫策崛起江南究竟有多難,愈發後悔前時魯莽竟然有意投歸孫策。前時投歸孫策心意是大錯特錯,周瑜此時又怎肯改弦更張猝然歸順巢湖,知錯而改才是他周瑜。
“任你有擎天偉誌,可惜一切都與我周瑜無關。出仕為官,達濟天下,固我所願,但是如今我僅僅二十五歲,最少還能白衣等待十年!”周瑜心底默默念叨。
見周瑜依舊不肯鬆口,蕭言口裏不說,心底卻不免有點焦急:收降周瑜,事關蕭言江淮大布局……倘若沒有周瑜從旁協助,巢湖未來道路最少艱難五倍。蕭言雖然不懼未來一切險難,但是如果能有周瑜可用,又何必非要辛苦走那險路。好比後世民國亂世,倘若不是陷入重重圍剿絕路,紅軍怎會損失四分之三力量,主動爬雪山、過草地,踏上兩萬五千裏長征路?
無論如何,巢湖必須盡力爭取周瑜!
在蕭言心中,爭取周瑜意義,不亞於後世紅軍避過長征路上四分之三損失。
蕭言沉吟良久,再次詢問周瑜:“公瑾依舊不願任職巢湖?”
“仲達誌高,愚望之不及。”周瑜拒絕聲音低微,近乎喃喃自語。卻是心底終究還是有一絲猶豫,如果放在看清江東弊政之前,周瑜不定已經答諾蕭言,試著行走巢湖內外。
蕭言又說:“公瑾不信我能成事,所以不願拖累舒縣周氏?公瑾不妨且在巢湖任職,巢湖若敗,我絕不阻攔公瑾歸降曹操、孫策等南北勢力,如此可好?退一萬步說,巢湖未來事敗,公瑾又有何慮?河北中山郡無極甄氏,效命王莽新朝,曾有‘新朝四甄’之說,然則王莽敗亡之後,光武皇帝不也沒有盡數屠戮甄氏一門!即便我蕭言當真賭中萬分之一幾率不幸敗亡,公瑾也可不因巢湖死,舒縣周氏亦可不因巢湖而滅。”
“家族或許不滅,卻有興衰之憂。無極甄氏因為新朝四甄,足足沉寂百餘年,至數十年前,雖然僥幸緩緩複興,卻終究不複前漢時代璀璨。”周瑜說。
蕭言評論道:“興衰本應是尋常事……”
說到這裏,蕭言突然心中一動,道出一句計劃外言論:“以我觀之,各州各郡名門望族,如今其實猶如外戚宦官,早已經用盡氣運,即將一一走向敗亡。”
“名門望族用盡氣運,即將走向敗亡?”周瑜渾身一震,揚起頭望向蕭言,不可置信的瞪大雙眼。
名門望族用盡氣運,未來一一走向敗亡。
蕭言這句話,放在漢末三國來說,是何等的驚世駭俗!
且不說如今勢力最強盛的袁紹,根基深深紮在士族土壤裏;便說曹操、孫策,兩者誰不是借助士族成就大事?曹操麾下眾謀士,類如荀攸、荀彧、鍾繇等等,誰人不是出自於當地望族之家?哪怕是巢湖,類如諸葛瑾,還有他周瑜,不也全是士族一員!
不論天下爭霸未來誰勝誰負,皇帝之下,永遠有一批士族緊緊跟隨!
國無萬世,家無常興,蕭言說某某家族未來走向敗亡,周瑜相信。但是,蕭言說天下所有的名門望族,全部一一走向敗亡,周瑜有理由一千個不信,一萬個不信。
蕭言笑笑:“不信?”
“不信,不敢信!”周瑜搖頭。
蕭言說:“寒門庶民之家,所產瑾玉人才,大抵努力晉階士族,融入士族,成為士族一員。今日之勢,可謂天下人才盡出於士族世家,或是今日名門世家,或是未來名門世家。上有皇權,下有世家,家國製度,萬代不易,所以公瑾不信士族氣運已經用盡?”
周瑜沉默不語。
蕭言說:“公瑾可知陳勝、吳廣否?世人或許簡單輕賤兩人為反賊,有類張角黃巾蟻賊之徒,但是我卻對此另有看法。”
“今日且試為公瑾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