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輯 告別“成長的煩惱”(二)(1 / 3)

批評是苦口的良藥

人告之以有過,則喜。——孟子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朱熹

最大的幸福在於我們缺點得到糾正,和我們的錯誤得到補救——【德國】歌德

【生活故事】

麵對批評

人都願意聽讚美之詞,而不願意聽批評,聽到讚美和表揚心花放、飄飄然;受到批評和指責則吊臉子,甚至發脾氣。這本是人之常情。但是常言說得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誰敢說自己完美無缺,誰又能保證自己的所作所為無可挑剔?恐怕沒有。既然有缺點、有錯誤,就應該接受人家的批評和指責,對於正確的意見就應該誠懇地接受。

毛澤東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我們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麼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隻要你說的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抗日戰爭期間,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機關均設在延安,毛澤東在延安的一所窯洞內辦公。1941年夏天的一個午後,電閃雷鳴,下了一場瓢潑大雨。雨後不久,當地的公安保衛部門前來向毛澤東彙報,說清澗縣有一個農婦的丈夫剛剛被雷電擊死,她一邊痛哭,一邊大罵,說什麼“世道不好”、共產黨“黑暗”、毛澤東領導下的地區“官僚橫行”,甚至還說“雷電怎麼不把毛澤東擊死啊”等等。現在這個婦女已經被當地執法部門抓起來送到了延安,司法部門準備審訊後嚴加懲處。

毛澤東聽完彙報後說:“打罵之事,是民間常見的,大部分因氣盛所致。她為什麼生氣?人家死了人,出了事嘛!”隨後讓保衛部部長錢益民把那個罵人的婦女帶來,說他要親自問話。

那個婦女被帶進了毛澤東的辦公室,她看上去非常緊張。毛澤東熱情迎上前,和藹地對她說:“你不用怕,坐下來說。”還拿出一碗紅棗讓她吃。

農婦顯然已經認出了毛澤東,她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罵了共產黨,罵了革命政府,甚至還罵了毛主席,毛主席不但沒有生氣,還這樣熱情地接待她!她感到內疚,紅著臉對毛澤東說:“毛主席,是咱不好,咱不該罵政府,咱犯了大罪,您就把咱槍斃了吧!”說完,雙膝一軟,竟跪在毛澤東身前。

毛澤東見狀急忙上前雙手扶起這位農婦,把她扶到椅子旁坐下,並親切地說:“大妹子,你不用難過,也不要害怕,我們不會槍斃你的。我已經批評了那些地方幹部和執法部門。老百姓有困難,不給解決就該挨罵嘛!……你跟我講講心裏話:究竟是因為什麼才罵政府的呢?”

毛澤東的這番和聲細語,感動了農婦,她一邊擦幹淚水,一邊對毛澤東說:“共產黨來,開始有了咱的五畝地。頭兩年還好,咱吃不完。這兩年,村裏的官,鄉的官,縣的官,都不管咱的死活嘛!要公糧還罵人哩!”

毛澤東聽罷,馬上讓保衛部部長錢益民派人把農婦送回家,並把自己的口糧拿出來送給了她。隨後,毛澤東立即指示陝甘寧邊區政府對清澗縣的公糧問題進行調查。“該免的要免,該減的要減,不能搞國民黨反動派那套,搜刮發財,不管老百姓死活!”他還要求:“我們的組織部門,也要對現行的村以上當權的官員,進行一次審檢。不勝任的,不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撤下來。”

毛澤東對待群眾的深厚感情和他虛心聽取人民群眾的批評,有錯必糾的態度,被人民傳為佳話。此後,允許群眾“罵”街,允許群眾對黨表達不滿,成為黨的優良傳統。

如果說讚美是一種促進我們肌體生長的營養補品的話,那麼批評就是一劑除毒祛病的苦口良藥。盡管給人的感受不同,但是他們的作用卻是一個——保證我們肌體的健康。

在意大利有一個年輕人,非常喜歡繪畫,他已經在很多比賽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他為了能夠畫得更好,便通過關係,找到了一位很有名氣的繪畫大師作為自己的指導老師。開始的很長一段時間裏,那位大師隻是讓他學習畫一張非常簡單的蘋果素描。

開始時,年輕的畫家想畫這些還不簡單嗎。於是,他很快便畫好了。

可是當他拿給大師看時,大師卻嚴肅地說:“你畫的簡直糟糕透了,重新再畫!”年輕的畫家心想,自己畫得已經很像了,大師怎麼會這樣評價呢?但是他相信大師的話有一定的道理。

於是,他便認真地畫好了一張,他覺得這張要比先前的那張好多了,可是他拿給大師看時,大師還是不滿意,還是讓他重新畫,並且大師對他的畫指出了許多缺點。

就這樣他畫了一張又一張,大師仍然沒有一張滿意的。無論他認為自己畫得有多好,大師還是一次又一次的否定。當然這個年輕的畫家,並沒有因此而氣餒,他將大師否定的畫,整齊地疊起來,放在一個紙袋裏。

有一天,大師再一次讓他重新畫那幅簡單的蘋果素描時,他心想自己一定在某些地方還欠缺,所以大師才讓他一遍一遍不停地畫。他為了證明給大師看,他可以畫得很好。這次,他非常專注,非常認真地畫了一幅他已經畫過無數遍的蘋果素描。當他畫好後,將這幅畫拿到大師麵前,大師終於露出了讚賞的笑容。

大師對他說:“這張還可以。”年輕的畫家,將他之前畫的那些畫拿出來比較之後發現,果然這張要比原來畫的那些更像了,而且這幅畫像是被注入了靈氣一樣,看起來更真切了。

從此之後,大師開始慢慢讓他畫一些複雜的畫。大師一如既往地批評他的畫,但是他從來沒有因此而抱怨過,或者有過絲毫放棄的念頭。終於在五年後,他也成為了一位十分有名氣的繪畫大師。

後來,人們在請教他是如何成功時,他說:“是那位指導我繪畫的大師的批評讓我取得了今天的成就。”人們不解。他笑著說:“大師的批評是有道理的,在他說我畫得糟糕透了的時候,我就會更加認真地去畫一張更好的,他再批評,我就再改進,直到大師覺得滿意為止。這樣我就會在每一次批評後,都取得一點小進步,於是今天我就成功了!”

人們聽了他的話,都為他鼓起掌來,後來那位大師也聽說了這件事,他也笑著點點頭,自言自語地說道:“成功是需要勇於麵對批評的!”

【生活悟語】

一個東西,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同樣,一個人,也不可能盡善盡美,都有好的一麵,也有不好的一麵,好的則需要鼓勵,不好的則需要批評,需要別人幫助來改正,從而不斷地完善自己。

【課本鏈接】

《思想品德》(人教版)七年級上,第二單元第五課《自我新期待》

自己就是天使

一個人是否有成就隻有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兩個條件。——蘇格拉底

先相信自己,然後別人才會相信你。——羅曼羅蘭

【生活故事】

自信的力量

自信可以給人一種巨大的力量,它可以讓人超越自我,取得成功。曾經有一個小女孩兒,叫愛麗絲。她小時候,長得又矮又胖,她不能學跳舞,因為她沒有窈窕的身姿。也不能學習鋼琴,因為她沒有修長的手指。愛麗絲為此懊惱極了,但是,她的媽媽卻一點也不為此感到擔心。

有一天,愛麗絲一個人在家玩耍時,媽媽為她帶回來一把小提琴。寂寞的愛麗絲終於有了夥伴,她也可以像其他小朋友一樣,有自己的特長了。於是,第二天,愛麗絲就興衝衝地加入了學校的小提琴組。在老師的教導下,愛麗絲很快便學會了拉小提琴。

聖誕節前夕,學校要舉辦一個晚會,每一個音樂小組都要表演節目。愛麗絲做夢也希望自己能夠站在舞台上表演她的小提琴,她因為沒有特長而從沒上台表演過,這回她終於有機會了。那天晚上她在夢中都夢見自己穿著禮服,站在璀璨的燈光下,拉著悠揚的曲調,心裏美極了。可是,第二天,老師在挑選參加晚會的人選時,因為她個子矮,沒有被選中。老師怕傷害她的自尊,便對她說:“愛麗絲,你剛剛開始學拉小提琴,現在水平還和其他人有一點差距,等下次晚會時一定會讓你參加表演。”

愛麗絲的美夢破滅了,那天,當其他人在晚會上表演時,她一個人拿著那把小提琴來到了學校附近的公園裏,她沮喪地拉著比賽要表演的曲目,一遍又一遍。這時,公園裏,有一位年邁的老婦人,她坐在公園裏的椅子上靜靜地聽著愛麗絲拉的曲子。

愛麗絲拉了無數遍,她終於累了,拎著小提琴沮喪的坐在了椅子上。這位老婦人看見愛麗絲一副傷心的樣子,便問她:“小姑娘,你的小提琴拉得這麼好,你為什麼而難過呢?”

愛麗絲興奮而又驚訝地說:“我拉得很好嗎?”轉而又變得消沉了,“可是,可是我的老師說我拉的不好,所以才沒有讓我參加晚會的小提琴表演。”

老婦人拍拍愛麗絲的肩膀,慈祥地對她說:“相信我,孩子!你的小提琴的確拉得很好,我曾經也是一個小提琴家,我年輕的時候也在舞台上表演過。”

“真的嗎?”愛麗絲好像又充滿了希望。老婦人點點頭,說:“你將來也會是一名出色的小提琴家。”然後微笑著消失在夕陽裏。

愛麗絲又在公園裏練習了半個鍾頭,才帶著快樂的心情跑回家。從那以後,愛麗絲開始變得自信了,她除了每天努力地練習小提琴之外,還堅持鍛煉身體,改變自己又矮又胖的形象。十年過去了,愛麗絲已經從那個又矮又胖的小女孩,變成了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了。在她多年的努力下,她終於成為了一位小有名氣的小提琴家,並且多次站在帶有璀璨燈光的舞台上,為觀眾表演。當她聽見台下響起雷鳴般的掌聲時,她知道她成功了。

有一天,她在參加完一次比賽後,突然在一張報紙上看到一條著名化學家逝世的新聞,新聞上附有一張照片,照片上的人正是她曾經在公園裏遇到的那位老婦人。愛麗絲有點懵了,這位老婦人曾經說過她是一位小提琴家的,怎麼又變成化學家了呢?於是,愛麗絲帶著疑問和對老人的緬懷,她找到了老人的住處。沒想到,老婦人的女兒告訴愛麗絲,她的母親一生都投入在化學研究事業上,根本不懂什麼音樂,甚至都沒有聽過歌劇。

愛麗絲感激地流下了淚水,她的成功離不開老人的讚揚,她站在老人的遺像前,深深地鞠了一躬。愛麗絲想,如果當天不是老人的讚揚,或許她會永遠都不會成功。是老人的讚揚給了她自信,才一直堅持下來,取得成就。

每個人的成功都離不開自信的力量。如果你渴望更大的成功,那麼就應該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就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什麼高不可攀,沒有什麼不可超越。

在美國耶魯大學的入學典禮上,校長向全體師生特別介紹了一位會做蘋果餅的新生。這也算特長?很多人覺得難以理解,甚至有些好笑。要知道,耶魯可是個人才濟濟的地方,什麼樣的人才沒有啊,怎麼會推薦一個什麼“會做蘋果餅”的人呢?可能會做蘋果餅的同學大有人在,但他們都沒有勇氣寫出來。因為都覺得這隻是太過普通的技藝,如果選擇它,就會讓人覺得自己根本沒有什麼特長。所以一般人都會用一個大而籠統的概念把自己的特長掩蓋起來。其實,那些填寫運動、音樂、繪畫的,可能也就是會打打羽毛球、吹吹口哨或者畫幾筆素描而已。有些特長,雖然不偉大,不高貴,但是它透著那個女生發自心底的一種自信。這才是最重要的。

聽了校長的解釋,大家都向那個女同學投去了欽佩的目光。

這就是自信的魅力。無論你做什麼都應該相信自己,哪怕是第一次去做也要充滿自信。

有個叫理查?派迪的賽車運動員,當他第一次賽完車後,他興奮地衝進家門向母親報告:“媽,有35輛車參加了比賽,我得了第二名。”然而,沒想到他的媽媽卻靜靜地看著他,淡淡地說了一句令他出乎意料的話:“你輸了!”

他覺得有些委屈,含著淚和母親爭辯:“有那麼多的車參加比賽。我第一次跑就得了第二名,這樣的成績難道不算很好嗎?”“當然,因為你用不著跑在任何人的後麵!”

理查明白了母親的意思。在接下來的20年中,他成為賽車運動史上贏獎金最多的賽車手,創造的多項紀錄至今還無人打破。有人問他成功的原因,他說是母親的那句話一直激勵著他跑在最前麵。

羅曼羅蘭說過:先相信自己,然後別人才會相信你。自信可以幫助你叩開成功的大門。

有個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畢業的女孩,順利拿到了美國哈佛大學研究生院的錄取通知書。可沒想到的是,卻在美國大使館辦理簽證時連續兩次遭到拒簽。