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 第238 隻手遮天,將世界左右(十七)(1 / 2)

=========

今月恢複正常更新

=========

第238隻手遮天,將世界左右(十七)成敗即在今朝

郡縣製推倒封建貴族體係根基,使之為世家門閥體係取代;科舉製推倒世家門閥體係根基,使之為士大夫體係取代,此乃未來曆史前進方向。如同秦末亂世不足於完美承載郡縣製,漢末三國亂世或許也無法完美承載科舉製,但是未來科舉製度瓦解世家門閥體係的總趨勢,卻是不容質疑。

郡縣製起源於戰國末年,成形於孝武皇帝,其發展衍變,曆經數百年年。一言以蔽之,郡縣製推行全國之前,其優越性便已有所驗證,郡縣製如此,科舉製亦是如此。蕭言自以為,他如果代漢建朔,另起新王朝,完全可以使他後代子孫,百數年不斷完善科舉製度,籍此獲取科舉改革之利所帶來的氣運。漢高祖劉邦能夠借助郡縣製取代分封製氣運鑄造煌煌大漢帝國,他蕭言子嗣或許亦可借助科舉製度重建新帝國——有後世兩千年典籍佐證,蕭言無比信任科舉製度。

腹有詩書氣自華。

因是,蕭言但笑不語,卻帶給周瑜無窮無盡的壓力。

隻是,生於世家,長於世家,世家情感印在骨髓,周瑜不由自主為世家辯護起來:“凡此種種,盡是仲達一家之言爾,當不得真!且不說世家門閥體係是否走向崩潰,單是郡縣製與分封製兩者誰優誰劣,尚且值得探討一番。郡縣製當真優於分封製哉?姬周分封天下,藩國強盛,彼時雖有齊桓晉文強國,亦不敢輕賤兩京天子。再觀劉漢四百年王朝,前有王莽,今有袁曹(袁紹、曹操),皆肆無忌憚,欺辱漢室。倘若劉氏有強藩鎮守四方要地,何至於使曹操、袁紹得勢,何至於使袁紹數年稱霸河北,何至於使曹操遷都許縣,挾持天子以令諸方?無論如何說,強藩尊王攘夷,總好過王莽悖亂。”

蕭言冷笑兩聲:“回顧曆史,每逢郡縣製失敗,分封製便要回潮。戰國末年,有郡縣製廢棄論;秦末亂世,有項籍重啟分封製;王莽亂世,亦有人呼籲分封製;自董卓為禍以來,類如袁紹之輩,亦欲再現分封製……然則,無論宵小如何抗逆郡縣製,郡縣製取代分封製,終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但凡回潮分封製者,無一不被曆史掃盡垃圾堆!”

“今日之勢,不容國中之國;今日之人,不容天生貴族。”

“郡縣製誠然有無數缺陷,但是……哪怕郡縣製缺陷無數,它也遠遠強於掃進曆史垃圾堆裏的分封製!”

“公瑾大可靜等塵埃落定:四海之內,凡呼籲分封製者,未來皆非我蕭言之敵。”

周瑜嘴角略動,沒有反駁蕭言。

蕭言繼續說道:“古有三代之治,商代夏,周代商,公瑾研讀三代王朝,當知夏、商、周雖然同屬三代,但是三朝所秉持理念卻孑然不同。姬周以來,諸侯強大者無數,如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等等,最終卻是秦始皇帝一掃六合,卻是高祖皇帝再建新王朝。類如曹操、袁紹等人,彼再強盛,亦逃不脫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格局;曹操誠然一代梟雄,但其自身格局,亦不足於堪承載九州天下。”

“漢末崩潰,是各種因素互相影響使然,非獨董卓、十常侍、何進等一人罪衍。國勢不改,縱然提前擒殺董卓,亦將有王卓為亂。”

“夏、商、周為前三代,秦漢為第四代,今世當為第五代序幕!”

“僑居巢湖以來,公瑾讀書千卷,筆耕不綴,顯然心懷壯誌。既是如此,公瑾何不隨我參與開創可與夏、商、周、漢等並列相稱的第五代王朝!”

“我為商湯,公瑾則為伊尹;我為周武,公瑾則為薑尚;我為高祖,公瑾則為蕭何。”

之所以拒絕巢湖,周瑜說是不願拖累宗族——然則,蕭言根本不信周瑜。後世曆史典冊,記載有周瑜無數事跡,蕭言從來不曾聽說周瑜有多重視家族傳承:周瑜倘若如他所說無比關心家族安危,周瑜豈會早早趕赴東吳?周瑜倘若如他所說無比重視家族傳承,周瑜豈會默許舒縣周氏遊離東吳政權之外?

真實曆史上,周瑜名貴東吳,但是縱觀東吳朝政,除卻周瑜兒女,舒縣周氏不載曆史,對孫吳政權的影響力幾乎為零,其中緣由,豈是單單一個“周瑜死的太早”所能解釋?世代京宦的舒縣周氏,可謂當世一等一的政治世家,周瑜榮貴東吳時,舒縣周氏或許沒有能與他比肩的一等一軍政奇才,但是難道舒縣周氏連半點中堅力量也不能提供?周瑜本人勳功無數,卻換來舒縣周氏日漸落寞,無怪後世無數人嗟歎周瑜居巢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