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隻手遮天,將世界左右(十八)如魚得水
待朱竹離開,周瑜率先打破怪異氣氛:“巢湖此番對戰廬江,據說廬江太守劉勳不戰而潰,狼狽撤離舒縣,過居巢縣,倉惶逃奔皖城?”
“劉勳移軍皖縣,表麵雖然狼狽不堪,其實卻是以退為進,欲將巢湖拖進廬江泥潭。劉勳後退皖縣,壁野堅清,迫使巢湖不得不選派精銳,駐防舒縣、襄安縣。巢湖兵少勢孤,合則強,分則弱,巢湖如今看似百戰百勝,威武淮南,但是分散駐軍四方,大幅度削減巢湖兵將戰鬥力,巢湖局勢其實危若累卵,稍有不慎,敗亡即在眼前。”蕭言淡然說道。
周瑜說:“既然危局重重,福禍旦夕,仲達怎又陡然心生淩雲壯誌?”
“孟軻曾有名言:‘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有危局,有敵國,有外患,有壓力,巢湖才能茁壯成長。若非當日困於艱難時局,恐怕我至今還在成德縣城裏,遊手好閑,廝混度日……嗬嗬。”蕭言笑著回答。
周瑜點點頭:“俗話說:‘一筷易折,十筷難斷’。南有孫策,西有劉勳,北有袁術,雖然皆為巢湖手下敗將,倘若三家連勢為一,巢湖勝負,誠然難料;而廣陵陳登,外降曹操,內藏異誌,其在淮南,未必是巢湖之福。仲達既然看清時局,又將準備如何破局?”
“蘇秦有合縱計,合縱弱以攻一強;張儀亦有連橫心,事一強以攻眾弱。彼若效仿蘇秦合縱連勢,我巢湖亦可學習張儀連橫,無非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而已。”蕭言答道。
周瑜說:“秦滅六國,先韓後齊,主次有序。仲達破局四麵合圍,誰先誰後,各自策略為何?”
“先袁術,再劉勳,後孫策,袁術未滅,劉勳不死;劉勳不除,不攻孫策。”蕭言答道。
周瑜說:“袁術未亡前,何以待劉勳?”
“欲使淮南望族,招撫舒縣,策反廬江兵將,以此反製劉勳,使之無法妨礙巢湖兼並壽春。我來拜訪公瑾,目的正是欲假借公瑾名族聲望,收攬廬江民心,以此反製劉勳,使其不得為禍淮南。”蕭言平淡道出本心,波瀾不起。
出乎蕭言意料,周瑜笑笑:“仲達待我拳拳之心,我又豈能不知?巢湖之軍,百戰有餘威;仲達之誌,比肩漢高祖,英雄豪邁可使群星黯淡,吾早有追隨之心。隻是,瓜田李下,不免避嫌。我非諸葛瑾,本為仲達所強留,今日投誠,巢湖豈能盡信?寧無一人懷疑我周瑜,假麵虎,報複仲達!我非太史慈,本為孫伯符結拜之交,今日捐身,巢湖豈能盡信?寧無一人懷疑我周瑜,苦肉反間,內亂巢湖!我非楚永,本為袁氏故舊之族,今日舉旗,巢湖豈能盡信?寧無一人懷疑我周瑜,藕斷絲連,顛覆巢湖!世情如此,哪能由我周瑜隨意行事。不若我與仲達相約,待巢湖突圍揚州,漸次擊降袁術、劉勳、孫伯符後,我再出仕為官,效力仲達帳下,如此可好?”
自蕭言囚禁周瑜以來,這是周瑜第一次明確表明態度,說他願意效力巢湖,效命蕭言——盡管時間約定在未來巢湖擊降孫策之後。
單就周瑜本人態度而言,顯然是大躍.進式進步。但是,意在快刀斬亂麻的蕭言,顯然不滿意周瑜近乎敷衍的拖延式答案。淮北,袁紹曹操官渡之戰即將爆發,中國局勢麵臨一場劇烈地震;江南,孫策遇刺而不死,不知是否受到穿越蝴蝶影響,未來著實難料。滾滾曆史大勢之前,蕭言哪會由得周瑜拖延到巢湖與孫策勝負兩分。待巢湖擊降孫策後出仕……九州豪傑無數,蕭言一統江南後,那時有一周瑜少一周瑜,又有什麼區別?倘若由得周瑜拖延時間,蕭言又何必苦心招攬周瑜。
“有一句話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更有一句話說,‘萬年太久,隻爭朝夕’。我敢用公瑾,自然是疑人不用;公瑾若能出仕,我自然亦當用人不疑。有我信任公瑾,公瑾又何懼巢湖其他些許閑言碎語!《戰國策》載:魏文侯使樂羊率軍征討中山,樂羊前期示敵以弱,緩軍不攻,致使魏國朝野喧嘩,無數文臣武將上奏魏文侯,誣陷樂羊以私損公,重私情輕國利,狀紙足足積攢數箱,然則魏文侯堅持本心,拒絕陣前換將,最終迎來中山大捷。魏文侯能信樂羊,我蕭言為何信不得公瑾?巢湖地處群雄之間,四麵皆敵,正是急需用人之際,公瑾此時不來,更待何時?”蕭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