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天下一盤棋,淮南我稱王(二)先軍政治,擴軍六萬
河南河北,曹操袁紹,紛紛擾擾。
值此混亂之際,蕭言也順勢拉開巢湖擴軍備戰序幕。建安四年四月初十日,蕭言聚集楚永、太史慈、諸葛瑾、周瑜等巢湖主要軍將以及巢湖十縣縣令,於揚武將軍府召開巢湖政權第一次大規模正式會議,共同商議巢湖未來走向。會議期間,巢湖眾人關注點幾乎全部集中於淮北曹操、袁紹對峙以及眭固之死,連帶周瑜、諸葛瑾之輩,也在分析巢湖未來如何站隊。
半個時辰後,蕭言抬手暫停眾人爭論:“淮北局勢無非是六個字:袁紹強,曹操近。遠水不能救近火,所以巢湖不能旗幟鮮明結盟袁紹;君子從強不從弱,所以巢湖不能旗幟鮮明結盟曹操,因此淮北局勢不妨以等為主,等曹操袁紹分出勝負,等黃河最終由誰飲馬。”
“曹操勢弱,必不肯主動襲擊淮南;袁紹地遠,精騎無路,舟楫難行,短時間內無論曹操還是袁紹,皆無暇結仇巢湖。袁紹能否入主中原,曹操能否比肩公孫瓚八年抗戰,對於我巢湖來說,暫時還很遙遠,所以大家暫時還是把目光投向揚州為好。”
“今日之時,巢湖四麵環敵,北有袁術困守壽春,西有劉勳背依大別山,東南有孫策虎視眈眈,江南丹陽郡亦是紛亂不止,民不堪其擾。孫策、劉勳皆是劣官軍閥,重私利輕民情,是以吳郡、會稽郡、東丹陽郡遍地叛亂,大別山山賊侵襲北廬江郡而劉勳竟然束手無策。我於巢湖聚義,意在匡扶漢室,替天行道,拯救黎民,天下九州皆亂,唯我巢湖接納、救治數十萬淮北流民。淮北袁紹曹操相爭,無暇南顧,孫策、劉勳之輩必然欺我巢湖失去援兵,大舉進犯,殘害百姓,吾輩豈能容他作祟!為抵禦孫策、劉勳惡賊,為防備袁術狗急跳牆,我巢湖必須擴軍備戰。巢湖若想鐵壁堅城,固若金湯,最少需有強軍勁弩六萬人。我準備下發募兵軍令,擴軍至六萬,大家以為如何?”
無論諸葛瑾還是周瑜,聞聽蕭言擴軍六萬龐大計劃,都是不禁瞠目結舌:要知道如今雄霸江東的孫策,帳下可戰精兵不過十萬,那還是孫策一邊東征西討,一邊慢慢聚集起來的。吳郡、會稽郡、東丹陽郡,三郡富裕,有布有鹽有鐵有銅,孫策亦不過拉起十萬人隊伍。巢湖區區十縣半郡之地,竟要組建六萬精兵,蕭言難道瘋了不成?尤其,周瑜曾經協助孫策入主吳郡,曉得孫策軍政編製與巢湖軍製編製不同,孫策帳下所謂十萬人包括各類縣衙兵、屯兵,而蕭言所組建的六萬巢湖兵,必然全部是戰兵,哪怕戰力稍弱,也是為戰陣準備的。
“將軍,這……六萬戰兵,巢湖十縣恐怕支撐不起來!”一片瞠目結舌中,諸葛瑾不得不站出來反駁蕭言擴軍六萬計劃。諸葛瑾是知道蕭言準備擴軍的,但是他萬萬想不到蕭言擴軍竟然擴的如此豪邁。諸葛瑾業已熟悉蕭言性情,曉得蕭言不是莽撞草率之徒,他下意識想道:將軍應該另有計劃,六萬戰兵隻是引子。
諸葛瑾繼續陳述巢湖細況:“巢湖十縣,地少人少,經濟薄弱,如果依循將軍前時所說兵民最佳比例,巢湖理應保持一萬兩千戰兵才好。亦是因為適逢亂世,流民湧入淮南,巢湖才不得不超額維持兩萬餘戰兵——兩萬餘戰兵,已經接近巢湖極限,哪怕有合肥食油利潤盡數充入軍資,也最多擴軍至三萬戰兵!六萬戰兵,巢湖實在維持不起!錢雖然夠,但是武器、鎧甲,我巢湖想買也買不來!當然,若是類如昔日全殲黃蓋水軍時,臨時募集保丁,六萬人也不是不可能。不過,早在巢湖兼並長江北岸時,將軍已經廢棄‘農時為民,戰時為兵’春秋戰國軍事製度,維穩當地任務交付各縣保甲,使兩萬戰兵為常備軍……難道將軍準備重啟‘農時為民,戰時為兵’,全民皆兵,將保丁拉上戰場?”
蕭言搖搖頭:“兵就是兵,丁就是丁,民就是民,前時全民皆兵是迫不得已選擇,今已廢棄,自是不必再提。除非巢湖麵臨覆滅危險,保丁永遠不能站在最前線——他們的戰鬥力太弱,徒增傷亡而已。巢湖此番擴軍至六萬,皆為戰兵。”
“適逢亂世,不管我們承認也好不承認也好,總是拳頭代表真理,一如袁紹斬殺公孫瓚,正式製霸河北。今日今時,是混亂時代,是軍閥混戰時代,是武夫當國時代,軍隊永遠處於第一位。沒有酒肉可以活下去,沒有刀劍就不能生存。巢湖未來數年將逐步推行先軍製度,一切以軍事為先,一切以軍事為重,財政再困難,也要優先保障軍費支出,堅持先軍製度十年不動搖,徹底解決淮南安全隱患。不管淮北袁紹曹操未來如何,我們巢湖必須製定十年一統淮南方略,十年內擊敗劉勳,十年內擊敗孫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