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桓玄果然被幹掉。
跟孫恩一樣,桓玄的興起和滅亡都很迅速。從進入建康到兵敗被殺,他一共隻折騰了二十六個月,重要原因之一則是他冒天下之大不韙悍然稱帝。元興二年(403)十二月,桓玄逼晉安帝禪讓,改國號為楚。於是,早就想消滅他的劉裕,便有了正當理由和強硬口實。[17]
三個月後,劉裕起兵。[18]
很難說劉裕的初衷是為了興複東晉王室,還是實現個人野心,或者是為劉牢之報仇,但雙方力量對比之懸殊卻毋庸置疑。當時,北府將領大多被害,北府軍也實際上不複存在,劉裕率領的聯軍其實隻有一千七百人。靠這麼一點兵力就去進攻桓玄,簡直無異於以卵擊石。[19]
然而雙方的鬥誌也不可同日而語。手持長刀的劉裕身先士卒衝在最前麵,敵營兩員大將都死在他的刀下。與之相反,桓玄卻聞風喪膽不戰而走。當時一個部下拉住他的馬籠頭,請求與劉裕一戰。桓玄隻是用鞭指了指天,便急不擇路地狼狽逃竄,他的結局其實已無懸念。[20]
次年(404)五月,桓玄被殺。
此後的曆史就由劉裕來書寫了,選擇的路線則與當年的桓溫神似,那就是先建功立業,再篡位稱帝。於是短短十幾年間,他先後滅南燕(410),滅西蜀(413),滅後秦(417),將東晉的王旗重新插到了長安城頭。
這時就連北方的胡人,也知道劉裕下一步要幹什麼會幹什麼。匈奴胡夏國王興奮地說:我看劉裕一定得勝,之後一定回朝,關中就是我的了。崔浩則對北魏皇帝說:王猛是苻堅的管仲,劉裕是晉室的曹操。滅秦之後他一定會回去篡位,秦國的地盤遲早是我們大魏的。[21]
劉裕之心,一如當年的司馬昭。
套路也是一樣的:先是封宋公,後是封宋王。這時距離成為宋帝,已隻有一步之遙,劉裕卻說不出口。他隻好在壽陽(今安徽壽縣)王宮裝模作樣宴請百官,宣稱自己應該功成身退,準備交還爵位,養老京師了。
眾人沒聽出言外之意,一片歌功頌德,隻有一個名叫傅亮的高級官員出門以後才恍然大悟。他立即回過身去敲門求見,劉裕的宮門也應聲而開。
傅亮進門就說:臣最好先回建康。
劉裕也不多說,隻問:需要多少人送你?
傅亮說:幾十個足夠。
回到京城的傅亮很快就做了安排,甚至起草了禪位詔書讓晉恭帝照抄,恭帝竟也欣然命筆。他對身邊人說:桓玄之後,我晉朝就已經亡了,隻是靠著宋王才又延續了近二十年。今日之事,朕心甘情願。
公元420年六月,劉裕即皇帝位,國號宋。[22]
南朝開始了。
同室操戈
劉裕的成功值得深思。
誰都知道,劉裕並非篡晉第一人。之前的王敦和桓溫條件都比他好,卻都功敗垂成抱憾終生,桓玄甚至還把自己弄成了過街老鼠。然而出身寒微的劉裕,卻成功地崛起於草莽之中,稱帝於動亂之後,這又是為什麼呢?
時勢,還有政治。
如果說三國是英雄的時代,魏晉是士族的舞台,那麼到了晉末,時勢就不再造英雄,士族也不再成氣候。英雄謝幕,登台的就有可能是混混;士族下課,得勢的就有可能是流氓。因此劉裕的宋,包括之後的齊和梁,就注定命運多舛充滿血腥,謀殺案也接二連三地不斷上演。
殺戮從建國之初就開始了。
第一個被殺的是晉恭帝,時間在禪讓一年半以後。他是晉、宋、齊、梁四個遜位皇帝中活得最久的,但這絕非因為劉裕心慈手軟,而是恭帝防範甚嚴。他每天都跟自己的皇後共處一室,飲食也都由她親手烹製於床前。這位可憐兮兮的前任皇帝,其實已生不如死。
劉裕卻不想再等下去。他設法讓皇後的兩個哥哥把皇後調開,殺手則翻牆而入送去了毒藥。當恭帝聲稱佛教徒自殺便不能轉世為人時,這些人用被子悶死了他。[23]
接下來被殺的是劉裕自己的兒子少帝劉義符。這位年輕的皇帝是在正常接班兩年後,被劉裕生前指定的顧命大臣徐羨之、傅亮等人廢掉並殺掉的,時年十九歲。同時被殺的還有他的弟弟廬陵王劉義真,十八歲。結果是劉裕的第三個兒子宜都王劉義隆繼承了皇位,是為宋文帝。[24]
發動政變的徐羨之和傅亮卻沒有好下場。擁立劉義隆為帝時,徐羨之問傅亮:宜都王可以跟誰相比?
傅亮說:超過晉文帝(司馬昭)。
徐羨之說:那就應該知道我們的赤膽忠心。
傅亮卻說:未必。
果然,一年多以後,劉義隆下詔,以謀殺罪判處徐羨之和傅亮死刑,於是徐羨之自殺,傅亮被捕。讀完劉義隆的詔書,傅亮說了八個字:欲加之罪,何患無辭。[25]
擁立了兩代皇帝的傅亮,兔死狗烹。
讓位給劉裕的晉恭帝死了,劉裕的兒子劉義符和劉義真死了,殺死劉義符和劉義真的徐羨之和傅亮也死了,現在輪到當了三十年皇帝的劉義隆。
宋文帝劉義隆當然是一代雄主,元嘉之治就是在他手裏實現的。他甚至發動了北伐戰爭,試圖從北魏手中奪回中原失地。可惜他遇到的對手是太武帝拓跋燾,結果是北魏的大軍勢如破竹地殺到了長江邊。如果不是後來拓跋燾突然撤軍,劉宋幾近不保(請參看本書第二章)。
劉義隆躲過了拓跋燾的兵鋒,卻死在兒子的刀下。拓跋燾被宦官謀殺的第二年(453),宋太子劉劭發動了兵變。當時劉義隆正與心腹大臣密謀廢黜太子,談話通宵達旦。太子兵入宮中時,劉義隆猝不及防舉起幾案自衛,結果十指全被砍斷,最後倒地身亡,時年四十七歲。
前一年被殺的拓跋燾,四十五歲。
想來當時宮中的氣氛一定十分緊張。劉義隆與心腹大臣密謀時,談話前總要讓這個人舉著蠟燭四處檢查,唯恐有人竊聽。然而泄密的卻恰恰是他自己。不知為什麼,劉義隆把廢黜太子的想法告訴了潘淑妃,潘淑妃又告訴了自己的兒子劉濬。劉濬原本就是劉劭同夥,當然要通風報信,走投無路的太子劉劭也隻好鋌而走險。[26]
謀殺了父皇的劉劭同樣緊張。他匆匆忙忙宣布即皇帝位後,便躲進宮中不敢出來,就連晚上睡覺都刀不離手,床邊則點著一排又一排的燈。劉劭心裏很清楚,他的政變並不得人心,何況外麵還有個三弟武陵王劉駿。作為江州刺史,劉駿手中可是有兵權的。[27]
劉劭決定殺了劉駿。
但讓劉劭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派去宣判劉駿死刑的官員反戈一擊倒向了劉駿,內戰也隨之全麵展開,而且很快就決出勝負。劉駿成為宋室新主人,是為孝武帝。劉劭和劉濬則成為刀下之鬼,並以凶手的身份載入史冊。
有些細節很值得玩味。
劉劭是躲進井裏後被抓住的,劉濬則在逃亡的路上向叔叔江夏王劉義恭投降。被俘的劉劭完全沒有了皇帝的尊嚴和架子,他甚至謙恭地問:天子在哪裏?
抓他的人答:就在附近。
劉劭問:可以代為啟奏,隻判我流放嗎?
答:皇上自有處分。
劉劭隻好聽天由命。
與劉劭不同,劉濬倒是沒有稱弟弟為天子,他使用的稱謂是劉駿的官職南中郎將,自稱則用小名虎頭。看來,劉濬仍寄希望於骨肉親情,幻想弟弟會網開一麵。
劉濬問他叔叔:南中郎此刻在做什麼?
江夏王答:君臨天下。
劉濬又問:虎頭是不是來晚了?
江夏王答:恐怕太晚。
劉濬又問:總不至於會死吧?
江夏王答:可以先去請罪。
劉濬再問:能給個一官半職,讓我戴罪立功不?
江夏王答:那就不知道了。
事實上新皇帝根本沒打算給他兩個哥哥活路,就連嫂子和侄兒也被斬盡殺絕,骨灰則被扔進了長江。據說,臨刑前劉劭的殷皇後曾憤憤不平地質問執法官:他們劉家人骨肉相殘,為什麼要禍及無辜?
執法官答:當了皇後,怎麼能說無辜?
殷皇後說:早知道讓別人當。[28]
可惜這並由不得她,也由不得別人,猜忌和戾氣則像病毒一樣在劉宋擴散。孝武帝劉駿,前廢帝劉子業,明皇帝劉荀彧,後廢帝劉昱,個個都是殺人狂,宗室的叛亂也此起彼伏。開國皇帝劉裕的九個兒子,四十多個孫子,六七十個曾孫,死於非命的竟達十之七八。[29]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劉宋的政權終於落到了一個不怎麼被猜忌的普通將領蕭道成手裏。公元479年,也就是北魏馮太後開始政改和西羅馬帝國滅亡的三年後,順帝劉準被迫禪讓。蕭道成稱帝,改國號為齊,是為南齊。
退位的順帝則在第二個月被殺,這是他被迫讓位之時就已經料到的。小皇帝當時最多隻有十三歲,卻很清楚讓出皇位會是什麼結果。因此舉行典禮那天,他躲進佛堂的寶蓋之下死活不肯露麵。被硬拖出來後,這個身不由己的孩子抹著眼淚說:但願來世不要生在帝王家。[30]
當然,這也由不得他。
齊高帝蕭道成倒是吸取了教訓,他和兒子齊武帝都能善待宗室,南齊也有了永明之治。但從齊明帝起,噩夢又開始了。前任皇帝和宗室諸王都被他屠殺,結果南齊隻存在了二十四年,就被南梁取代。
顛覆南齊的是梁武帝蕭衍,讓出皇位的則是齊明帝的第八個兒子和帝蕭寶融。當月,這位十五歲的小皇帝拒絕了讓他吞金自殺的方案,要來好酒喝得沉醉不醒,任由蕭衍派來的殺手用某種方式把自己送上西天。[31]
梁武帝非常滿意。他當然想不到,四十七年後自己也會死於非命,而且死得更窩囊。
梁武帝之死
梁武帝是被活活氣死的。
這一天是太清三年(549)五月初二。此刻的蕭衍實際上已是被軟禁在宮中受人慢待的病夫。夏季的建康烈日炎炎酷暑難當,躺在病榻上的他很想喝一口蜂蜜水,卻是求之不得。於是,在“嗬嗬”地叫了兩聲之後,八十六歲高齡的梁武帝孤獨而淒涼地離開了人間。
皇太子聞訊淚流滿麵,卻不敢哭出一聲。[32]
沒錯,蕭衍父子都是體麵的囚徒。他們除了依然保留著皇帝和太子的名分,其實手無寸鐵,身無分文。
掌握他們命運的,是侯景。
侯景原本是從北方叛逃到南朝的。此前,立國一百五十年的北魏,已經像羅馬帝國一樣分裂為東西兩半。西魏都長安,實際掌權者為漢化的鮮卑人宇文泰。東魏都鄴城(今河北臨漳),實際掌權者為鮮卑化的漢人高歡。
當然,兩魏名義上還是鮮卑拓跋的政權。
鮮卑化的羯人侯景則曾是高歡的部下,但在高歡去世後與繼承人高澄翻臉,於是,攜黃河以南十三州土地向梁武帝投誠。梁武帝以為這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卻沒想到西魏趁火打劫占了侯景的地盤,南梁的援軍則被東魏打得落花流水。出於無奈,梁武帝隻好與東魏議和。
條件,當然是交出侯景。
這就等於把侯景逼入了死角。與此同時,侯景也看透了南梁的腐朽無能。反正隻有死路一條的他調轉槍頭對建康發動突然襲擊,像西哥特人和汪達爾人洗劫羅馬一樣攻陷並血洗了南梁的首都,最後又攻進了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