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屢食言,未曾踐諾,俺人品早成-∞,再信誓旦旦,怕也無幾人信了吧。
即是如此,那麼……挽救人品大作戰開始。
--
存稿不多,為避免斷更病複發,前期更新或許有些慢,見諒。
=====
第243魏以鹽昌,蜀以錦興(二)白龍魚服
欲霸淮南,須有強軍;欲得虎師,先有錢財,封建家國體係下,無財不足以成軍。
漢世農業經濟體係,賦稅大抵來源於土地,大額商貿流通僅限糧食、布匹、鹽鐵等幾項必須品。
巢湖之西,劉勳所轄廬江郡,有鐵;巢湖之東,陳登所轄的廣陵郡,有海鹽;巢湖之南,孫策所轄的江東三郡,有銅、有鹽、有布;巢湖之北,袁術所轄的壽春,坐鎮淮河,通衢四方。唯有夾在江淮之間的巢湖,地無所產,人無善業,簡直一無所有。蕭言一邊盤算巢湖資產,一邊感慨巢湖地勢竟是如此之差:“無怪江淮兩千年不產帝王,哪怕後世朱元璋也是南越長江,才有王霸之姿。”
有錢能使鬼推磨,無錢寸步都難行。
一無資源,二無產業,巢湖如何籌備擴軍軍費呢?
而若不擴軍,巢湖又怎能吞並袁術、劉勳、孫策、陳登眾軍閥!
蕭言久思不得。
好在蕭言畢竟是穿越客,盡管極其苦惱軍費出處,他卻從未絕望放棄。蕭言竊以為,兩千年見識足以給他一雙點石成金的慧眼,他現今之所以苦惱軍費,僅僅是因為受限當前眼界,沒有找到能夠見效快的穩定盈利項目而已。
比如說,蕭言想大筆賺錢,可以大造玻璃。盡管後世大多數人極其鄙棄穿越古代造玻璃的庸俗言論,但事實上穿越古代造玻璃,其實並沒有不可跨越的技術難度,漢代的琉璃工藝技術和西歐玻璃工藝技術,本就是一脈相承的。能不能在中國古代發展玻璃工業,最大的限製,不是技術難題,而是市場接受度,農業經濟的漢世人,並不喜歡初級玻璃飾品。事實上,早在前漢漢武帝擊敗匈奴,開辟西域通道時,漢朝就曾經產生一股玻璃熱,可惜它們很快被中國傳統琉璃工藝淘汰,掃進垃圾堆,消弭曆史長河。簡而言之,早期的玻璃工業,在中國沒有市場;想在中國大造玻璃,必須將玻璃工藝推進至17世紀的平板玻璃、光學玻璃等等。
前者無利潤,後者是技術天塹。
科學技術大抵可分為兩類。第一類好比核彈技術,西元1939年初,開啟潘多拉魔盒的邁特納,提出核裂變理論;西元1941年末,美國批準曼哈頓計劃;西元1945年7月,美國試爆原子彈。從核裂變理論提出,到人類成功研製原子彈,之間僅僅相差六年半。第二類好比無線輸電,早在西元1889年,開啟電磁之門的特斯拉,就已提出無線輸電理論;然而,一戰、二戰、朝戰、冷戰、伊拉克,無線輸電技術始終停留在實驗階段,未曾廣泛普及。
核裂變,從理論到推廣,僅僅相差六年半;無線輸電,從理論到推廣,一百餘年還未看到光明。
蕭言認為,穿越者的優勢,就是暫時放棄第二類科學技術,集中力量研究第一類科學技術,快速見效,投入實用。如果他穿越20世紀,掌權德國,提前二十年提出核裂變理論,秘密建設核裂變研究基地,二戰爆發前,妥妥攢夠足以威懾世界的核彈儲備。在蕭言看來,玻璃工藝雖然利好,但是前期無甚成效,大跨步推進玻璃工藝,卻又猶如二戰前,集中力量發展無線輸電技術,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