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美容之風(3)(1 / 3)

形神並茂

玉樹臨風

三國曹魏太和三年(229)的一天,魏明帝曹叡在皇宮裏召見一些親近的大臣,舉行了一個小型的宴會。被邀請的大臣中,有曹叡的小舅子,也就是毛皇後的弟弟毛曾,當時任駙馬都尉。還有一位客人名叫夏侯玄,當時隻有20歲,任散騎黃門侍郎,就是在皇帝身邊的侍從之臣。

客人們都到齊了之後,皇帝曹叡指揮大家落座,估計要按照官階高低、親疏關係排一下座次。其他人落座後,都沒有什麼問題,隻有20歲的夏侯玄臉上一臉的不高興。為什麼呢?因為曹叡竟讓他的小舅子毛曾和自己坐在一起了!

有人可能會問:不就是一個座位嘛,有什麼了不起,犯得著這樣較真兒嗎?

大家要這樣想,可就委屈夏侯玄了。夏侯玄何許人也?說起來可是大大的有名。他是三國曹魏名將夏侯尚之子,曹操的侄孫曹爽的姑表兄弟,我們知道,曹操的父親曹嵩本來就是夏侯氏之子,曹氏和夏侯氏事實上屬於同宗,所以夏侯玄可以說是皇親國戚,朝廷重臣,政治地位很高。這是其一。其二,夏侯玄還是當時著名的玄學家,與另外兩位玄學家何晏、王弼齊名,開啟了正始時期的一代玄風,其文化地位也是首屈一指的。其三,更重要的是,夏侯玄容儀俊美,風度翩翩,是三國時一位著名的大帥哥,在貴族階層享有很高的聲譽,堪稱實力派和偶像派的“雙料明星”。雖然此時的夏侯玄還是個年輕後生,羽翼尚未豐滿,但所有先天的和後天的優勢無不具備,可以說是位眼睛長在額頭上的主兒,一般人怎麼能入他法眼呢?

再說毛曾,雖然貴為國舅,出身卻很低賤,其父毛嘉在發跡之前,不過就是搞祭祀典禮的一個下等差役,因為女兒長得有些姿色,被曹叡看上,先做太子妃,後來當了皇後,於是毛家一下子雞犬升天。順便說一句,曹魏政權的最初幾代統治者,從曹操到曹丕再到曹叡,選立正妻或皇後都有個毛病,就是不看門第,隻要有姿色就行,他們所立的皇後都是出身低賤之人,這在學術界有個說法,叫做“三世立賤”。

一般而言,一夜暴富或者暴貴的人往往自我膨脹,不知天高地厚,毛曾也是如此,此人行為舉止粗俗不堪,給人一種猥瑣鄙陋之感,簡直就是一標準的“歪瓜裂棗”!可是這麼一個不上台麵的人,曹叡為了抬舉他,卻讓他和夏侯玄坐在一起。我們可以設想一下當時的情形:毛曾因為能和夏侯玄這樣的偶像級人物坐在一起,當然很興奮,估計是眉飛色舞,樂不可支。而出身高貴的夏侯玄,一向很鄙視毛曾這樣的暴發戶,《三國誌·夏侯玄傳》的說法是:“玄恥之,不悅形之於色。”就是夏侯玄把和毛曾這樣的人坐在一起看做是自己的恥辱,所以一臉的不高興,估計連皇帝他都愛答不理了。

這樣一來,曹叡就很生氣:再怎麼著我也是皇帝啊,你不給我小舅子麵子,總得給我麵子吧?於是龍顏大怒,後來他就找了個借口,將夏侯玄從黃門侍郎,降為羽林監,也就是皇家禁衛軍的一個官。

這個故事的結局就是如此,實在談不上精彩生動,甚至是有些無聊。但是,在《世說新語》作者的筆下,卻變成了另外一種光景,顯得生動有趣,搖曳多姿。《世說新語·容止》篇載:

魏明帝使後弟毛曾與夏侯玄共坐,時人謂“蒹葭倚玉樹”。

說魏明帝曹叡讓他的小舅子毛曾與夏侯玄共坐一處,結果怎樣呢?他不寫夏侯玄如何因為惹怒皇帝被貶職,反而換一個角度說,這樣一幅比例嚴重失調的“快照”,就被人有心人“抓拍”到了,大家看出了一個大帥哥和一個“小癟三”坐在一起的喜劇效果,於是美其名曰:“蒹葭倚玉樹”。蒹葭,是河邊亂長的蘆葦;玉樹,則是神話傳說中隻有仙境才有的高貴的仙樹。蘆葦倚靠著玉樹,這句話顯然不是事實判斷——毛曾不是蒹葭,夏侯玄也不是玉樹——而是一種價值判斷,甚至還是一個審美判斷,無非是說,夏侯玄和毛曾坐在一起,一個美,一個醜,一個貴,一個賤,反差實在太大了!既表達了對夏侯玄風度氣質的讚美,也表達了對毛曾猥瑣之態的貶斥和嘲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