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 第265 向西!向西!再向西!(九)(1 / 2)

第265向西!向西!再向西!(九)戰前論戰

楚永為九江太守,劉曄為廬江太守,太史慈為豫章太守,周瑜為丹陽太守,江淮四大太守的任命,將蕭言的野心凸顯無遺。

“豫章太守?”太史慈麵露疑惑,繼而猶豫試探問道:“華歆華子魚一向清靜無為,不樂兵事,其在豫章理當與我無害。我若貿然兼領豫章太守之官銜,會不會激怒華歆,逼他不得不戰?故揚州刺史劉繇雖然是孫策手下敗將,但是他殘留部下的戰力卻不能完全無視。誠然我巢湖百戰百勝,不懼前敵為誰,不過今日是決戰荊州關鍵時刻,敵人少一個總比多一個好。”

蕭言表麵不動聲色,心下隱然失望:“可惜,太史慈可為戰陣良才,難為戰略大將。本來念其是巢湖第一位三國名將,我還準備將他精心培養為左膀右臂,誰知短板終究是短板……哎,看來以後隻能把太史慈當作沙場悍將來用啦。巢湖未來大將人選,還是寄托於周瑜、魯肅、蔣濟他們吧。不過話又說回來,太史慈倘若真有戰略眼光,他也不會被孫策連續擊敗,被迫避入巢湖。”

心底歎息太史慈同時,蕭言麵孔轉向周瑜:“公瑾你說說,我為何使子義兼領豫章太守?”

周瑜答道:“華歆為政清靜,善理民事,是治世三公而非辟土諸侯。亦是因為華歆心意如此,巢湖進軍廬江時,豫章郡才會委婉中立,答應救難卻不發兵:廬江同為漢官,豫章有救急之責;九江亦為漢官,豫章無出兵之理。華歆猶如益州劉璋,無意爭霸長江,甚至為避免豫章郡引起外人忌諱,華歆更是主動削弱兵力,任軍閥割據縣鄉,譬如上僚宗賊、廬陵僮芝等等。”

“華歆欲獨守一方淨地,固然令人感慨,然而今世為何時哉?漢家衰弱已久,軍閥混戰猶如戰國七雄,諸侯競相兼並求強,豈能容他華歆坐守豫章郡?將軍調任子義為豫章太守,目的不是無端招惹豫章郡再添新敵,而是借此向華歆鄭重表明態度:豫章郡,巢湖絕無商量餘地,不降即戰。華歆不是貪戀權柄之輩,更沒有割據一方心思,隻要他明白巢湖一統揚州的決心,明白巢湖一統揚州之勢不可阻攔,華歆十有八九主動獻降。在此期間,巢湖不會進攻豫章郡,華歆亦不會攻擊巢湖兵。”

耳聽周瑜一番解釋,太史慈這才恍然大悟:“的確如此。豫章郡曾經傳來消息,說是故揚州刺史劉繇去世後,其殘留舊部準備推舉華歆為揚州刺史,哪想遭到華歆毫不猶豫拒絕。仔細想想,華歆如果當真心懷天下,他頂多像劉備繼任徐州刺史那般形式謙虛數次,怎會避之唯恐不及。當今天下諸州牧,類似華歆這般無私欲之人,可真是少之又少,再也找不出第二個。”

“嗬!”太史慈旁邊不遠處,劉曄善意冷笑一聲:“華歆對揚州刺史避之唯恐不及,可不是他聖人複生,毫無私欲,而是因為他聰慧冷靜,有自知之明,曉得自己幾斤幾兩!自古亂世相爭,割土諸侯以十以百計,能成事者僅有一人或者數人。諸侯列強兼並之道,勝者昌,敗者亡。單憑華歆才智,他若割土豫章,西敵不過劉表,東抗不過孫策,遑論我巢湖,其參與諸侯之爭等同懸梁自盡。華歆有自知之明,曉得自己爭不過劉表、孫策、巢湖,所以索性不爭。而徐州劉備則不同,劉備一如呂布,看輕別人看高自己,自謂光武複生,視天下英雄為螻蟻,所以才會危局之時接盤徐州——甚至今日袁紹曹操對決即將爆發之際,劉備依然起軍徐州,試圖火中取栗。比起劉備,華歆沒有這份野心,也沒有這份膽魄。”

劉曄評價華歆、劉備時,語氣略微有點自嘲,仿佛從華歆身上看到了他劉曄,從劉備身上看到了蕭言。蕭言聽出劉曄心底自嘲以及無奈,感慨之餘連忙即時轉移話題:“巢湖當前大敵是荊州水軍,不擊敗荊州水軍,逼降華歆則無從說起,子義你兼領豫章太守之事,也須擊敗荊州水軍之後再向外宣揚。楚永,此番對戰荊州,水軍是主力,你有信心沒有?”

楚永沉穩答道:“信心有沒有,將軍可問周校尉(周瑜)。周校尉曾經隨軍孫策,頗知孫策水軍戰力,荊州水軍再強,想必也不會超過孫策水軍多少。兩相對比,當屬周校尉最清楚巢湖水軍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